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國家發展委員會今年3月底發布臺灣2050年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今(28)日進一步發表淨零轉型12項關鍵戰略行動計畫,由行政院各部會業務內容負責制定,其中,農委會與海洋委員會、內政部、經濟部合作提出「自然碳匯關鍵戰略行動計畫」,經過技術改善提升及推廣後,預計2030年森林碳匯、土壤碳匯、海洋碳匯總計可以增加135萬公噸碳吸存貢獻。 根據2015年巴黎協定,締約方每5年要提報一次國家自定貢獻(NDC),2022年COP27夏姆錫克施行計畫敦促締約方強化NDC的減量目標,環保署氣候變遷辦公室主任玲儀表示,鄰近國家日本及韓國已更新NDC目標,2030年相較於2005年減量目標分別為41%至46%及14%,我國NDC強化目標則從20%更新為23%至25%。

  2. 農業委員會8月1日將正式掛牌升格農業部行政院派令農業部所屬機關主管人事近日出爐原農田水利署主任秘書蔡巧蓮升任農業部綜合規劃司司長原畜牧處副處長江文全升任動物保護司司長原臺中區農業改良場場長李紅曦升任農業科技司司長展現新部會新氣象。 農業部明日掛牌成立後,本部設置8司、6處,其中包括原企劃處升格劃分為綜合規劃司及資源永續利用司;轄下8個三級行政機關(7署1中心),則有林務局升格成立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水土保持局升格成立的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7個試驗研究機構及9區改良場,包括家畜衛生試驗所更名為獸醫研究所、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更名為農業藥物試驗所、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更名為生物多樣性研究所、茶業改良場更名為茶及飲料作物改良場等。 農業部揭牌儀式準備工作已就緒。 (攝影/游昇俯)

    • 蔡依林1
    • 蔡依林2
    • 蔡依林3
    • 蔡依林4
  3. 2024年5月8日 · 一名林姓畜禽業者涉嫌引進女性外籍移工威逼利誘其從事性交易色情按摩服務遭雲林縣警局調查依人口販運恐嚇偽造文書等罪起訴林姓業者與另名疑似共犯蔡姓菜農兩人均為農業界最高榮譽神農獎得主引發爭議。 農業部代理部長陳駿季今(8)日表示,農業部未來將修正神農獎遴選辦法,針對得主獲獎後續若發生品行不良行為,可以依法撤銷。 立法院經濟委員會今日審查「農產品市場交易法修正草案」,針對神農獎得主遭起訴一事,陳駿季會前受訪表示,他對此感到「非常遺憾」,神農獎是農業部頒發予農民的最高榮譽,設獎目的是希望得主成為農民表率,選拔過程除了遴選農業操作模範以外,也針對候選人品行有基本考量;但可惜品行考量是根據候選人選拔當下條件,這次得主涉嫌不法情事則是在獲獎以後。

  4. 其他人也問了

    • 打開森林的正確方式
    • 老字號林業公司的新轉身
    • 五億個太空包香菇的轉機
    • 熱血「林青」補起臺灣材斷層

    林務局造林生產組前組長李允中表示,健康的森林應該要有多層次,人工林需要定期撫育、疏伐,才不至於長得過密,林木才不會為了搶陽光而拚命往上長,造成樹幹抽長但不變粗,森林底層也很陰暗,缺乏地被植物、生態貧乏,動植物都朝向單一化發展,並不健康。 目前臺灣木材超過99%仰賴進口,國人生活所用的木材絕大部分都砍伐自國外森林,主要進口來源包括東南亞、澳洲及中國等,當中可能來自被視為地球之肺的熱帶雨林,李允中指出,「保護自己的天然林和人工林,卻不斷砍伐別人的原始森林,這不合理。」過程中衍生非法伐採問題,且徒增木材運輸造成的碳排放,整體而言,對於環境並不友善。 那到底應不應該使用木材?其實,木材是可再生資源,如果生活中完全不使用木材,代表將會使用更多的消耗性資源,如水泥、塑膠等,而後的廢棄、分解問題更是一籮筐...

    成立半世紀、跨越三代人,位於屏東車城的「永在林業」,為林業轉身找到了新價值。 創辦人蔡永在早年主要承攬林務局的造林工作,由第二代蔡政雄接手後,經營主軸改以苗木培育為主,長年以來,專注於採種和育苗這兩項工作,在業界的成績有目共睹。然而,傳承至第三代,事業的挑戰也隨之而來,與多數林業公司一樣,在臺灣全面禁伐天然林後,產業走向蕭條,總經理蔡瑞鴻回想林業高峰期時,每年苗木需求高達500萬株,「2006年前後是一個轉折期,因為造林面積銳減,直接影響了採種和育苗產業,苗木需求量從每年平均100萬至200萬株,掉到只剩下50萬至100萬株。」 直到六、七年前,永在林業決定重新轉型,研擬新時代的林業公司經營方針,一系列轉型策略中,包括2014年在屏東縣成立南部第一家林業生產合作社,募集了車城周邊900多公頃...

    林家鼎家在南投,當地的養菇產業很興盛,他觀察到養菇所用的太空包需要使用大量木屑,進一步探究後,發現當中大有可為。 「根據統計,臺灣一年養菇會用到5億個太空包,生產這些太空包就需要50萬噸的木屑。」林家鼎進一步估算,「如果以管理良好的森林來說,1公頃的林木可生產約200噸木屑,這代表每年必須採伐2500公頃的林木,太空包的生產才能無虞。」 這個數字意味著臺灣的太空包市場需求量大,但目前臺灣的伐木量並不足以供應,如果能將具有FSC驗證的木屑供應給廠商製成太空包,再交由菇農種植出令人安心的香菇,豈不皆大歡喜?於是,永在林業決定興建木屑生產基地,建立林產物初級加工的商業模式,並著手進行FSC的驗證程序。 林地管理首要工作就是移除外來樹種銀合歡,早年在地林農選種銀合歡作為造紙原料,但收益不佳便放任自由...

    除了轉型,臺灣林業目前遇到的困境包括產業鏈中的人才、技術斷裂,林家鼎分享與林務局到奧地利交流的經驗,「我給他們看臺灣目前所用的伐木機具,對方覺得不可思議,告訴我那是他們二次大戰時在用的,現在早就被淘汰了。」相較臺灣林業人口老化,「奧地利來交流的從業人員幾乎都只有16歲!」 林家鼎從業者角度思考,要解決臺灣林業困境,關鍵是先建立起市場需求,「從臺灣公共工程使用國產材開始做起,有了市場,自然能帶動人才、技術,把斷層補起來。」 李允中也認為,林業振興思維要從生產導向轉為市場導向,提高附加價值才能讓國產材突破重圍,目前林務局已規劃將FSC相關準則導入國有林經營,也補助業者參與相關驗證,再透過林業機具的補助,為林業經營添一雙有力的臂膀,「短期目標希望將產業鏈補足,建立技術及產銷系統,期待2030年能將...

  5. 20210622. 文字/施清元 攝影/易儒. 青翠的竹林,在國內占地超過20萬公頃,巔峰期年生產量可達千萬枝,但在森林系所使用的教科書《木材性質學》裡,竹,卻只占薄薄幾頁,這樣子的不遇,反而激起了群涵對竹子的好奇心,來自宜蘭五結農家的他,在嘉義農專攻讀完森林科後,選擇繼續到中興大學的森林研究所深造,其研究主題,就是如何幫竹子加工,做「保青」。 離竹材生產加工重鎮——南投竹山還有好一段路,「竹采藝品」的老闆群涵卻選擇在草屯打造據點,開始他被蒼綠竹蔭包圍的生涯。 在桂竹與孟宗竹材整齊直立的工廠入口處,馬上能夠見到一個長約五公尺磚砌的水槽,群涵所擁有的核心技術——保青,就在這裡施作。

  6. 培育「農民力」雲林「3X3+4攜手計畫」讓農業教育一條龍. 許 素惠. 20201214. 農業師傅謝萬來(右)教虎尾科技大學農業科技系學生如何認識農作物病蟲害。. (攝影/記者許素惠). 國立虎尾科技大學大手牽小手,推動農業人才的「3X3+4攜手計畫」,串連雲林縣內 ...

  7. 20190119. facebook. twitter. 女工頂著12月的暖陽,細心為花椰菜授粉。 文字/Casca 攝影/韋言. 種子落入土壤,是希望也是力量。 主營花椰菜種子的慶農種苗公司,60年來透過育種,讓這源自地中海的蔬菜口感更豐富多元,並能順應不同地區與氣候生長。 小小種子是慶農執行長蔡慶蒼一家三代安身立命的根本,一袋袋出口的種子,則讓中國、東南亞、歐洲到巴西等二十多國,都可吃到從臺灣出發,慶農選育的好滋味。 冬陽暖暖灑落在慶農種苗公司的網室菜園,將盛開的一朵朵花椰菜花映得金黃燦爛。 女工坐在花椰菜植株旁,拿著鑷子細心為蝴蝶狀的小花授粉;慶農種苗公司執行長蔡慶蒼身著舊T恤、運動鞋,穿梭在網室間為花椰菜澆水,頭上那頂印著肥料公司名稱的舊球帽,遮不住晒向他黝黑皮膚的陽光。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