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1年5月7日 · 本片類型上是一部「城市公路電影」,主角計程車司機阿亮和酒女娟娟不斷地在台北城流動,尋不到出口,他們的處境和命運,成為一種當代所描述的「城市奧狄賽」。 片名《你現在在哪? 》具有多重象徵,指涉的是無線電計程車的呼叫聲,也是娟娟尋找愛情的呼求;是母親們對異鄉遊子親情的呼喚,也是阿亮對1990年代,那個已逝熱情和夢想的追問。 官方網站:《你現在在哪? 娛樂新聞報導: 對於混跡城市裡計程車司機,你會有什麼想像? 是否曾想過:他們背後也有一串不為人知的故事? 《你現在在哪? 》,這部曾獲台北市政府「順著景點一路拍」劇本首獎的「城市公路電影」,由剛獲亞洲電視節最佳男配角提名的莊凱勛,和電影《色戒》的朱芷瑩挑大樑演出。

  2. 2007年1月29日 · 「詩的模仿」是一組四首風格懸殊的小詩,作為台灣新文學史上最先發表出來的語體詩,雖然不知道它模仿的對象是誰? 但有意地「示範作詩」的用心,是相當明顯的。 追風狂熱的社會運動背景,似乎在有意無意之間向人宣示──寫白話詩有什麼困難,他是台灣詩的催生者,這四首示範詩告訴人們,詩能用來描寫人物──〈讚美番王〉,詩能用來刻畫萬物──〈媒炭頌〉,還能用來抒寫戀愛心情──〈戀愛將茁壯〉,更能以詩擬人寫花──〈花開之前〉。 四首小詩,看不出有詩意上的連絡,示範作詩的意義超過詩旨、詩思,茲錄其中的〈媒炭頌〉一首,體會一下他的詩風。 媒炭頌 在深山深藏 在地中地久 給熱熬了數萬年 你的身體黝黑 由黑而冷 轉紅就熱了 燃燒了熔化白金 你無意留下什麼.

  3. 2011年11月13日 · 1980年導演李行執導拍攝電影「原鄉人」,由當紅的秦漢、林鳳嬌主演,當時之所以對此片印象深刻,並非由於劇情本事或演員的高知名度,而是鄧麗君娓娓唱出的那雙展翅高飛的翅膀,悠揚地於心靈想像世界裏展現一幅無垠自在的天空。 接觸文學開始創作後,終於認識了臺灣前輩作家鍾理和,並堅持認為作家當如是死去──手中執握著筆,在未能完成的稿紙上咽下最後一口氣──那對作家而言,是最崇高的葬禮,然非輕易人能得享如此禮遇的。 鍾理和的一生,就物質生活及生平境遇上,極少快樂或舒適,他的靈魂裏除了摯愛的妻外,就只有文學了。 或許他是個不適任的父親,但在他寫給亡子的「野茫茫」裏,我每讀必泣,剛硬的印刷字體在淚水和面紙底下滿溢悲悔深沉的愛與懊惱,誰還能無情地指責他呢? 「我們誰也不安慰誰。

  4. 2006年12月8日 · 巫永福回台後發表的小說,基本的風格並沒有太大的護化,對人物性格、心理的分析和探討,仍然是他的小說主調,對人性的糾葛、衝突,以及深層的慾念的根源,有強烈的追索意願,與張文環的適度修正,逐漸走向自然主義的情形不同,不過,唯一的例外是〈河邊的太太們〉這篇作品十分不一樣,它接受了印象主義的理論,展現了另一番風貌。 可惜,這樣的作品只有一篇,不知道是偶然,還是有意? 四 年代以後,因任職信託公司及照管家族事業,不再發表作品,逐漸淡出文壇,也避開了皇民化文學運動的尷尬時刻。 直到六 年代後期,才加入《笠》詩社為同仁,重回台灣文學的隊伍,主要作品是詩,已能用中文寫詩。

  5. 2008年5月18日 · 這部電影由大衛‧林區(David Lynch)導演,根據Barry Gifford的短篇小說改編。 Gifford的原著只有五頁,電影卻洋洋灑灑地擴充到兩小時。 大衛‧林區的電影以懸疑和風格詭異著稱。 這部片在表現形式上詭異,本質上則不折不扣是個愛情童話。 Sailor和Lula是一對戀人,但是Lula的母親極力反對二人交往,還派了一個混混去對付Sailor。 Sailor一下子就把混混幹掉,他也因而坐了兩年牢。 出獄後他攜女友遠走高飛,Lula的媽媽間接找上一群變態殺手去追回女兒並解決那小子。 於是情節就在漫長的汽車旅程中詭異的經歷,殺手的追殺,和由回憶中抖露出 Sailor的媽媽與人勾結害死丈夫的陰謀中展開。

  6. 2007年10月21日 · 第十屆台北文學獎徵文辦法. 一、活動主旨:鼓勵文學創作,深耕文學土壤,增進文學寫作風氣。 二、主辦單位: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三、收件及截稿日期. 自2007年10月5 日開始收件,至2007年11月30日截止,郵寄報名以郵戳為憑,網路報名於2007年11月30日晚上12時截止,逾時恕不受理。 四、 參加辦法及收件方式. 採郵寄或網站報名兩種方式。 可登錄「2007台北文學季--第十屆台北文學獎」專屬活動網站登錄報名,網址: www.culture.gov.tw 或 從 網站 下載報名表,填妥後連同作品一併郵寄 「10099 台北郵政11941號信箱 第十屆台北文學獎工作小組收」 ,並在信封上註明參選類別,即可報名參加。 五、徵選類別及獎勵方式. 甲、 競賽類.

  7. 2007年8月21日 · 50年代——戰鬥文藝時期. 1945~1949年之間,走過日據時期的台灣作家,在《中華日報》日文版、《橋》副刊、《公論報》、《新新》等刊物上,仍持續有小說作品發表,如黃昆彬、邱媽寅、葉石濤等。 其中,葉石濤的《三月媽祖》是最早以二二八事件為背景寫成的小說。 “四六事件”與“二二八事件”之後,臺籍作家心理上蒙受陰影,再加上仍無法適應中文,因此便由小說的舞臺淡出。 1950年“中華文藝協會”成立,並陸續提倡反共抗俄的文學,以及“適合戰鬥時代與戰鬥任務”之“戰鬥文藝”,因而濃厚的政治正確充斥在五 年代的文壇之中。 此時的小說作者以大陸來臺第一代作家佔大多數,以反共和懷鄉二種題材為主,較具代表性的作家與作品有姜貴《旋風》、王藍《藍與黑》、端木芳《疤勳章》、潘壘《紅河三部曲》等。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