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11月18日 · 這部電影描寫了82年生的智英從出生到結婚生子成為全職媽媽的「前半生」。 生活,平凡真實卻又哀傷。 智英生病了。 有時候,她會變成另一個人。 她常常在日落時會變得心情低落,最初以為只是太累了。 直到又一次節日,夫妻回到婆婆家,大家都開心聊天熱鬧過節只有她一人在廚房從早忙到晚,小姑的提早到來讓她又不能回娘家了,低落的心情再也無法抑制,智英突然以自己母親的口吻對婆婆說:「親家母,我也好想我的女兒」。 驚慌失措的老公立即帶智英和女兒離開。 看著疲憊受傷的妻子,他決定求助心理諮商師,才發現情況遠比自己想像的更嚴重。 他很自責,為何心愛的妻子會變成這樣? 很多事情是女性無法選擇的. 但責任卻必須由女性來承擔. 推薦閱讀: 全職媽媽是份職業,不是次等生物!

  2. 2022年3月18日 · 《苦力》 圖片來源:公視. 謝瓊煖近年印象深刻的演出還有在公視《苦力》飾演聾啞母親,劇中飾演女主角白家綺的媽媽,天生聾啞,是個善良質樸的婦人,她在礦災之後,給予勞工凝聚力,予以旁人溫暖的照料,是相當暖心的存在。 謝瓊煖在劇中首度挑戰聽障人士,有一幕目睹老公斷氣的場面,苦於身體障礙無法求救,急具哀痛的表現令人感到揪心,謝瓊煖雖然因為年代關係不需要學習手語,但細微肢體語言可都是挑戰度極高的演出。 公視《苦力》是謝瓊煖第9度入圍金鐘獎,強勁有力又不失柔婉的演出,堪稱是演技教科書。 《若是一個人》 圖片來源:華視.

    • Bella儂儂
  3. 2020年9月8日 · 首頁 » 孩子只是「代罪羔羊」! 父母的成長經驗影響教養方式. 愛心理:探索心理認識自己的最佳平台 更新於 2020-09-08. 看留言討論. 作者\胡展誥 諮商心理師. 每次都會有老師或父母困惑的問:「我是帶我孩子來被你諮商的,你幹嘛要跟我談話? 為何要跟大人談話呢? 如果,我們把家裡的每一個成員都看成是一顆齒輪,而一個家庭,就是由許多齒輪組合而成的單位。 在一個家庭裡,A牽動B、B牽動C,而C也因為被其他人影響而牽動了A……,如此成了一個難以找到由誰開始的循環。 而這個循環若充滿了負面情緒與衝突,就會有一個人被指責是始作俑者,也就是家族治療裡常談到的「代罪羔羊」。

  4. 2019年10月7日 · 1.首先將自己心態調整,既然改變不了別人,則改變自己。 如果家裡所有費用由老公一手包辦,老婆不論是家庭主婦還是上班族,妳該慶幸,妳少了一個可能使夫妻吵架的因素,並且將“為錢煩惱”這重大任務交由偉大的老公。 2.假如你們費用為各付各的,既然老公如此分得清楚,證明他應該也很清楚所有費用各半的道理,如果老公願意在某些地方多出當然最好,倘若沒有,也無所謂,調整心態,至少自己管自己的錢,妳想買什麼,想做甚麼,他不管妳,妳也不必管她,充分的金錢自由。 至於拿錢去做甚麼,完全是考驗兩人之間信任問題。 3.討論出一個月共同拿出多少費用來當作家庭基金,這個費用則說服老公由妳來管理,既然不能全額,至少把每個月該用的費用拿出來吧? 已經不細問對方薪水了,把每個月該為家庭付出的花費拿出來,應該不過分。

  5. 2019年2月20日 · 作者\ 媽媽經編輯部. 有的人 說話直接 、快言快語,想什麼說什麼,不得體的話與常不經大腦就脫口而出,因此得罪人也不自知。 有的人 喜歡批評 ,凡事都以負面的情緒表達,充滿抱怨、反對,因此和他交談總是被感染滿滿的負能量。 有的人 得理不擾人 ,以霸道的強勢氣場壓陣場面,語氣充滿冷嘲熱諷、尖酸刻薄,與他對談感覺壓力非常大。 有的人 很會說場面話 ,甚至是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同樣事件卻兩面刀刃,殺人於無形。 有的人 很會阿諛奉承 、獻媚討好,但其實是口蜜腹劍,兩面派的狡猾陰險。 每個人都有自己陳述事件的方式,然而如何用適當的口吻,不偏頗、表達出真義,就得學學 說話的藝術 。 說話的藝術在於「考慮對方的感受」 〈聖經〉箴言25章11節:「 一句話說得合宜,就如蘋果在銀網子裡。

  6. 2020年6月30日 · 一、多讚美家人,肯定家人對家庭的付出. 每個人,都需要藉由外在的肯定,來肯定自己。 地球有七八十億的人口,但相處在一起的家人,很少超過十位吧? 多讚美和多肯定家人對家庭的付出,這不僅是最不花錢,也是CP值最好的投資。 不要每天忙著做牛做馬的付出,花一些時間,觀察家人有哪些特長,讚美他們,讓他們發揮能力來幫忙,這樣還可以共享一起做事的快樂時光。 二、家人之間常聊天談心. 常常聊天談心的家人,一定是了解彼此的幸福家人。 結婚快十五年,我跟先生之間,每天還是有說不完的話,兩個青少年的兒子,跟我們也很有話聊。 家人之間,有共同的話題,也可以聊不同的主題,話匣子一打開,總是欲罷不能。 常有孩子進入青春期的父母會感概,不知道要跟孩子聊些什麼? 其實,只要投其所好,多觀察孩子喜歡什麼?

  7. 2018年10月16日 · 腦霧顧名思義,就是指腦內的狀態像一片迷霧,它不算是一種病,但在很多醫學文獻中被頻繁使用,形容許多疾病發生時會出現的「症狀」。 大腦為什麼會起霧呢? 其實就是「大腦三原力」:專注力、記憶力和思考理解力開始退化的症狀表現。 陽明大學腦科學研究所博士暨神經科臨床醫師鄭淳予醫師希望民眾可以關注腦霧的議題她說:「失智在全球的發生率節節攀升但因為發生時大腦多半已發生病變因此我思索如果能提早預防是不是可以更好的解決這個問題? 因此鄭醫師出書探討腦霧現象,希望能幫助民眾在青、壯、中年時,就調整好可能被濫用的大腦,從最基本的日常做起,喚醒走針的大腦三原力,消除腦霧,提升工作、生活、人際關係的品質,同時也預防未來發生失智的可能。 腦霧的六大症狀! 1.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