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1月17日 · 由林心如、楊祐寧、楊謹華、鳳小岳、張軒睿、劉品言、謝瓊煖、謝欣穎、郭雪芙主演,1980 年 Netflix獨家上映、台劇《華燈初上》第一二部的人生金句!

    • 郭雪芙1
    • 郭雪芙2
    • 郭雪芙3
    • 郭雪芙4
    • 郭雪芙5
    • One Boy 真的有「砸大錢」行銷嗎?
    • 為什麼很少品牌選擇用這招?
    • 一道公式,看 One Boy 這招有效嗎
    • 洗腦大街小巷後,怎麼持續優勢?

    在廣告席捲全台後,最多人心裡疑惑的是「為什麼 One Boy 總是有花不完的錢?」,但所謂的「砸大錢」其實是一種相對概念,影響判斷標準的是營收規模、獲利能力、股價等企業體質。 以全球前五大廣告主之一的三星電子為例,根據研調機構 Statista 的統計,三星在 2021 年約花費 21 億美元的廣告預算,相當於台幣 623 億。這個數字看起來很驚人,但如果以三星集團全年約 6.42 兆台幣的營收來看,行銷費用僅占了 1%。換句話說,如果賺的夠多、營收規模夠大,這點錢就不能算是豪灑。 雖然 One Boy 的營收仍是個謎,10 億、30 億的數字都有人喊,而根據行業內部資料,消費型的 B2C 品牌,行銷預算占年度營收的 15-30% 都有可能。如果以較大手筆的 30% 占比來計算,等於只要有 ...

    若說 One Boy 的行銷預算,其實不算「砸大錢」,為何選擇這種集中式行銷的品牌不多?美而快總經理王志仁就分析,原因就在大多數公司不願意走「高風險高報酬」這條路。他舉出一個很生活化的例子,在尾牙時如果老闆喊加碼 10 萬,問眾人要一包抽還是分成十包?大多數人會選擇分十包的「低風險低報酬」。 One Boy 前期幾乎將預算都集中砸在衝鋒衣這一款產品上,從網紅行銷到郭雪芙、朴敏英等代言人,都是集中火力打這件產品。然而大多數公司即便擁有一億元的行銷預算,通常會選擇兩千萬用在外套上、兩千萬用在褲子上…… 一旦分散了預算,洗腦行銷曝光的能量降低,自然也難邀到超高知名度的藝人代言。

    其實不只 One Boy,先前捷運車廂貼滿韓國藝人孫藝珍代言的膠原蛋白飲、信義區的大螢幕牆上也充斥著某牌的電波拉皮廣告,但這種鋪天蓋地的行銷手法,真的有效嗎? 人稱小黑老師的行銷顧問邱煜庭就在自己的分析文章中指出 「聲量決定你的銷量」,以行銷漏斗的概念,上層開的夠大、曝光人數夠多,漏到底下的轉換數也就越高。而 One Boy 線下店面看起來很多人,其實是漏斗的結果,買得到足夠的曝光,自然就會有相對的銷量,看你要付出的是金錢還是時間, 「time is money 這個恆等式不會騙人」。 他指出,現在可以用很多行銷手段來賺取免費的曝光,譬如做 SEO 搶搜尋需求、經營社群內容期待擴散賺取爆紅、或是老闆經營個人品牌贏取關注。但這些曝光真的夠多嗎?假設得到了 10,000 次的曝光、在點擊率 5%...

    當品牌獲得關注度了,接下來要做的就是穩住腳步,把握這份優勢。王志仁也指出 One Boy 目前比較大的兩點問題,首先是持續擴張實體店面的策略,在房租、人力成本的固定支出下,一旦營收開始下滑,就會承受到很巨大的壓力。 其次還有一項影響品牌聲量持久度的根本性問題 —— 品質。One Boy 的品質在各大論壇飽受抨擊,「淘寶貼牌貨」、「性價比超低」等留言充斥評論區,甚至有自稱已離職員工的網友爆料,每天桌上都有堆得跟電腦一樣高的退貨單,內部刷退系統客服還要「用搶的 Key 單」。 王志仁表示,一般公司確實很難像國際運動服飾大品牌 Lululemon 一樣做到品質行銷都好,One Boy 選擇在前期走上砸錢行銷這條路,在獲得聲量後,能不能把品質也補上來,成為他們將優勢持續的關鍵。 (本文出自 數位時代...

  2. 2024年2月8日 · ONE BOY 曾以輝煌的廣告策略和代言人聞名,女星朴敏英、郭雪芙、王心凌等一眾明星都曾為 ONE BOY 代言,但最近 ONE BOY 公司卻傳出財務問題,被爆積欠供應商貨款,業績也顯著下滑。. 更引人注目的是,ONE BOY 撤下了在捷運站和公車站投放的大型廣告看板 ...

  3. 2022年3月18日 · 但諷刺的是,後來的何予恩在遇到麻煩時竟然選擇逃避,從頭軟爛到尾,甚至還被愛子(郭雪芙飾)煽動、挾怨報復,讓人不勝唏噓。 恨一個人比原諒一個人容易。

  4. 2007年1月8日 · 5大企業家的魅力領導 重細節、基本功. 回顧領導魅力的背後,重細節、重基本,遇錯則改的務實態度,則是橫貫所有企業家精神最底端的礎石。. 不論如何遠大的夢,若失去從細節做起的最基礎,也無法讓企業屹立不搖。. 王永慶 勤勞樸實‧追根究柢. 52 ...

  5. 2023年10月11日 · 作者介紹. 載入失敗. Shutterstock. 高爾夫球運動是心性的磨練,接觸高爾夫球超過 25 年了,我也從中學習許多的人生哲理。 接觸高爾夫球超過 25 年了,當時羨慕同事可以藉著打球見到客戶的高管,所以基於業務工作的需要而苦練。 如今,我非常慶幸自己沒因為缺乏鼓勵及學球門檻較高而放棄,而是認真將有趣又饒富人生哲理的高爾夫球運動變成嗜好。 回想一開始的經驗,初期每周至少去練習場 3 次、每次至少 3~5 盒球(約 90~150 顆),多年下來不知道手掌和指節磨出多少水泡。 如今,我仍定期練球、保持球感。 球齡愈長,我愈理解高爾夫球是需要身心平衡、考驗心態健康與否的挑戰;隨著年齡增長,也體會出高爾夫球蘊含了許多值得品味的生活智慧。 (延伸閱讀 / 為何經理人都打高爾夫?

  6. 2016年6月15日 · 經理人熱門 八分生活熱門. 分享. 收藏. 一位在台積電工作十多年的研發小主管,先前帶領一個小團隊做先進製程。 他認為,台積電勝出的關鍵,不在於「夜鷹計畫」,而是文化。 以下即為他的自述: 台積電之所以快要追上英特爾,主要在於我們的文化。 台積電兩年前為了研發十奈米製程,開始廣招「夜鷹」,也就是連 R & D(研發部門)都要三班制的意思。 這也是台積電的強項,台積電的競爭力是靠這種很強大的人力和時間的投資拚出來的,現在是把強項再放大,就是用比人家多做 1.5 倍、2 倍的時間來追趕。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