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06年6月28日 · 名片. Jun 28 Wed 2006 19:55. 【文學散步道】夢中見過的幻影之人─翁鬧. 寂寞的是在沒有燈光茅屋. 訣別的晚春. 悲愁的是在天空的彼方. 張望不到故里的山姿──翁鬧〈在異鄉〉. 因為非常喜歡翁鬧的小說,所以【文學散步道】以他為始。. 除了個人的偏愛外,因為我 ...

  2. 2007年3月7日 · 也許正因為太過單純,才使我們這些男人發生錯覺吧。. 要是這樣,女人才是最可憐、最值得擁抱的唯一存在呢!. --摘自《光復前台灣文學全集6--送報伕》之翁鬧「殘雪」. 延伸閱讀:【文學散步道】. 來自夢中的幻影之人─翁 鬧圖:Winter Street作者:莫里斯 ...

  3. 2007年1月29日 · 「詩的模仿」是一組四首風格懸殊的小詩,作為台灣新文學史上最先發表出來的語體詩,雖然不知道它模仿的對象是誰? 但有意地「示範作詩」的用心,是相當明顯的。 追風狂熱的社會運動背景,似乎在有意無意之間向人宣示──寫白話詩有什麼困難,他是台灣詩的催生者,這四首示範詩告訴人們,詩能用來描寫人物──〈讚美番王〉,詩能用來刻畫萬物──〈媒炭頌〉,還能用來抒寫戀愛心情──〈戀愛將茁壯〉,更能以詩擬人寫花──〈花開之前〉。 四首小詩,看不出有詩意上的連絡,示範作詩的意義超過詩旨、詩思,茲錄其中的〈媒炭頌〉一首,體會一下他的詩風。 媒炭頌 在深山深藏 在地中地久 給熱熬了數萬年 你的身體黝黑 由黑而冷 轉紅就熱了 燃燒了熔化白金 你無意留下什麼.

  4. 2009年6月7日 · Jun 07 Sun 2009 21:38. 【陋室蠅生】讀完就沒有了. 幾年前,讀翁鬧的作品,從「音樂鐘」、「戇伯仔」、「可憐的阿蕊婆」到「殘雪」、「羅漢腳」,我小心翼翼地一個字一個字慢慢的讀,過程是欲罷不能然又害怕着;終於,當讀到祇剩下最後一篇「天亮前的戀愛故事」時,強忍住既期待又害怕的渴望,放下書,「逃避」了一個多禮拜,終於憋忍不住,乾脆又回頭重讀了「音樂鐘」、「戇伯仔」、「可憐的阿蕊婆」……。 當然最後我並沒放過「天亮前的戀愛故事」,祇是當時那了然於心,一再躊躇、猶豫再三,明白〝這篇讀完就再也沒有了〞的心情,竟似瀕臨絕望的深刻印象,於今,又再度重現--.

  5. 2011年11月13日 · 1980年導演李行執導拍攝電影「原鄉人」,由當紅的秦漢、鳳嬌主演,當時之所以對此片印象深刻,並非由於劇情本事或演員的高知名度,而是鄧麗君娓娓唱出的那雙展翅高飛的翅膀,悠揚地於心靈想像世界裏展現一幅無垠自在的天空。 接觸文學開始創作後,終於認識了臺灣前輩作家鍾理和,並堅持認為作家當如是死去──手中執握著筆,在未能完成的稿紙上咽下最後一口氣──那對作家而言,是最崇高的葬禮,然非輕易人能得享如此禮遇的。 鍾理和的一生,就物質生活及生平境遇上,極少快樂或舒適,他的靈魂裏除了摯愛的妻外,就只有文學了。 或許他是個不適任的父親,但在他寫給亡子的「野茫茫」裏,我每讀必泣,剛硬的印刷字體在淚水和面紙底下滿溢悲悔深沉的愛與懊惱,誰還能無情地指責他呢? 「我們誰也不安慰誰。

  6. 2010年3月14日 · 即將啟程,去另一個遠方。 在台北出生、成長、生活了數十年的我,猶在尋找一個屬於我的「故鄉」。 父親的故鄉會是我的故鄉嗎? 幾次南下員,找不到曾經讀過的員國校,遊蕩在上下課間的員公園也改造得不是我所認識能去回憶的;那個我曾經徘徊的竹林幽深處、收留無數無名孤魂頭骨的 ...

  7. 2010年6月15日 · 她穿著白紗趴趴走,口中喃喃自語,愈來愈離群索居,行為脫序,最後被員警帶走。. 直到死前,她孤獨、幾近隱世獨居在精神療養院,沒有朋友,也不想被打擾。. 發掘她天份的伍德,在薩拉芬死後,實現了她的夢,替她在全法國巡迴展覽作品,而今,薩拉芬的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