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殷汝驪 (1883年—1940年), 字 鋳夫 , 中國 民主革命家、政治家。 生平 [ 編輯] 殷汝驪畢業於上海 震旦大學 ,此後赴日本留學 早稻田大學 政治經濟科。 其間加入 中國同盟會 。 畢業回中國後,殷汝驪任 湖北法政學堂 教習。 中華民國 成立後,殷汝驪任 統一共和黨 常務幹事。 1913年( 民國 2年),他當選 民元國會 衆議院議員。 後來他參加 二次革命 ,革命失敗後流亡日本,在日本創辦革命派軍事學校「 浩然廬 (浩然學社)」。 1914年(民國3年),他成為 歐事研究會 發起人之一(其弟 殷汝耕 為該會成員)。 1914年回到中國,在 上海 創辦《 時事新報 》。 1916年(民國5年)7月,他署理 北洋政府 財政部次長。

  2. museum.mof.gov.tw › singlehtml › e5e41f7426964fee825cd37a87a6殷汝驪-史料館

    殷汝驪,字鑄夫,浙江蒼南人。 清季於鄉提倡新學,並赴日本早稻田大學經濟科留學,加入同盟會贊助革命。 民國成立,討袁失敗後,殷汝驪主持國民黨於東京創設之軍事學校「浩然廬」,以維繫革命力量。

  3. 殷汝驪 (1883年—1940年), 字 鋳夫 , 中国 民主革命家、政治家。 生平. 殷汝驪毕业于上海 震旦大学 ,此后赴日本留学 早稻田大学 政治经济科。 其间加入 中国同盟会 。 毕业回中国后,殷汝驪任 湖北法政学堂 教習。 中華民国 成立後,殷汝驪任 統一共和党 常務幹事。 1913年( 民国 2年),他当选 民元国会 衆議院議員。 后来他参加 二次革命 ,革命失败后流亡日本,在日本创办革命派軍事学校「 浩然廬 (浩然学社)」。 1914年(民国3年),他成为 欧事研究会 发起人之一(其弟 殷汝耕 为该会成員)。 1914年回到中国,在 上海 创办《 時事新報 》。 1916年(民国5年)7月,他署理 北洋政府 財政部次長。

  4. 殷汝驪憑藉自己的號召力從好友谷鍾秀(時任段祺瑞內閣農商總長兼全國水利總裁)、彭允彝(時任眾議院委員長)、張雲雷(樂清人)、鄭垂(福州人,鄭孝胥長子)處每人各籌5000元,加上他自己的5000元,共25000元(按現在物價折算約250萬人民幣)。

  5. 1935年,日本與中國在華北的衝突增加。 11月24日,在 土肥原賢二 慫恿下,冀東「非武裝區」專員汝耕宣佈「自治」,成立「冀東防共自治委員會」。 [1] 汝耕出任冀東防共自治政府委員長,宣佈脫離 國民政府 ,並且將 通縣 、 臨榆 、 撫寧 、 昌黎 、 盧龍 、 遷安 、 灤縣 、 樂亭 、 豐潤 等二十二縣納入其轄下,因此被國民政府通緝。 冀東防共自治政府汝耕為行政長官,以 池宗墨 任祕書長,下設民政、財政、外交等五廳。 國民政府成立 冀察政務委員會 與汝耕等人進行對抗。 1937年3月2日,汝耕飛長春面見 板垣征四郎 ,商談擴大偽組織事宜 [2] :5377 。

  6. 殷琪,1955年3月17日出生,浙江平陽金鄉鎮(今蒼南金鄉鎮)人,是曾任國民政府財政部次長的殷汝驪的孫女,“冀東防共自治政府”主席殷汝耕的侄孫女,台...

  7. 殷汝耕 殷汝耕(1883年—1947年12月1日),中國近代政治人物。抗戰期間,投靠日本,淪為漢奸,出任日本扶植的偽冀東防共自治政府主席。抗戰勝利後,被國民政府以漢奸罪逮捕。... 亡國鑒 《亡國鑒》殷汝驪編輯,泰東圖書局發行者出版時間

  1. 相關搜尋

    殷之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