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1年8月3日 · MT 《經理人月刊》編輯部. 本文出自. 買書去. 《從負責到當責》:讓人交出成果,而不是交出藉口! 經理人熱門 八分生活熱門. 分享. 收藏. ★當責風格★. 當你需要創造你的當責關係,一心一意想要讓人當責時,你就會有自己的行事風格。 我們向來看到的兩種當責風格(Accountability Styles)是:控制與強迫(Coerce & Compel)以及等待與旁觀(Wait & See)。 這兩種風格形成對比,極度左邊的領導者用的是傳統「命令與控制」的管理風格,行為表現有如將軍指揮部隊朝勝利前進。 為達成目的,他們需要用上職位、階級的力量,讓好事成真。 相對地,在另一個極端「等待與旁觀」的人,有時候會竭盡全力,事必躬親,而未能讓別人充分參與。

  2. 2015年4月13日 · 全球銷售過300萬本曾被財星》(Fortune雜誌選為75本必讀商業書影響力一書作者羅伯特席爾迪尼Robert Cialdini指出如同上述例子人們在對某件事物做判斷時往往並不會用上所有可用的相關資訊而只會依賴當中對自己而言最具

  3. 2013年5月10日 · 哈佛大學商學院教授羅伯特卡茲Robert L. Katz提出管理知能階段論」,他認為一個管理者基本上必須具備3種能力分別是技術能力人際能力與概念能力在不同階段促成不同能力的比例組合。 高階主管: 最需要具備「概念能力」,倚重抽象思考、分析判斷和策略思維。 其次是人際能力,技術能力則並非重點。 中階主管: 最需要「人際能力」,能與團隊互動、溝通,促成合作。 至於概念能力與技術能力也需要有一定程度。 基層主管: 倚賴「技術能力」,以對業務的了解與專業來達成任務。 其次是人際能力,概念能力的重要性最低。 (整理‧撰文 / 鄭君仲。 製圖 / 張凱茹。 本文取材自特刊「一分鐘圖解! 高效主管養成術」。 歡迎訂閱《經理人》電子報,每天進步1%,一年強大37倍!

    • 沒人坐第二把交椅,但老闆始終有戒心
    • 與其好高騖遠,把手頭的事情做好才是最好準備
    • 領導者的自覺:你並非不可或缺,要協助培養接替你的人

    「我不知道我會什麼時候動手,」麥可對我說。「但我要解雇他。」他要求我不能透露半點口風,我保證守口如瓶。我不知道他還跟誰講過這件事,但我預料麥可在那次討論之後的幾週內會對奧維茨開口。結果拖了幾個月,緊張情勢加劇和組織功能失調變得更嚴重。每個人——他們兩個人,所有的領導高層,為奧維茨工作的全體員工──都怨聲載道。止血的時候到了。 終於,在 12 月,也就是麥可.艾斯納透露他要採取行動的 8 個多月後,解雇了邁克爾.奧維茨,結束了迪士尼史上痛苦的一頁(不過,奧維茨領走 1 億多美元遣散費,股東提起告訴,所以他造成的痛苦,仍舊以股東訴訟的形式持續著)。 接下來 3 年,麥可.艾斯納經營著這家沒有二號人物的公司。我們的關係越來越緊密,但也不時感覺到麥可存有戒心,他覺得我對他的職位虎視眈眈,可能永遠無法...

    作為領導者,你應該希望周圍的人渴望有勇氣承擔更多責任,只要他們對未來工作的夢想,不會分散他們對現有工作的注意力。你不能好高騖遠。我見過很多人立定志向,追求某個職務,或完成某項計畫,但實際上實現的機會非常渺茫。他們一心嚮往可遇而不可求的高遠目標,會變成一件麻煩事。他們對現狀會越來越感到不耐煩。他們把一門心思放在其他事情,以致未在工作中盡到該盡的本分,因此企圖心產生了反效果。 所以要緊的是,知道如何找到平衡點,把手頭的工作做好;耐心等待;找機會表現;態度積極、幹勁十足以及保持專注,一旦機會出現,讓老闆覺得非你莫屬。反之,如果你是老闆,你想要栽培的對象不是一味要求升職、抱怨自己大才小用的人,而是日復一日證明自己是無可取代的人。

    不過,公司的執行長和接班人之間的互動,往往令人憂心。我們都想相信自己是無可替代的,所以解決這個問題的訣竅是,你要有足夠的自覺,不要堅持自己是唯一能夠勝任這項工作的人。 本質上,好的領導者要做的,不是讓自己不可或缺,而是要協助其他人準備日後可能接替你的位置――讓他們參與你自己的決策,找出他們所需要培養的技能,幫助他們進步。此外,就像我有時候不得不開誠布公,直言他們還沒有做好升職的準備,告訴他們原因何在。 (本文整理、摘錄自《我生命中的一段歷險》,商業周刊出版)

  4. 2017年12月31日 · 我們從小就被教導無數的規則,導致思考常常受到侷限。 其實,只要學會終極的創意思考法,建構放鬆又自由的腦內環境,就能突破框架,打造人工智慧時代也不會輕易被取代的創意腦。 掌握 3 大祕訣,你就能有效運用終極創意思考法. 村上春樹、Google 的創始人之一的賴利.佩吉(Larry Page)、亞馬遜公司創始人兼 CEO 傑夫.貝佐斯(Jeff Bezos),都是因突然浮現的靈感,才獲得意想不到的成功。 運用創意思考法有意識地活用無意識,你也能像他們一樣,隨時都有源源不絕從天而降的創意。 第一個祕訣,提升層次或觀點,進行後設認知思考. 以更高或更廣的視野,跳脫框架思考。

  5. 2016年5月8日 · 哈佛大學醫學院臨床精神病學教授羅伯威丁格Robert Waldinger從他所主持的史上最長的幸福感」(Happiness研究給了我們一個值得參考的答案。 這個哈佛大學針對成人生活所作的研究至今已進行75年,而威丁格教授是該研究的第四個主持人。 從1938年開始,研究總共追蹤了724位成人,每一年研究團隊都會詢問研究對象的工作、生活、健康等狀況。 類似如此長期的大型研究都會面臨一些挑戰,例如:受測者中途退出、研究經費不足、研究員研究重心轉移或死亡而無人接手。 但是基於堅持與運氣,原先的七百多位受測者中,至今還存活的大約有60%,而他們也都已經九十多歲。 研究是從兩大群背景迥異的美國波士頓居民開始。

  6. 2013年7月23日 · 收藏. 如何強迫自己跳出框架思考?. 美國心理學家羅伯特艾伯爾Robert Eberle提出一種開展創意的思考法稱為奔馳法」(SCAMPER),一共有7個改進或改變的思考構面替換substitute)、結合combine)、調整adapt)、修改modify)、其他應用put to oth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