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我弟弟做的選擇,滿足爸爸而非自己的欲望。 弟弟是我這一輩小孩的縮影。 在連飯都吃不飽的年代,生存是唯一目的,怎麼可能讓你做選擇?就算讓你選擇,你也知道哪個選項是大人想要的。 你以為孩子在做選擇,但是他的選擇有兩種:一種是真的知道自己要什麼;另一種是,他的選擇是為了滿足大人,而非自己,像我弟弟和我女兒就是這樣。 我的兒子女兒和我生存的年代不同,他們從小就有很多選擇機會,但兩個孩子從小在「做選擇」這件事上,反應截然不同。 敢要的哥哥,做最大的夢. 哥哥很自我,每次都選最好的、最大的、最貴的,總是反反覆覆、猶豫不決。 妹妹則很堅定、沒有一絲猶豫,總選擇最簡單合宜的。 他們小時候我有種誤解,以為哥哥不懂自己要什麼,而妹妹很會做選擇。 一直到妹妹二十幾歲,跟我抱怨一件往事,我才知道誤會大了。

  2. 中國雅安市蘆山縣強震以來,透過電視看到了災區民眾強韌的求生精神,還看到了一種叫母愛的偉大情操...。 蘆山縣的任云天,僅僅6歲,是重慶救援隊在蘆山縣城救出的第一個災民。 地震當天,他和媽媽正在家裏吃早餐,地動山搖了幾分鐘就把小云天和媽媽所處的房屋震塌了。 那一瞬間,媽媽拼命地把兒子往外推,整個身體護住兒子,瓦礫石塊砸中了媽媽。 云天最後得救了,但媽媽救出來時,右手臂和右腿都斷了。 另一個故事中,地動山搖的一剎那,蘆山縣的楊玉蓉剛給孫兒穿好衣服。 聽到房子搖得嘩嘩響,就一邊抱起孫兒往外跑,一邊扯起喉嚨喊叫全家人趕快逃命。 到了屋外,她看見兒媳、女兒都在,唯獨沒有兒子凌立。 兒媳哭著告訴她:「 凌立還在廁所」。 此時,房屋正在垮塌,一些磚頭和家俱正紛紛落下。 楊玉蓉不顧一切地衝回廁所。

  3. 我們雖然很難直接用二分法論定這樣子的行為是「好」?還是「不好」?但是可以先來討論,在接觸這些科技產品的時候,家長應該要先留意什麼? 科技進步的浪潮很難阻擋。 除非父母自己可以忍住完全不用智慧型3C產品,不然孩子時時看到父母使用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很難不要求嘗試看看;而家長也很難完全拒絕孩子使用。 其實這和是否該給小孩看電視的議題很像,只是3C產品可以使用的地點更多元更容易隨處取得,所以使用起來更要小心謹慎。 那到底怎樣才算「適度」呢? 一般而言,爸爸媽媽給孩子使用智慧型3C產品的時機通常有下面幾種,我們可以先來釐清一下: 1.為了換取一些時間來處理重要的事情。 例如講電話、臨時處理公事,或者冗長的喜宴或飯局,大人需要聊天交際而小孩無法避免地會覺得無聊。

  4. 「我一直都在注意你,你很特別。我覺得你可以做得到任何你想做的事情。」 這一幕讓布萊恩永遠忘不了。外婆要布萊恩答應他三件事:「第一、永遠愛你的母親;第二、永遠做正確的事情;第三、永遠不喝酒。」布萊恩一一答應外婆的要求。

  5. 3C、電視的刺激,以保護孩子的感官體驗,讓孩子專注打毛線、在一天課程中穿插動與 靜的內容,早上晨圈、放學結束圈儀式來幫孩子整理身心;蒙特梭利幼兒園強調孩子 獨立「專注工作」、放音樂「走線」的做法,都是在幫孩子自我覺察跟整理身心。

  6. 本書於2020 年7 月30日由親子天下出版,作者陳志恆諮商心理師以不同的思考切入點與各種正向支持策略技巧,提出正向聚焦的三十種變化形式,提供教養孩子從「定型心態」發展「成長心態」的有效策略。 內容簡介如下: 什麼是無聊症候群? 對現在沒想法、對未來沒方向,大人要他做什麼就做什麼;雖不反抗,但只求應付過去就好,對任何事情呈現「無動機」狀態。 為什麼會出現「無聊症候群」呢? 從「定性心態」,發展為「成長心態」 孩子從小生活缺乏「可支配感」,當大1. 聚焦在表現的「過程」, 人過度熱心,幫孩子規劃好一切,雖然您只是擔心他受傷或經歷失敗,但您的苦心卻向孩子傳遞一個訊息:「我不信任你擁有做決定的能力,因為你『能力不夠』或『做不到』。

  7. 練習更主宰與控管情緒做出的選擇,不再任意 傷人、不再輕易放棄。你不會被自己的情緒奴 役,因為你就是你情緒的主人。(延伸閱讀:不要被情緒綁架:放下憤怒,與自己和解) 二、你現在就很好了,不需要變得特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