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07年6月4日 · 有一種似是而非的論調,認為好靜乃是聽覺上的「潔癖」,知識份子和有閑階級的「富貴病」。. 在這種謬見的籠罩之下,噪音的受害者如果向「音源」抗議,或者向第三者,例如員警吧,去申冤投訴,一定無人理會。. 「人家聽得,你聽不得?. 你的 ...

  2. 所謂「竹林七賢」,是指西晉初期的七位名士:即指阮籍、嵇康、濤、劉伶、阮咸、向秀、王戎七人,他們「常集於竹林之下,肆意酣暢,故世謂竹林七賢」。

  3. 2008年3月4日 · 圖: 金/武元直/赤壁圖 (點選圖放大欣賞)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廿餘年來,腦海裏經常響起這首歌,但我不知歌名,也不曉歌者是誰,無從覓起;訪遍唱片行裏有關校園民歌的 ...

  4. 2007年7月11日 · 1.剝皮寮為艋舺現存唯一保有清代街型的道路。 2.剝皮寮街尾為清代北台灣最重要軍事營盤地點。 3.剝皮寮街是清代艋舺與古亭庄空間上必經要道。 4.剝皮寮是清代艋舺龍山寺祭祀圈的東南緣。 5.剝皮寮街是清末唐景崧遊行艋舺隊伍行進路線的起點,凸顯為台灣民主國歷史的起點。 6.剝皮寮街的發展為日治初期艋舺市街發展見證。 剝皮寮的地名變遷. 清代:稱福皮寮街、福地寮街。 日治:稱為北皮寮╳丁目╳番戶→再改稱北皮寮街╳丁目╳番地→街町改名後納入新富町二丁目╳番地或八甲三丁目╳番地. 戰後:成為康定路173巷巷道及面臨廣州街的街屋。 剝皮寮為當地居民的俗稱。 剝皮寮的地名爭議. 剝皮寮街名一直有爭議,代表著街名本身所賦予地域風格的特性。

  5. 2007年3月7日 · 在難以入睡的夜晚,街上的人羣和著唱片的歌聲,興奮快活地狂舞,舞場四周擠滿了附近的羣眾,形成人。 幾乎每個晚上,看書看膩,人們熱鬧的哄笑聲匯在一起傳入耳際時,他就緩緩走下公寓,去看這放肆的舞蹈。

  6. 2007年6月23日 · 這部片可視為山地部落生活的縮影,可以探討的面向很廣 最主要的是阿嬤不怨天尤人的精神,讓我動容! 再來的焦點是如何改善山地部落的議題 就我對鄒族的瞭解,其男性因久居山地,結婚率過低問題 諸如此類都是刻不容緩,需要解決的 近年來政府也做了點事,發展觀光業,留住在地人在村中 但是基礎的教育、交通設備與資源還是不夠完善 …… 影片收尾的結語「孩子將上國中,期待水蜜桃的豐收」 這句平淡的話,但卻是我感觸最深的一句話 媽媽用她的經驗告訴我,這句話的意義: 「在當時交通還沒發展時,搭個公車就要走三、四個小時 山地裡沒有中學,一定得下山就讀縣立中學。 (住宿)」 俗話說養兒不易,撫養小孩子渡過人生每一段時期 尤其童年,是喜悅、是淚水,總要過 …… 或許是阿嬤認為的天命吧! 期待,水密桃的豐收 ……

  7. 2011年11月13日 · 民國四十五年,他四十一歲,著名的『笠農場』獲中華文藝獎金,文名大噪,但無力出版,生活未見改善。 曾在鎮上謀得一代書職,卻因身體不堪負荷而辭去。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