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韓愈評價孟子:把孟子說成孔子的繼承人,並認為聖人之道在孟子以後失傳,使孟子在道統中具有了與孔子同等的地位。 北宋 蘇洵 著有《蘇評孟子》二卷(兵部侍郎 紀昀 家藏本)

  2. 孟子. 孟子 (前372年—前289年), 姬 姓 , 孟 氏 , 名 轲 ,約與 莊子 同時, 鄒國 (今 山東省 鄒城市 )人, 战国 时期 儒家 代表人物。. 其 字號 在 漢代 以前的古書未有記載,但 曹魏 、 晉代 之後卻傳出 子車 、 子居 、 子舆 、 子展 等不同的字號 ...

  3. 孟子電子全文,全文檢索、相關於孟子的討論及參考資料。有簡體字版、繁體字版、英文版本。

  4. 孟子(約前372年—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軻,字號子輿, 戰國時期 鄒國(今山東濟寧鄒城)人。. 戰國時期著名 哲學家 、 思想家 、政治家、教育家, 儒家學派 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僅次於孔子,與孔子並稱“ 孔孟 ”。. 宣揚“仁政”,最早提出“民 ...

  5. 背景 [ 編輯] 對於 孟子 遊歷列國的順序,歷年來有許多不同看法。. 《 史記 》記載,孟子遊說 齊國 的 齊宣王 、 魏國 的 梁惠王 皆未果,於是返回家鄉 鄒國 著述《孟子》 [1] ; 錢穆 認為孟子約在 燕昭王 即位前後離開 齊國 ,返回 鄒國 度過晚年,此時已年過 ...

  6. 孟子曰:「知者無不知也,當務之為急;仁者無不愛也,急親賢之為務。 堯舜之知而不遍物,急先務也;堯舜之仁不遍愛人,急親賢也。 不能三年之喪,而緦小功之察;放飯流歠,而問無齒決,是之謂不知務。

  7. 孟子》是一部記述孟子思想的著作,由孟子及其弟子公孫丑、萬章等人編著,完成於戰國中後期。 該書詳實地記載了孟子的思想、言論和事跡。 《孟子》一書為語錄體,以答問方式展開,主要論證方法為駁論。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