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萬曆 五年(1577年),任 雲南 姚安府 知府 [3] ,三年後棄官 [4] ,故人稱「 姚安 」。. 萬曆 九年(1581年)春,應 湖北 黃安 耿定理 之邀,攜妻子女兒到耿的家鄉黃安 天台書院 講學論道,住 耿定理 家中充當 門客 而兼教師, [5] 但和耿定理做大官的哥哥 耿 ...

  2. zhì (1527年11月19日—1602年5月7日) [b] ,初姓 林 [c] ,名 载贽 ,后改姓李,名 贽 [d] ,字 宏甫 ,号 卓吾 ,又号 温陵居士 、 笃吾 、 百泉居士 、 宏父 、 思齋 、 龙湖叟 、 秃翁 等, 福建 泉州府 晉江縣 人(有 色目人 血统), 明朝 政治人物 ...

  3. 李贄1527年~1602年),初姓林,名載贄,後改姓李,名贄,字宏甫,號卓吾,別號温陵居士、百泉居士。 福建泉州府(福建省泉州市)人。 明代官員、思想家、文學家,泰州學派的一代宗師。

  4. 鄒自振教授. 上載日期: 2022年09月19日. 李贄是明朝著名的思想家及文學家。 他特立獨行的個性,反對禮教的主張,在當時的政界及文壇均掀起風暴,最終令他喪命。

  5. 李贄反駁重農抑商的傳統觀念,為商賈辯解,認為工商業者「日入商賈之肆,時充貪墨之囊」、「挾數萬之資,經風濤之險」,商賈起了發展生產的作用,對官對私都有好處,又「亦何可鄙之有」。

  6. 李贄(1527年11月19日 - 1602年),明朝福建泉州府晉江縣人。 其祖先在唐朝時定居泉州。 初姓 林 ,名 載贄 ,後改姓李,名 贄 ,字 宏甫 ,號 卓吾 ,又號 溫陵居士 ,是 明朝 頗有影響力的思想家、史學家和文學家,後被理學迫害,入獄後自刎,死後,泉州民眾 ...

  7. 李贄 (1527——1602),明末哲學家、歷史學家, 宋明理學 的批判者。 語錄 [ 編輯] 《 焚書 》 [ 編輯] 天下無一人不生知,無一物不生知,亦無一刻不生知者,但自不知耳,然又未嘗不可使之知也。 惟是土木瓦石不可使知者,以其無情,難告語也;賢智愚不肖不可使知者,以其有情,難告語也。 除是二種,則雖牛馬驢駝等,當其深愁痛苦之時,無不可告以生知,語以佛乘也。 世固有終其身覓良師友、親近善知識,而卒不得收寧止之功者,亦多有之,況未嘗一日親近善知識而遂以善知識自任,可乎! 若是真豪傑,決無有不識豪傑之人,若是真誌要為聖賢,決無有不知賢聖之路者。 尚安有坐井釣魚之理也! 穿衣吃飯即是人倫物理;除卻穿衣吃飯,無倫物矣。 飄然一身,獨往何難。 從此東西南北,信無不可,但不肯人公府耳。

  8. A. 李贄深受王陽明影響。. 圖為位於貴州貴陽的王陽明講學塑像。. (圖片提供:文真/FOTOE). 李贄是一個具爭議的人物,他雖然厭棄儒、道、釋的規範,但卻是舉人出身;不滿孔孟的階級之說,卻又自稱為儒生。. 這樣的一個人物,究竟師承何人?. 其實李贄沒有 ...

  9. 李贽1527年~1602年),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号卓吾,别号温陵居士、百泉居士。. 福建泉州府(福建省泉州市)人。. 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 [66] 李贽幼年家贫,跟随教书谋生的父亲识字读书,二十二岁中 ...

  10. www.wikiwand.com › zh-tw › 李贽李贄 - Wikiwand

    李贄()(1527年11月19日—1602年5月7日),初姓林,名載贄,後改姓李,名贄,字宏甫,號卓吾,又號溫陵居士、篤吾、百泉居士、宏父、思齋、龍湖叟、禿翁等,福建泉州府晉江縣人(有色目人血統),明朝政治人物、思想家、史學家和文學家。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