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3月9日 · 文革期間馮友蘭左躲右閃揭發這個緊跟那個也沒逃過屢遭抄家備受欺淩的命運

  2. 2017年1月13日 · 馮友蘭1895年12月4日1990年11月26日),中國哲學家哲學史家。 1920年1月入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研究院哲學系,師從杜威。 1923年夏論文答辯通過。 次年博士論文出版後獲哥倫比亞大學哲學博士學位。 馮友蘭其人學術上頗有建樹但人品不敢恭維。 其在政治上屬於首鼠兩端的人物。 1949年之前,馮友蘭曾兩次加入國民黨,與國民黨高層往來密切。...

  3. 2008年10月23日 · 友蘭先生 (普通人用這樣的稱呼在四九年後是封資修,「偉人」用在這裡就是神武英明;按共產黨翻天覆地的語言習慣,應該稱為同志,但馮還不配稱同志,這種稱呼背後的客氣其實是一種疏離與隔膜,是一種「你還不是我兄弟」的提醒。 其實「同志」稱呼和幫會的稱「兄弟」沒有實質性區別)。 十五日來函已悉 (你要求進步,你來告饒的書信,我已收到並且仔細看了)。 我們是歡迎進步的...

    • 歷史驗證了錢穆對中共的預言
    • 時局困頓 「未曾降志辱身」
    • 那些沒有離開大陸的朋友們
    • 「我把書都寫好放在那裡,將來一定有用」

    上個世紀50年代,中共搞「統戰」,派錢穆的老師呂思勉及其侄子錢偉長勸錢穆回大陸。 錢穆給老師呂思勉的回信中寫道:「回來雖無刀斧之刑,但須洗心革面、重新做人,這是學生萬萬做不到的;我在香港看見馮友蘭、朱光潛這兩位教授,在知識分子思想改造當中檢討,要我像他們這樣做檢討辦不到,等於是行屍走肉,喪失了人的尊嚴,我完全做不到。」 在錢穆看來,中共得天下,就意味著中國幾千年文化傳統的中斷,所以錢穆表示:「願效法明末朱舜水流寓日本傳播中國文化,也很希望在南國傳播中國文化之一脈。」 1957年,錢穆發表《歷史真理與殺人事業》,文中說:「毛澤東清算了中國歷史和中國人,難道中國歷史和中國人便不會清算毛澤東?……好殺人、敢殺人、多殺人,絕非歷史真理。若果殺人成為歷史真理,世界將不會有人類,人類將不會有歷史……用客...

    在「崇尚西學」、排斥詆毀傳統的「新文化運動」中,錢穆為傳統文化辯護,提出中國傳統政治絕非專制,所以他為各種激進勢力所不容,共產主義者與自由主義者都視他為「封建餘孽」。 但大智不群的錢穆逆流而上,「擇善固執」,堅持自己的方向,他以傳承中華文化為己任,即使時局困頓,也「未曾降志辱身」。 香港中文大學前任校長金耀基說:「賓四先生的一生,承擔是沉重的,在文化傾圮、國魂飄失的歷史時刻,他寫書著文有一股對抗時流的大力量在心中鼓動。他真有一份為往聖繼絕學的氣魄。」 錢穆志在做一個「現代中國的士」。他曾以王安石、司馬光為例,闡述弘「道」的知識分子在歷史中的重要作用,「士是中國社會的中心,應該有最高的人生理想,應該能負起民族國家最大的責任。更重要的,是在他們的內心修養上,應能有一副宗教精神。」錢穆還說:「大陸...

    錢穆離開之前,曾到嶺南大學拜訪陳寅恪,邀請他到香港任教,陳寅恪拒絕了;之後他又去邀請熊十力,熊十力也無意離開;錢穆給遠在重慶的梁漱溟寫信,沒有得到回覆,他還到中山大學找楊樹達,楊樹達也無意離開。 文革後,陳寅恪被稱為「牛鬼蛇神」、「封建餘孽」。「革命者」趕走他的助手、護士,停發凍結他的工資與存款,陳寅恪一生積攢的書籍字畫全部被查封,手稿被搶走。「革命者」把幾個大高音喇叭放到他家窗前屋後,用怒吼的批判恐嚇污衊他。雙目失明、患嚴重心臟病的陳寅恪在驚恐不安中度日如年。1969年黃曆新年後,陳寅恪一家被掃地出門,遷至一個四面透風的平房裡。極度衰弱陳寅恪當時已不能進食。5月5日下午,命若游絲的陳寅恪再次被「革命者」批鬥,要求他口頭交代罪狀,直至口不能言。五個月後,79歲的陳寅恪悽慘離世。 「文革」爆發...

    1967年,錢穆定居台北,為表達對錢穆之敬重,蔣介石會見錢穆時,特地改穿長袍。蔣介石父子對錢穆都禮遇有加。 錢穆在台灣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其後任中國文化學院歷史研究所教授、故宮博物院研究員。抱守書齋,一生著書立說,錢穆的文字達一千七百萬言之多,「我把書都寫好放在那裡,將來一定有用。」 錢穆的五代弟子,冠蓋雲集。錢穆教書育人近八十年,晚年依然傳道授業。 1986年,錢穆在素書樓講最後一課,贈言學生:「你是中國人,不要忘記了中國!」錢穆心中的「中國」,就是有五千年悠久歷史、燦爛文明的中國。 錢穆最後的手筆是《中國文化對人類未來的貢獻》,他所說的貢獻,即「天人合一觀」。錢穆預言:「此下世界文化之歸趣,必將以中國傳統文化為宗主。」 錢穆晚年最大的心願,是要把他全部著作帶回大陸。但他生前反對大陸用簡...

  4. 2011年10月6日 · 關於你傳來的陳寅恪與馮友蘭比較一文由於不是我的專業題目所以只能夠談幾點自己的感受

  5. 2015年1月29日 · 筆者按這兩封與友人探討當代中國知識界以及陳寅恪馮友蘭問題的信或者更明確地說探討黨文化中對於理性等概念的扭曲和再造探討 ...

  6. 2009年8月31日 · 與陳垣相映成趣者馮友蘭馮陳學養相當陳垣無奈整賣馮友蘭投機零售幸馮只在批林批孔運動中賣三五年其一以貫之的的哲學思想尚得存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