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12月6日 · 8 Photos. By Miriam、Emily和Emily Chen. 更多圖片. 如果你喜歡陳奕迅歌中的耐人尋味、王菲歌中的溫柔與智慧,那你一定知道林夕是誰。 有「亞洲詞神」之稱的香港作詞人林夕,1985 年起就開始提筆寫詞,以多產聞名的他,如今已創作出 3 千多首歌詞。 林夕友情客串歌手楊千嬅〈剛剛好〉的 MV. 「不過是一個歌詞,不過是一個不愛你的人,不過是一個不可能實現的理想。 盡情去踩,如果它真的是你一生所愛,你就會心疼它被踩得這麼扁。 重重放下,輕輕舉起。 」林夕以纖細透徹的眼光,刻劃現代人在情感上的種種樣貌,尤其把愛情中的盲目、掙扎、哀愁與美麗,寫的淋漓盡致,陪伴了一代人的青春時光。

  2. 2019年4月7日 · 新生代演員哲熹飾演的角色應思聰罹患思覺失調症,原本是前景大好的新銳導演,生活在患病之後一崩塌,在誤入幼稚園狹持幼童拍片引發騷動之後,被迫入院接受治療。 一場在療養院用藥後副作用發作,無法控制全身肌肉,艱難地開口對家人連續「對不起、對不起,我想回家…..」的戲令觀眾無比揪心。 「接拍《與惡》時,我已經拍了長片《狂徒》、《樂獄》、《愛上卡夫卡》、《自畫像》和電視劇《奇蹟的女兒》,只是作品都還沒上檔,我就卡在一個演了不少戲,但都沒有人看過,彷彿新人的狀況裡。 本人其實是陽光清朗的27歲大男孩,台北藝術大學戲劇系科班畢業,主修導演,哲熹在學期間以一頭長卷髮造型當了幾年模特兒,卻在追尋夢想的路上找到演員的天職。

  3. Entertainment. 今年最浪漫回歸! 《愛在黎明破曉時》、《愛在日落巴黎時》、《愛在午夜希臘時》12月重返大銀幕. 《艾蜜莉在巴黎》勾起你對巴黎和歐洲的美好回憶嗎? 但對許多人來說,《愛在黎明破曉時Before Sunrise》、《愛在日落巴黎時Before Sunset》、《愛在午夜希臘時Before Midnight》 才是浪漫的完美體現。 By Daniel Ku. 2020年11月10日. Warner Bros. Pictures.

  4. 2022年4月15日 · Entertainment. VOGUEeCover/心如:不管你再小、不管你再大,永遠敞開雙臂在愛你,才是愛的真諦. 心如從模特兒到演員,然後歌手、製作人、出品人,然後為人妻、為人母......,既像個拼命三娘,又同時游刃有餘的遊走在不同的人生角色中。 就像《華燈初上》裡的Rose mama,看似人生勝利組地掌控所有大局,但深入心如的內心世界,愛的真諦,又是什麼? By Amber Lo 和 Bella Wang. 2022年4月15日. 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不做害羞的事......。 什麼是愛。 心如好玩的唱起了《愛的真諦》,「我以前念的是天主教學校,這首歌對我們而言,幾乎就等於是校歌了。 愛是什麼。

  5. 2023年9月1日 · 《長相思》由《步步驚心》作者桐華的同名小說改編,桐華也親自擔任編劇,劇情四男追一女(楊紫)的設定,引發網民熱烈討論與配對比較,四位男演員各有千秋,然而最亮眼不是官方配對的鄧為,而是飾演「九頭蛇妖—相柳」的演員檀健次,現在就來看這個演員有何魅力!

  6. 2020年9月30日 · By nicole lee. 2020年9月30日. 林依晨頂著她新剪眉上瀏海的短髮穿著黑色短上衣戴著頸鍊來到攝影棚讓人忍不住想起終極追殺令裡的娜塔莉波曼。 演技出色、觀眾眼緣好,幾乎零緋聞還拼命三郎的絕對敬業,這些年間,林依晨被媒體安上了晨神,也是零負評女神,在各種女神出沒的世代裡,林依晨的神級不只是人設,而是低調淬煉出的深度。 難以想像,我眼前的這位童顏女演員已經出道18年,她的第一部電視劇《十八歲的約定》就讓林依晨這三個字成為一種時代語彙,之後的《我的祕密花園》和《惡作劇之吻》一舉成為收視保證,她更是首位以偶像劇拿下金鐘獎的演員。 現在的她站在鏡頭前,回歸到最基礎的黑白色調,氛圍簡約,底蘊深厚,因為越簡單的背景,越能映襯出她心底的純淨。

  7. 2023年8月16日 · 本書以自我剖白的方式,收錄演員光環下,她過去與現在的生命歷程:重拾缺乏愛與安全感的童年回憶、遊走性別間的戀愛經驗、誤打誤撞進了演藝圈,還有因為拍電影,卻不小心懷孕生子。 這些探索自我的過程,化為愛與生命的告解。 我和林導演之間時常探討人性,我們會很開放地分享工作到私領域各種角度的觀察。 我們會聊這個世界和戲劇之間的關係、聊電影要傳遞的訊息,但只談工作太無聊了,所以我們也會聊關係、慾望、渴望,像是「感情中的占有欲從何而來? 」「伴侶關係只能有一種嗎? 」「外遇的男女該如何承擔責任? 」「背叛後的羞恥感從何而來? 」「婚姻的約束有何益處? 」……透過各自的分享,我們理解那階段彼此的觀念和想法。 這類討論時常刺激我的想法,讓我思考究竟自己想要什麼樣的關係。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