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賴和 (1894年5月28日—1943年1月31日), 原名 賴河 ,又名 賴癸河 , 筆名 懶雲 、 甫三 、 安都生 、 灰 、 走街先 、 孔乙己 、 浪 等,是出身臺灣 彰化 的作家、詩人、 醫師 與 社會運動 者。. 受到 五四運動 與其他傳入臺灣與中國的歐美思想等影響,他致力於 ...

  2. 賴和,終其一生,以醫術救治人的肉體,以文學剖析台灣被殖民的諸多面向,其文學作品採「寫實主義」的手法,啟蒙、左翼、抵抗性、反殖民、本土--皆可從賴和的文學 中窺見其身影,且洋溢著民族情感與人道主義,被譽為「台灣新文學之父」。

  3. 堅毅的反抗者——賴和. 1894年5月28日,賴和在彰化市仔尾的一個舊式家庭出生,當時的臺灣仍被清帝國統治,祖父與父親皆以傳統民俗為業。. 由於成長環境中時常接觸社會中下階層的人民,使得賴和能同理弱者、為弱者發聲。. 圖 1. 賴和像 圖片來源:賴和 ...

  4. 賴和文教基金會暨賴和紀念館的成立宗旨,秉持賴和精神,具體實踐人道的關懷、在野的立場、批判的精神,發揚台灣文化。 為了讓文化紮根、落實本土教育,基金會持續不斷地積極推動各類相關活動,希望透過這些文藝活動,讓文學種子回歸到孕育生長的土地 ...

  5. 賴和與台灣文學. 賴和寫作的文體,不限於詩,幾乎嘗試各種體裁,也寫散文、隨筆雜論,甚至小說。. 雖然賴和後來接受的是日本殖民者帶到台灣的新式教育,但他對漢文的學習、磨練與運用,一輩子未曾停止過,他的漢文流利可任意揮灑,下筆如行雲流水 ...

  6. 2019年4月5日 · 賴和, 日據時代的十種生存法則, 世界閱讀日, 走讀臺灣. 《日據時代的十種生存法則》主視覺(取自 賴和文教基金會FB粉絲專頁 ) 2019年的世界閱讀日以「走讀台灣」為主題,最大特色是:有景點,有路線,還有書單。 Openbook閱讀誌規畫了詳盡深入的事前採訪及追踪報導,期望這些路線與書單不只在活動現場,更能夠長長久久地保存下來,成為日後民眾參考的珍貴文化資源。 人不像個人,畜生,誰願意做? 這是什麼世間? 活著倒不若死了快樂。 ──賴和〈一桿「稱仔」〉. 1895年以降整整50年,台灣處於日本殖民時期,日本半世紀的統治深刻影響台灣整個近代的各面向發展。 大多數人接觸這段歷史始於教科書,短短幾個章節的課文,保留幾項重大事件、記錄幾名重點人物,是經過「政治正確」的篩選。

  7. 賴和文學中對威權制度的反抗思想、對不公不義的不平之鳴、以及對思想啟蒙的熱切情懷,不僅引發了這幾位青年人的共鳴、召喚了他們天生的正義感、同時也滋養了他們創作的靈魂。 取名「鬥鬧熱」走唱團,一方面,發想於賴和的第一篇白話文小說「鬥鬧熱」,一方面,當一群有共同理想的人聚首,總能激發出創意的火花,名為「鬥鬧熱」,就是吆喝著大家鬥陣作伙來打拼。 因此,理想可以化為行動,可以凝聚力量。 賴和的另一篇散文「前進」,為1928年因意識形態造成左右路線分歧的「台灣文化協會」而寫,文中他殷切期盼「只要並肩同行,一起前進,就會有力量」。 「鬥鬧熱」走唱團面對台灣目前受藍綠意識形態操弄的社會現狀,不僅只是演唱「前進」,也是提醒數十年來,分裂從來就未離開這島嶼,咱就應該作陣一心。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