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7年6月11日 · (中央社記者張茗喧台北11日電)大腸癌已連續9年高居10大癌症發生率榜首,醫師邱瀚模指出,「大腸鏡」是腸癌篩檢中的黃金標準,但大腸鏡不是 ...

  2. 2023年11月18日 · 邱瀚模強調,100名糞便潛血受檢者中,約只有7到8人呈現陽性,需要進一步大腸鏡檢查,台灣目前符合50歲到74歲規定,固定在糞便潛血檢查者約僅4 ...

  3. 2022年8月21日 · 陳彥年建議,一等親家族史者,篩檢年齡建議比一般人往前10年,也就是從50歲提前至40歲;若一等親患者屬於年輕型個案,建議家族篩檢年齡為「這名個案確診年齡」往前10年,比如35歲確診,家族成員可25歲起篩檢。 若篩檢沒事,未來每5年篩檢一次即可。 陳彥年說,據文獻顯示,遺傳性大腸癌約占3%,相信台灣可能沒有那麼高比例,若家族符合Lynch syndrome的3條件,雖然預防方法及建議大腸鏡檢查年齡較為複雜,但這類民眾不用自己嚇自己,只要盡快跟醫師諮詢,相信專業醫療團隊都可以提供妥善採檢模式。 (編輯:張芷瑄)1110821. #邱瀚模. #余天. #余苑綺. 延伸閱讀.

  4. 2023年3月28日 · 奇美醫學中心一般及消化系外科主治醫師王家豪今天在院內衛教宣導會表示,3年多前1名60多歲、無慢性疾病男子,先因腹脹至診所就醫,超音波檢查意外發現肝臟腫瘤,轉到奇美就醫後診斷為大腸癌 第4期併肝臟轉移3顆腫瘤。 王家豪指出,因部分腫瘤體積較小又位於肝臟深處,醫療團隊討論後先安排化學及標靶治療,確定腫瘤穩定後施行大腸直腸手術、肝臟腫瘤切除及電燒灼術,術後完成後續化學及標靶治療,追蹤至今無腫瘤復發現象。 王家豪說,近年來台灣大腸直腸癌發生及死亡人數呈快速增加趨勢,而且有年輕化現象,院方統計發現有接近2成病人在發現時已為有轉移現象的第4期,主要以肝臟、肺臟轉移居多,隨著化學及標靶治療進步發展,許多第4期大腸直腸癌病人病情仍可獲得控制。

  5. 2023年3月23日 · 大腸鏡安全與否,影響民眾檢查意願,台灣6間醫療院所納入逾4000名受試者進行實驗,結果顯示,在切除息肉後發生出血,熱切除組比例1.5%,冷切除 ...

  6. 2020年8月20日 · 林裕鈞指出,大腸鏡可以直接檢查腸道有無潰瘍、發炎或惡性腫瘤的早期病灶,當發現有異常時能立即做切片供診斷分析,或是直接切除瘜肉,降低 ...

  7. 2021年11月25日 · 白宮醫師在今天發布的信中說,美國總統拜登上週大腸鏡檢查期間切除的息肉是「良性、生長速度慢」,目前不需要進一步對此採取行動,但這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