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早在就讀臺大護理系時,擔任實習護士的趙可式,就曾為了「是否告知絕症病人實情」一事,與主治醫師發生口角。 1981至1983年,在榮總重症病房服務的趙可式,看著病人接二連三因受不了病痛折磨自殺;醫護人員做急救,只是為了家屬看了安心,卻讓病人在臨終前痛苦萬分,她覺得很挫折。 比起醫生,身為一位護士必須終日服侍病人在側,看著病人痛苦卻幫不上忙,她認為醫療的本質不該是這樣。 靠著自修,趙可式在文獻上接觸到「hospice(安寧緩和醫療)」,她知道這將會是她一生要做的事。 為了接受完整的「安寧緩和醫療」訓練,1987年,趙可式決定出國進修。 她到美國取得安寧緩和醫療博士學位後,又到英國學習。 1993年回臺後,在一群志同道合的醫師、護士與社工人員幫助下,趙可式逐漸建立出臺灣安寧緩和醫療系統。

  2. 禁止墮胎。 如果對於墮胎增加種種限制,只會逼迫女性(尤其是青少女)退回「前優生保健法」時期,不但無法減少墮胎、促進生育,反而會使女性的處境更加艱難。 文章分類: 主題辭條, 婦女運動, 成果與相關法律, 戰後臺灣 (1945~1987) 關鍵詞: 人工流產, 性別不平等, 父權體制, 身體意象, 身體自主權 瀏覽次數:3,574. angle-left 雷雨天裡,一把暫時遮風避雨的傘─特殊境遇婦女家庭扶助條例. 哺乳文化與哺乳室 angle-right.

  3. 此運動於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2002宣佈提早停止荷爾蒙替代療法(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HRT)臨床試驗時來到高峰,研究發現雖然 HRT可以減低24%骨折與37%直腸癌的機率,但是HRT會增加29%心臟血管疾病罹患率與26%乳癌的風險,也會增加41%中風機會、增加22%整體心臟血管疾病、與加倍的血栓 (111%),很明顯是危險大於優點。 在國內婦女團體與婦女研究學者的質疑與抗議下,政府最後於2002年底發布更年期賀爾蒙使用民眾指引。 總言之,臺灣的更年期醫療化反映了原本是正常老化的歷程,漸漸變成可以醫治的病症,而此過程不但有跨國知識與資訊上的聯繫,更受專業團體與社會運動所影響。 延伸閱讀:

  4. 不管說法如何,臺灣民間拜床母是為了讓孩子能順利成長,與七娘媽的習俗相同,可以說是母親關愛與期望下衍生出來的信仰。 由於生產、育兒,是傳統女性無可替代的職責,因此這類女性神祇幫助女信徒,承擔母職的焦慮與恐懼,在臺灣民間信仰中占有舉足輕重的角色。

  5. 每個月服用一次,能滋補孕婦身體,也能保護胎兒不會出現畸形,並避免 難產。民間寺廟的藥籤,也存在許多安胎藥方。可見,不論是求陽間的醫生,還是求仙界的醫生,為孕婦安胎,使其順利生產,可說是臺灣傳統習俗中頗為重要的一 ...

  6. 在日人眼中,臺人鴉片、纏足與辮髮是必須革除的三大「陋習」。 為避免「嚴禁」,引發臺人反抗,總督府一方面安排士紳前往日本觀光,一方面透過媒體與教育倡導纏足的弊害,引導臺人從道德、經濟與優生學的角度思索纏足的「野蠻」。 1900年,臺北中醫師黃玉階,號召十餘名紳商成立「天然足會」鼓吹女性放足,並立下會員子女互通婚姻,以及不得嫁娶纏足者等規約,意圖在革新觀念的同時,消除放足者對婚姻問題的不安。 這場由上而下的觀念革命,費時15年,終於成功。 1915年,總督府鑑於放足風氣已成,正式在保甲規約明令不得纏足。 當然,這場運動成敗的關鍵,仍是女性自身。 隨著解纏足運動逐漸普及,喪失身分鑑別力與婚姻保障的纏足,也開始被揚棄,取而代之的是以教育程度、個人才藝與外在裝扮標幟社會階層的區別。

  7. 解嚴後臺灣 (1987~). 閱讀 完整解嚴後臺灣 辭條. 1987年解嚴後,各種政治、社會運動興起,彼此之間有競爭也有結盟,如以女性為主體成立的環保團體「主婦聯盟」便是至今仍相當活躍的團體。. 而性別運動也開始發展出更多元的議題與組織,如以離婚婦女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