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3月17日 · 失眠可能只是症狀. 張漢奇稱,病人往往以為自己只是失眠,疏忽了引起失眠的原因,但若沒有處理真正的病因,失眠問題便難以有效解決,就算使用安眠藥亦只是治標不治本。 張漢奇分享,有一名病人十多歲時因為失眠而使用母親的安眠藥,持續10年依然用藥幫助睡覺,用量亦由最初的1粒增加至後來的超過10粒。 直至兩年前才求醫,始發覺她年少至今一直覺得不快樂,人生無意義,診斷她有抑鬱症,接受治療後人開心了好多,安眠藥量亦減至1粒,估計不久將來可完全停藥。 日間精神好便是睡得夠. 失眠並不是必然,張漢奇說,如果經常失眠,包括「瞓唔着」、「睡得唔冧」、「經常紮醒」或太早醒來,又或失眠影響到日常生活、社交、家庭及工作,便需要正視,及早求醫找出原因,對症下藥便能安眠。

  2. 2023年8月7日 · CNBC引述2021年哈佛醫學院的一項 研究 指,每晚睡眠不足5小時的65歲及以上老年人,5年內患癡呆或死亡的可能性是每晚睡6至8小時的老年人的兩倍。 不單是老年人,睡眠對年輕人也很重要。 美國睡眠醫學會在2016年的 共識聲明 中稱,每晚睡眠8至10小時可以幫助青少年實現最佳的智力發育、心理健康和記憶力。 根據美國疾控中心的數據,對於20至64歲的人來說,每晚睡7至9個小時有助於保持最佳身心健康。 每晚至少睡7小時 爭取「高分睡眠」 蓋茨在Podcast中表示,阿兹海默治療方法不多,他希望未來十年能看到抗擊這種病的藥物問世,但同時應鼓勵各年齡段的人探索鍛煉大腦健康。 為預防阿兹海默,蓋茨已從主動減少睡眠轉向監督自己的休息。 他現在每晚至少睡7小時,並且每天檢查自己的「睡眠分數」。

  3. 2019年11月23日 · 微軟人工智能科學家Eric Horvitz的研究顯示,在網絡搜尋器上輸入關鍵字眼如頭痛,搜尋結果可能與咖啡因戒斷病或腦瘤有關,惟人類天生容易往壞方面想,盡管後者的機率遠低於前者,多達三分一人會繼續搜尋愈來愈嚴重的疾病,引致不必要的焦慮。 【延伸閱讀】 【飲食健康】鼓勵市民減吃糖鈉 看各國如何從營養標籤入手. 扭轉負面思維 先求醫勿盲目. 在本港,健康情緒中心2010年的數據顯示,15至65歲人士有10.9%有過度疑病行為,當中45至54歲者最普遍。 澳洲的網上CBT治療計劃仍在試驗階段,但本地其實已有精神科醫生提供面對面的認知行為治療,每周或兩周見面一次,旨在改變人的負面思想。 健康情緒中心官網上亦有Whiteley 7問卷,填妥後可判斷是否有必要就疑病症見醫生。

  4. 2019年4月24日 · 測試結果: 【0-10分】精神壓力程度低但可能顯示生活缺乏刺激,比較簡單沉悶,個人做事的動力不高。 【11-15分】精神壓力程度中等,雖然某些時侯感到壓力較大,仍可應付。

  5. 2023年12月30日 · 1. 盡量選吃原型食物. Naidoo考慮膳食成份時,優先選用未經加工或盡量少加工的食物,亦即是原型食物(Whole food)。 她舉例指,蔬菜、漿果、未加工的穀物和豆類是纖維的重要來源,對於腸道健康和創造益生菌繁衍的環境很重要。 而分子結構較複雜的碳水化合物,例如蔬菜中的找到的,都是你身體需時處理、分解轉化速度較慢的成份,這代表進食它們可以幫助你避免血糖飆升。 她指出,健康的新陳代謝是抑制焦慮的關鍵因素。 2. 廣泛享用五顏六色的食物. 從深綠色的西蘭花和菠菜,到明亮的黃色胡蘿蔔和辣椒,Naidoo表示進食各種顏色的食物,可以確保多樣又穩定的營養供應,對於大腦的正常功能和平靜清晰的思維至關重要。

  6. 2022年10月4日 · 面對跌宕起伏的股市,你是否時常會感到不安?. 要經常檢查自己的投資組合才安心。. 看到當日股票漲或跌都會嚴重影響心情及作息,甚至經常煩躁易怒?. 如果出現類似的狀況,很有可能已被「股票焦慮」纏身。. 什麽是「股票焦慮」?. 股票焦慮 ...

  7. 2019年1月1日 · 據世界衞生組織(WHO)統計,近年心理病的風險在全世界漸增,其中抑鬱症和焦慮或演變成腦退化、柏金遜病,今後20年精神疾病可能成為繼心臟病後的致命殺手。

  1. 思覺失調症測試 相關

    廣告
  2. 豐富實務經驗,提供儀器測試及應用技術支援,業界口碑保證!歡迎洽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