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6月1日 · 2023/06/01 16:04. 身心科醫師提醒遇上性騷擾要正視自己的感受適時明確表達自己的不舒服並詢求第3方申訴管道若出現創傷後壓力症後群則建議就醫示意圖。 (資料照) 〔記者許麗娟高雄報導民進黨爆發黨工遭性騷擾向時任婦女部主任許嘉恬反應卻遭消極對待受害者近日看到台劇人選之人-造浪者」,劇中描述黨工被性騷擾但長官堅持替員工出頭的橋段有感而發在臉書痛訴親身遭遇對此身心科醫師提醒遇上性騷擾要正視自己的感受適時明確表達自己的不舒服並詢求第3方申訴管道若出現創傷後壓力症後群則建議就醫綜合醫院身心內科主任胡學錦指出,性騷擾有許多狀況,有一種是權力不對等的關係,像是老師對學生、老闆對員工、長輩對晚輩、雇主對勞工等有權勢者對弱勢者。

  2. 2023年7月15日 · 2023/07/15 21:00. 心理師提醒處理性騷擾創傷是一件不應被拖延或忽視的事更不要麻痺感受若發現自己無法自行培養良好的應對技巧務必尋求協助要記住這並不表示軟弱而是智慧和勇氣的體現示意圖。 (資料照)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日前不斷爆出多起性騷擾事件引起社會關注及討論對此台北市童伴心理治療所心理師余佳容表示性騷擾可能導致受害者產生憂鬱焦慮羞恥感內疚和自責等情緒提醒,處理性騷擾創傷,是一件不應被拖延或忽視的事,更不要麻痺感受,若發現自己無法自行培養良好的應對技巧,務必尋求協助,要記住這並不表示軟弱,而是智慧和勇氣的體現。

  3. 2023年6月14日 · 健康網別檢討性騷擾被害者! 醫曝不求救原因令人心疼 健康網》孩子不願分享先別罵! 專家:要先學會4概念 健康網》心情受天氣影響? 營養師列11種快樂食物香蕉抹茶上榜 遇到性騷擾怎麼辦? 身心科醫師:要正視自己的感受勿隱忍

  4. 2023年6月16日 · 馬國穎強調遇到性騷擾最重要的便是勇敢說」,才能避免被進一步侵犯而且語氣要非常肯定要當場說不勇敢的拒絕用明確的語句說,「你不要碰我我不喜歡! 」要求對方保持距離,以免被對方誤認「他的行為是被允許的! 」萬一不幸被騷擾,出現情緒低落、失眠、做惡夢、恐慌等症狀,務必尋求身心科醫師,保障自己身心健康。 ☆尊重身體自主權,遇到性騷擾勇於制止、勇敢說不,請撥打113、110☆.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 粉絲頁 。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 自由健康網 。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上個月政壇自從爆發第一起性騷擾案件後,引爆台灣國內「#MeToo」運動,各界與職場陸續爆出名人性騷或性侵事件。

  5. 2023年8月26日 · 其中一般民眾對於被害人面對性騷擾的反應會出現兩個迷思分別是當下為何不反抗? 」以及事後為何不通報? 」而「事後為何不通報? 」或許比較容易了解,因為苦無證據、面對權勢、投訴無門、擔心二次傷害等等。 至於當下為何不反抗則有必要從人面對突然而急性壓力時的反應去了解。 根據動物行為學家對靈長類動物的研究,他們面對危險、覺得害怕時,會出現4個相關的順序反應:1.警覺(Freeze,有人翻作凍結。 其實用Hypervigilance,高度警覺,更容易理解)、2.逃跑(Flight)、3.搏鬥(Fight)、4.驚嚇(Fright,俗稱裝死。 有人稱作Tonic Immobility,緊張性麻痺)。

  6. 2023年6月7日 · 張芷瑄表示來求診的性騷擾受害人除了在壓力下造成的焦慮憂鬱對不友善職場及申訴管道的無望感身心症狀外也常提及無法控制的反覆回想起創傷經驗警覺度改變等急性壓力反應症狀。 張芷瑄說明,在經過適當治療後,很多身心症狀都可以獲得緩解,鼓勵病患盡早在疾病的初期積極接受治療,恢復自己的身心狀況以及大腦功能,以便在較佳的身心狀態下,向性騷擾者採取適當的對策。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 粉絲頁 。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 自由健康網 。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近來台灣「#Me Too」運動延燒,各領域多起性騷擾案被揭露,引起大眾關切。

  7. 2023年6月4日 ·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近期性平議題廣受討論新竹暖陽身心科診所院長楊仲豪在臉書粉專「 楊仲豪 身心科醫師 」發文分享很多人無法理解受害者為什麼被騷擾當下不求救事後有機會也不說甚至更有些受害者被關心後保持沉默或說謊的案例其實受害者說不出來有很多複雜的原因包含衝擊太大擔心無人相信被報復更甚至是出現罪惡感。 當下衝擊太大. 楊仲豪說,就像親人突然過世,就算心理準備再多次也可能無法應對。 明知應該求救,但因為「沒想到會發生」的衝擊感,導致腦袋一片空白,等回過神來,早已錯失求救的最好時機。 擔心不被相信. 另外,指控他人其實需要巨大勇氣,況且對方可能是權勢者、朋友、或是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