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中華民國農會 (簡稱 全國農會 )為 中華民國 各級 農會 組織體系的最上級農會,由臺灣省農會及各直轄市農會和各縣市農會共同設立,主要業務以農業相關的推廣、供銷、信用、保險。 臺灣省農會在1957年與 台灣省政府 、 省議會 一同自台北南遷,總部原址設於 臺中市 大里區 中興路二段522號,當前正在進行拆除改建。 改建期間租用 國立中興大學 位於臺中市 霧峰區 的農業試驗場作為臨時辦公室。 [1] 大事紀 [2] [ 編輯] 日治時期 [ 編輯] 1900年( 明治 33年)9月, 台灣日治時期 出現第一個民間農會組織「台北三角湧組合」(今 三峽區農會 ) [3] 。 1901年,新竹和尚州、彰化組合成立。 1902年,台北、深坑、桃園、台中、台南、鳳山阿猴組合成立。

  2. 農會 ( Farmers' Association )是 中華民國 特有的 農民 社團法人 組織,也是經營多功能、多目標、連環相輔性的綜合性事業體,其性質兼具教育性、經濟性、金融性、社會性 [1] 。 其業務雖與各國常有的 農業合作社 (英語對應詞: Agricultural cooperative 、 Farmers' co-op )類似,但本質屬性實有岐異之處,也與德國的農民協會(德語原名:Bauernverband)、美國的農民聯盟(英語原名:Farmers' Union)、或 日本 與 韓國 的農業協同組合(簡稱農協;英語譯名: Agricultural cooperative ),有所不同。 各級農會 共同識別體系標誌.

  3. 中華民國農會 (簡稱 全國農會 )為 中華民國 各級 農會 組織體系的最上級農會,由臺灣省農會及各直轄市農會和各縣市農會共同設立,主要業務以農業相關的推廣、供銷、信用、保險。 臺灣省農會在1957年與 台灣省政府 、 省議會 一同自台北南遷,總部原址設於 臺中市 大里區 中興路二段522號,當前正在進行拆除改建。 改建期間租用 國立中興大學 位於臺中市 霧峰區 的農業試驗場作為臨時辦公室。 [1] 大事紀 [2] 日治時期. 1900年( 明治 33年)9月, 台灣日治時期 出現第一個民間農會組織「台北三角湧組合」(今 三峽區農會 ) [3] 。 1901年,新竹和尚州、彰化組合成立。 1902年,台北、深坑、桃園、台中、台南、鳳山阿猴組合成立。 1903年,宜蘭、斗六、嘉義、恆春組合成立。

  4. 農會 ( Farmers' Association )是 中華民國 特有的 農民 社團法人 組織,也是經營多功能、多目標、連環相輔性的綜合性事業體,其性質兼具教育性、經濟性、金融性、社會性 [1] 。 其業務雖與各國常有的 農業合作社 (英語對應詞: Agricultural cooperative 、 Farmers' co-op )類似,但本質屬性實有岐異之處,也與德國的農民協會(德語原名:Bauernverband)、美國的農民聯盟(英語原名:Farmers' Union)、或 日本 與 韓國 的農業協同組合(簡稱農協;英語譯名: Agricultural cooperative ),有所不同。 各級農會 共同識別體系標誌.

  5. 農業部 是 中華民國 有關 事務的 最高主管機關 ,前身為1948年由 中華民國政府 及 美國聯邦政府 共同成立的「 中國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 」、1984年成立的「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以及 前之「臺灣省政府農林廳」,2023年8月1日改制為 部 [1] 。 主管全國的 、 林 、 、 及 行政事務,並對於 地方政府 執行農業相關事務有指示、監督之責;以及管理農業相關的 泛公營事業 。 歷史. 農業部的起源,最早可追溯至 國民革命軍北伐 後 國民政府 先後設置的農礦部、 。 嗣後因 爆發, 行政院 於 38年(1949年)進行內閣部門改組,農林部遭到縮編、被併入新置之 經濟部 ,後隨 中央政府 各部門 遷往臺灣 。 1913年 北洋政府 將實業部分為工商、「 農林部 」。

  6. 其他人也問了

  7. 台灣農業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一位台灣農民。 農業是台灣的主要產業之一,它對台灣的 糧食安全 做出貢獻,也使農村得到發展及 保育 [1] 。 台灣約有24%的土地用於農業。 [2] 。 台灣農業史 [ 編輯] 日治時期 台南州 嘉義農林學校. 20世紀30年代台灣鄉村的一列由牛拉動的窄軌列車. 史前時期 [ 編輯] 農業自古以來就是台灣人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 臺東縣 長濱鄉 發現的距今約3萬至5萬年前的 舊石器時代 遺址中發掘出人們狩獵和捕魚的遺跡。 距今約5千至2千年前的 新石器時代 人們逐漸進入 坐式生活型態 ,開始種植水稻及其他農作物,並已馴養動物。 距今約2千年前的 鐵器時代 ,台灣北部沿海地區的居民開始製作鐵器,使得糧食產量大幅增加。

  8. 農業部農糧署 (簡稱 農糧署 ),前身為 台灣省政府糧食局 及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 ,為 中華民國 負責農糧相關業務的主管機關,隸屬 中華民國農業部 的附屬機關。 沿革 [ 編輯] 農糧署臺北辦公區所在地:糧政大樓. 農糧署北區分署. 1896年4月 台灣日治時期 之初, 臺灣總督府 即成立「臺灣總督府民政局殖產部」管理台灣農業糧食業務。 1901年,殖產部改組為「臺灣總督府民政部殖產局」。 1919年,殖產局改制為「臺灣總督府農務局食糧部」。 1940年4月 抗戰 時期, 國民政府 為調配軍糧民食,成立「 糧食部 」。 1947年1月4日,臺灣總督府農務局食糧部改制為「 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 糧食局」。 1947年,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糧食局改為「 臺灣省政府 糧食局」。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