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吳虹婦產科 相關

    廣告

搜尋結果

  1. 2023年7月7日 · 婦癌是近年女性奪命殺手,特別是子宮內膜癌上升到女性十大癌症發生率第 5 名,比子宮頸癌更為兇猛。 投入婦女醫學長達數十年的王鵬惠醫師分享投入婦癌研究與臨床經驗,以從一而終的初心陪伴病人走過抗癌路。 台北榮民總醫院婦女醫學部主任暨中華民國婦癌基金會董事長王鵬惠指出,子宮內膜癌常見標準治療方式為「全子宮切除」,這讓有生育意願的婦女陷入天人交戰,因此透過早期篩檢、早期治療、提高治癒率,破除迷思,化解婦女在抗癌路上的糾結,做病人最強的後盾。 子宮內膜癌發生率成長,王鵬惠推廣婦癌篩檢不遺餘力。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繼續閱讀. 迷思吵不完 子宮內膜癌竄升跟不生育有關?

  2. 2022年3月7日 · 女性朋友每個月「大姨媽」報到時,其實可以趁機好好觀察身體狀況,如果嚴重經痛和血崩極有可能是「子宮肌腺」,婦產科醫師提醒:「有子宮肌腺症的女性朋友,飲食也要特別留意,建議少吃油炸、辛辣、紅肉及內臟組織,會增加身體發炎情況。

  3. 2021年9月9日 · 台大醫學院婦產科魏凌鴻教授指出,據國民健康署統計,台灣卵巢癌標準化發生率約每 10 萬人中有 8 名患者,每年新診斷的卵巢癌患者達 1300 名,且逐年增加。

  4. 2020年5月11日 · 40歲以上女性就可以透過乳房X光檢查. 世界衛生組織 (WHO)最推薦、具醫學實證的乳癌篩檢工具是「乳房X光檢查」,可以有效提早發現及降低乳癌死亡率。 豐原醫院乳房外科醫師袁天民表示,國民健康署提供的四癌篩檢,包括了乳癌、 子宮頸癌 、大腸癌與口腔癌的篩檢工具。 其中,乳房X光攝影檢查提供給45-69歲婦女、40-44歲二等血親內曾罹患乳癌的婦女,每2年1次。 「子宮頸癌」早期症狀易混淆難查覺. 根據2018年國人女性主要十大癌症死因統計,「子宮頸及部位未明示子宮癌」是女性癌症十大癌症死亡排名第七名。 子宮頸癌早期沒有明顯症狀,但隨著癌症發展伴隨徵兆也容易與其他婦女病混淆,如:分泌物過多、分泌物有異味或夾帶血絲、性交後出血或其他不明原因出血。

  5. 2023年7月7日 · 日期:2023 年 7 月 7 日 作者: 王芊淩. 婦產科名醫王樂明,去年歷經了人生巨變——太太罹癌去世,身為婦產科醫師同時是癌友家人,深刻感受到在醫師的理性和家屬的感性間的拉扯,以及最終 提筆簽名的痛苦。 帶著太太送給他的最後禮物,現在的他更能對病人的痛「感同身受」。 婦產科名醫王樂明,人稱「樂樂醫師」,母親當年會取這個名字是因為「樂」和「明」兩個字都具有正向含義,而王樂明也確人如其名,開朗直爽、臉上總帶著笑容,工作順遂、家庭美滿,是標準的人生勝利組。 直到去(2022)年,王樂明太太確診卵巢癌第四期,發病僅 2 個多月就驟逝。 看過無數婦癌病人的王樂明不解「身為婦產科醫師,怎麼會發生在我身上」? 即使太太離開快滿 1 年,提及摯愛,他的眼淚忍不住在眼眶打轉,對太太的思念更是溢於言表。

  6. 2023年7月10日 · 子宮內膜癌就是內膜有異常增生的瘜肉、肌瘤或是長出內膜增生過後的組織,在婦科檢查時,透過腹部超音波可看子宮內膜厚度,判斷是否有內膜增生或出血狀況。 萬芳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張宇琪提醒,若腹部超音波檢查發現異常,會再安排陰道超音波(子宮鏡),將探頭從陰道口往內推入頸口,確認子宮內膜及輸卵管開口有沒有異常組織增生。

  7. 2021年5月17日 · 最新治療和基因檢測的幫助. 現在婦科癌症治療有很大的進步,傳統治療是手術加化療、放療、荷爾蒙治療,最新的婦科治療趨勢則是加入了標靶跟免疫治療。 婦女生殖器官癌症目前已發展出多種標靶和免疫藥物,標靶藥物方面在子宮內膜癌有「多重激脢抑制劑」,卵巢癌的「血管新生抑制劑」跟「PARP 抑制劑」(針對 BRCA 突變),以及子宮頸癌的「血管新生抑制劑」。 免疫藥物方面在子宮體癌以及子宮頸癌都有「PD-L1 抑制劑」。 標靶治療、免疫治療與傳統治療有時是相互搭配使用的。 近期臨床試驗以多重激酶抑制劑配搭 PD-L1 抑制劑,效果極佳,在試驗第二期便取得適應症。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