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22年7月5日 · 大腸癌術前術後飲食原則攝取清流質低渣飲食減輕腸道負擔 大腸癌手術前飲食原則 1 : 以減少腸道負擔為主如還可由口進食在治療的過程可在醫師指導下配合癌症專用營養品幫助儲備營養狀態降低術後併發症與縮短住院時間

    • 喝水。
    • 清流質飲食。清流質飲食的定義為:食物完全無渣滓,食用後也不會產氣或是剌激腸胃道,在室溫下為液體的狀態。清流質飲食的選擇如下:清流質食物推薦。去油清湯。運動飲料。
    • 全流質飲食。
    • 半流質飲食。半流質飲食(Semiliquid diet)指的是將食物切細碎或是絞碎後,加入湯汁料理成半流質的液體食物,稍需咀嚼,便能吞嚥進食。半流質飲食的選擇如下:
    • 哪些食物會提高罹患大腸癌風險?
    • 大腸癌飲食禁忌有什麼?
    • 大腸癌飲食習慣怎麼調整?可以吃什麼水果?
    • 大腸癌術後飲食要注意什麼?術後多久可以正常飲食?
    • 大腸癌可以喝雞精嗎?哪些補品能吃?
    • 預防大腸癌飲食怎麼吃?

    研究證實,攝取過量的高油脂、加工肉品、酒精等食物,是提高大腸癌風險的重要因子。以下是可能增加罹癌風險的地雷飲食: 1. 高脂肪食物 大腸癌的產生可能和高致癌的二度膽汁鹽長期刺激有關。奶油、肥肉、起司等高脂肪食物經肝臟代謝後產生一度膽汁鹽,接著排入腸道內,與腸道細菌作用轉換形成二度膽汁鹽。 如果再加上蔬菜吃不夠、長期低纖維的飲食習慣,容易造成糞便停留在腸內的時間延長,增加致癌物質和大腸的接觸時間,提高罹患大腸癌機率。 1. 紅肉、加工肉品 煙燻加工肉品,如培根、香腸,以及豬牛羊等紅肉吃太多,也會增加大腸癌風險。紅肉類的肉品,因脂肪含量高,未被吸收掉的脂肪會順著消化道到大腸,細菌分解後產生短鏈脂肪酸的產物。實驗發現,這會刺激大腸黏膜細胞不正常增生,長時間下來可能造成癌症風險。 以香腸為例,一天建...

    大腸癌病友在術後恢復期間,除了上述會增加罹癌風險的飲食習慣要避免外,會先進行低渣飲食(low residue diet),減少食物經消化、吸收和發酵後在腸胃道留下殘渣。同時間,也要先盡量減少攝取容易產氣、不易消化、高油脂、刺激性的食物類型,如下: 1. 容易產氣食物:蘆筍、豆子、豆莢、洋蔥、青椒、高麗菜、大白菜、花椰菜、韭菜、韭黃、 芹菜、西瓜、啤酒、牛奶、碳酸飲料。 2. 不易消化食物:粗糙纖維食物如全穀類、牛蒡、玉米、生菜、豆類、芹菜、菜梗、洋菇、 香菇、鳳梨、水果乾、爆米花、核果、油炸或油煎的肉魚豆蛋類。 3. 高油脂食物:油炸食品、奶油、乳瑪琳、美乃滋、花生、 核果、花生醬、洋芋片、冰淇淋、芝麻。 4. 刺激性食物:辣椒、大蒜、芥末。 若是有腸造口的病人,需注意補充足夠水分,避免食用...

    研究顯示,大腸癌治療後,飲食習慣若採取多蔬果、全穀類、豆類、白肉等飲食,可避免復發及降低死亡率。因此癌友可以視復原情況,逐步攝取纖維含量高食物,以保持排便順暢、維護腸道健康。 因此,當經醫師評估腸道功能恢復正常後,應均衡攝取全穀根莖類、豆魚肉蛋類、低脂乳品、油脂與堅果種子類、蔬菜類及水果類等六大類食物。 1. 三餐以五穀為主食,可適度搭配高纖維、非精緻穀類,如胚芽米、全麥、糙米等。 2. 烹調方式以少油、少鹽、少糖為主,避免油炸或是過度醃漬的食物。 3. 蔬菜方面攝取足夠,可多攝取深綠色蔬菜(如花椰菜、蘆筍、菠菜),含有豐富葉酸、維生素E等抗氧化物質及膳食纖維。 4. 肉類建議攝取脂肪量較低的白肉,如多吃雞肉、魚肉,少吃牛、羊、豬肉等紅肉。 5. 水果方面,可多攝取富含水溶性纖維的水果,如蘋...

    大腸癌術後飲食,著重在提供病人足夠體力,避免營養不良。因此要,遵守高蛋白、高熱量、少量多餐的飲食原則,其中動物性蛋白應占每日蛋白質攝取一半以上,以利身體組織修復。 進行大腸癌手術後,應採漸進式飲食方式。排氣後先飲水,接著分別從清流質、低渣半流質到低渣軟質飲食,視病患狀況,約 8 週後回歸到正常飲食。 特別提醒的是,每位病人狀況不同,仍需依照醫師及營養師指示,依照恢復狀況調整合適的飲食方式。

    雞精為輔助性補充品,在治療前後可適度食用。但由於雞精蛋白質含量並不高,因此要特別注意不能取代正餐,若要飲用,也要選擇成分最單純的雞精即可,避免其他添加物恐與正在服用的藥物產生交互作用,或是過多添加物增加病人身體負擔。 此外,若是本身有高血壓、腎臟功能不好、有痛風史的病人,則要注意雞精的鈉含量及普林可能較高,會增加心血管與腎臟負擔、或是尿酸代謝異常引起痛風。 大腸癌病人在治療期間,為配合特殊飲食需求,可於營養師建議下適度搭配營養品補充。例如病人術後若腸道還無法適應食物,可飲用清流質配方的營養品,含乳清蛋白且低渣、低鈉、零脂肪,可以補充病人所需營養。 台北馬偕紀念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醫師許自齊在《大腸直腸及肛門疾病》一書中指出,一些特殊營養素對於癌症病人有改善效果,如麩醯胺酸可以改善黏膜完整性,減少...

    均衡飲食、攝取足夠纖維與水分,並避免上述地雷飲食,是養護腸道、預防大腸癌的重要關鍵。 1. 充足纖維+水分 補充足量水份和纖維,可以增加糞便體積、促進排便,降低致癌物質停留腸道的機會。每日攝取應盡量符合「蔬果 579」準則,青少年一日 3 份蔬菜、2 份水果;女性 4 份蔬菜、3 份水果;男性 5 份蔬菜、4 份水果。 許自齊醫師提醒,雖然水果及蔬菜都能提供纖維,但考量到水果糖分較高,適度攝取即可,但不要取代蔬菜成為纖維的主要來源。 1. 白肉比紅肉佳 魚、蝦、雞肉等白肉含有優質蛋白質,而紅肉如牛肉、豬肉則可能會增加得到大腸癌的危險性,應盡量減少食用。 1. 補充適量鈣質 研究發現,鈣質可與腸道中的膽酸結合,對於大腸癌有保護作用,可以降低罹癌的危險性。鈣質豐富的食物包括牛奶及乳製品、小魚、魚...

  3. 2023年8月24日 · 如:米湯、無油肉湯、運動飲料、過濾果汁、蜂蜜水。 全流質飲食(術後3-4天) 食物煮爛並絞碎打成流體狀,更易於消化,只含少量纖維。 如:除去粗纖維的菜、去皮魚類、去筋肉類、豆腐、蛋,混和稀飯煮再經果汁機打碎。 半流質飲食(術後1-2週) 食物經剁碎、切細,加入湯汁煮爛,稍微咀嚼即可吞嚥。 如:雞蛋瘦肉粥、虱目魚粥、餛飩湯、湯麵。 軟質飲食(術後2週~) 以均衡飲食為基底,避開油炸、堅硬質地,選用軟質、易咀嚼的食材。 如:精緻主食(白飯、白麵條、白麵包)、加工過的黃豆製品、去皮魚類、去筋肉類、蔬菜嫩葉、去皮去籽水果。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繼續閱讀. 並非低纖維就是低渣! 食物的質地搞懂了,那麼該如何搭配「低渣」呢?

  4. 2019年11月5日 · 大腸癌手術後要盡量避開會產氣刺激腸胃蠕動的食物像是各式奶類豆類地瓜芋頭或是馬鈴薯柚子等。 」歐子瑄提醒。 手術後恢復期飲食原則: 當患者對清流質飲食適應狀況良好時,可以開始改為溫和飲食,可以「少量多餐」為原則,平日一餐的量,現在要改成2~3次進食。 歐子瑄提醒,這個階段還是要吃質地柔軟、低腸胃刺激、不會產氣的食物,盡量減少糞便量,才能讓腸道充分休養。 出院後飲食原則: 歐子瑄提醒,即使出院後,還是要遵循溫和飲食原則,觀察患者適應狀況,慢慢加入質地軟、有少許纖維的飲食。 「建議跟營養師共同討論你的飲食內容以及飲食時間表,維持理想的體重。 主要要遵循軟質食物、均衡飲食的原則。 」歐子瑄表示。

  5. 2021年4月20日 · 每年王麗民主任都會彙集和信治癌中心醫院癌友的營養篩檢評估證實病人依照以上營養支持原則確實執行以提供化療病人每日熱量1800大卡為例見附表),無論住院期間或返家後的居家飲食同樣適用不僅能夠維持正常體重有些病人的體重還會上升。 (延伸閱讀大腸直腸癌治療期間飲食有哪些禁忌由於治療屬於個人化每位病人的術後體況也有所差異確實執行術後飲食計劃並不容易王麗民主任建議大腸直腸癌病人的咀嚼消化及吸收功能很正常如果術後腸道恢復狀況不錯可以馬上練習進食儘早恢復到一般正常飲食如果腸道恢復較慢可先從喝水清流質食物米湯無油的肉湯與魚湯過濾果汁練習進食讓腸道稍休息後漸進到流質或半流質食物(虱目魚粥、蛋花肉粥)、低渣軟質食物及正常飲食。

  6. 2022年9月19日 · 和信治癌中心醫院營養室主任王麗民指出當病人因為腫瘤阻塞腸胃消化道或是治療引發副作用而無法從正常飲食攝取到一天所需的營養素時可以在諮詢醫師或是營養師後使用市售的配方營養品要特別提醒的是市售健康食品並不等於配方營養品營養師解釋配方營養品是針對特別疾病所設計的均衡配方由於針對特定疾患因此會特別提高某種營養素比例或特殊營養成分以期達到治療或是免疫效果。 但癌症患者每個人的狀況都不一樣,因此務必在醫師或營養師指導下選擇食用。 至於市售健康食品,是指特殊營養素或有特定保健成分,如多醣體、紅麴、魚油等,通常含有高劑量的濃縮萃取物。 多項研究指出,癌症治療期間若是大量補充健康食品,可能引發藥物或食品的交互作用,甚至減弱藥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