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29日 · 李遠哲 (英語: Yuan-Tseh Lee ,1936年11月19日 — ),出生於 日治台灣 新竹州 新竹市 (今 新竹市 東區 ) [1] , 臺灣 化學家 , 美國 加利福尼亞大學柏克萊分校 榮譽教授。. [2] [3] [4] 1986年與 達德利·赫施巴赫 、 約翰·查爾斯·波拉尼 共同獲得 諾貝爾 ...

  2. 李遠哲是 中央研究院院士日本学士院 名譽會員 [4] [7] ,曾任 中央研究院 院長(1994年—2006年)、 國際科學理事會 會長(2011年—2014年)、 名古屋大學 高等研究院名譽會長 [4] 、 中華民國總統府資政 。 生平. 1936年11月19日,李遠哲出生於 新竹州 新竹市 ,父親 李澤藩 是知名 畫家 ,小時候曾有一段躲避 空袭 在鄉間生活的經歷。 臺灣省立新竹中學 畢業後,李遠哲進入 國立臺灣大學 化學工程系就讀,大二時轉入化學系。 受到同寢室室友 張昭鼎 學長的影響,開始對 物理化学 感到興趣。 當時化學系並沒有安排很多物理方面的課程,張昭鼎便安排了一個暑假與李遠哲在宿舍中研讀 热力学 。 李遠哲亦去物理系修了 电磁学 。 [8] 學術生涯.

  3. 今年諾貝爾化學獎宣布頒給了三位物理化學家……加州大學柏克萊校區的李遠哲……瑞典皇家科學院肯定了他們三位,在了解微觀化學反應動力學上承先啟後的貢獻。

  4. 李遠哲教授,生於1936年,畢業於國立臺灣大學化學系(1958)、國立清華大學原子科學研究所(1961),後赴美取得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化學博士(1965),為1986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 李教授在攻讀博士期間對離子分子間的作用、分子散射的動力學產生研究興趣 ...

  5. 1995年3月15日 · 從科學的頂峰迴向社會-諾貝爾獎得主李遠哲. 五星級飯店的寬敞會議廳,一場菁英匯聚的國際性研討會。. 前排,一個國人熟悉的身影凝神端坐。. 他走向台前,用帶有華人腔的英語侃侃致詞,眼鏡之後的眼神專注而誠懇,四周攝影者的鎂光燈紛紛閃起 ...

  6. 諾貝爾獎30年後,李遠哲與共同受獎人齊聚一堂. 發布時間: 2016-11-07. 1986年以交叉分子束方法獲諾貝爾化學獎的三位受獎人達德利.赫施巴赫博士 (Dr. Dudley R. Herschbach)、本院前院長李遠哲和約翰.波拉尼博士(Dr. John C. Polanyi),今日(7日)齊聚中央研究院原子與分子科學研究所浦大邦講堂,參與第16屆國際立體動態學研討會。 今年適逢立體動態學研討會卅周年與上述三人榮獲諾貝爾獎卅週年。 該研討會於今日揭開序幕,本院廖俊智院長親臨現場致詞,廖院長表示「對科學充滿熱情、專注於基礎問題與對志業懷抱希望,是三位科學家共有的人生哲學。 今日三位能在獲獎30年後齊聚一堂實屬不易,望能讓下一代的年輕學者有所啟發。

  7. 2023年6月22日 · 讓中研院前院長 李遠哲 拿下諾貝爾化學獎的「交叉分子束儀器(HOPE)」,本周被文化部公告指定為國寶,是台灣是第一個被指定為國寶的科學儀器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