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五金工具行 台北 相關

    廣告
  2. 40年優良信譽,專營不銹鋼、銅、鋁、鉛、鈦等各種非鐵金屬加工、裁切及買賣。 專營不銹鋼、銅、鋁、鉛、鈦等各種非鐵金屬加工、裁切及買賣。

    桃園縣桃園市樹仁二街20號

搜尋結果

  1. 提到五金選購,你的第一印象會是什麼呢?傳統的鐵架、塑膠分隔盒、昏暗燈光、令人眼花撩亂的各式品項……位在台北市中心的「Sasugas 流石」五...

  2. 其位於台北首間旗艦選物店 Showroom 提供來自世界各地的五金選物,包含:日本 JIMBO 神保電器、英國 Buster & Punch、日本 ZOLBONN、Aizara 日本黑皮鐵、比利時 Luxonov、CJC 等,與其他進口品牌電器開關、手把。

  3. 琳瑯滿目的五金行,販售許多水管、螺絲釘子以及推車等各式各樣的工具和配件,不少民眾喜歡到五金行挖寶,尋找家中缺乏的用具。 然而,一名網友卻發現,...

  4. 其他人也問了

    • 首開台灣五金開架式陳列,師傅挑選省時成死忠客群
    • 拓展diy客群,創自有品牌、解答修繕問題
    • 導入數位化點配貨,降低庫存、賦予彈性

    振宇五金第一個創新,是引進開架式陳列。2008 年,創辦人兼董事長曾善原本是做五金批發,因為看到日本的五金賣場跟台灣完全不同,不只排列整齊,裝潢也很明亮。當下,她就立志回台灣開旗艦模範店。 總經理洪國展解釋,早期五金行開在鄉鎮的蛋黃區,非常計較坪效;再加上為防止同業比價,商品標價都像密碼,只有老闆本人才知道價格、擺放位置,顧客進店都得詢問老闆才知道東西在哪。 振宇五金不只開新店型先例,也不斷更新,如今已進化到第六代。每個走道都有數字編號,產品類別也標示清楚,不只顧客能馬上辨識,也能加快店員補貨速度。甚至賣場入口會隨季節以主題陳列,採訪當日,就是中秋節烤肉用品;也會拆開商品陳列,讓顧客體驗產品細節。 當年同業不以為然的「自助式賣場」,卻為振宇五金吸引到專業師傅客群。曾善指出,工地施工時間緊湊,...

    二代洪國展回台接班後,也做了許多改變。那時,遇上雷曼兄弟金融風暴,許多廠商外銷訂單變少,開始針對內需市場推銷,過去一次要叫貨 3000 組才願意接單,變成只要 1000 組就可以做。反觀顧客,因為景氣不好,專業師傅的案子也變少,大部分的人東西壞了就自己修,DIY 族群增加。 那時,五金產業還沒跳脫價格競爭,洪國展決定做振宇五金的自有品牌 ALD。一方面物色那些過去只賣外銷、但也很適合台灣的商品;另一方面也做衛生紙、矽利康等消耗品。前者鎖定對品質要求的專業師傅,後者則對準家庭客,「消耗品的自有品牌可以加強品牌識別度,也能提高回購率。」自有品牌占整體營收的比重逐年上漲,2021 上半年約 6.11%。 洪國展指出,師傅會固定購買專業零件,振宇五金一間店有 1 萬 3000 個品項,可以滿足一次購...

    在美國念完 MBA 的洪國展,從基層倉儲做起,發現公司有很多專業知識只能靠口耳相傳,「跟資深師傅學東西要靠關係,怎麼把這些寶藏打開?」這個想法,啟發他展開公司的數位轉型,「數位化本來就是該做的事,也有助於連鎖店快速複製。」 過去多數五金賣場採用傳統手抄點貨,振宇五金導入數位化系統後,原本需要耗時 3 小時的點貨過程,縮短至 3 秒,而且可以直接配貨給需要的門市,出貨時間省去一天,也讓公司減少 2 成庫存。以現在近 4 億的庫存來看,庫存下降 2 成,等於多出 8000 萬的現金可以運用。 正是因為當時數位化的努力,才讓現在的門市擁有跨店取貨、即時補貨、配貨的彈性;而系統提供的數據,也能用來改善賣場動線與陳設,定期汰換滯銷商品,或是將相關性產品擺放在一起。 根據財政部統計,台灣五金零售市場規模...

  5. 記者藍于洺:「這裡是全台第一間開架式的五金行,他從小小的一間店,到全台有58間的通路,他全年的營收可以達到14億元,光是股價就飆破百元。 全台第一間開架式五金行,在地深耕43年,現在傳到第二代洪國展,店面數逼近60家股價破百,靠賣電鑽油漆達到如此成績,洪國展到底怎麼辦到的。 連鎖五金行總經理洪國展:「發現其實我們已經有足夠大的數據,可以去做一些改變,所以利用一些數據的方式去做一些運算,從這個裡面去改變一些流程。 年僅41歲洪國展2008年,從美國學成回台繼承家庭事業,延續開價陳列方式更替自家通路導入數位化,他選擇進入倉管發現倉儲流程繁雜不清,當時庫存盤點仍用手抄1萬3千多個產品,手抄得花兩小時,洪國展找人開發點貨系統,讓門市需求在廠商進貨時直接分流,經營管理更上層樓。

    • TVBS新聞
  6. 商研院經營模式創新研究所副所長李世珍觀察,台灣都會區五金行不好找,過往消費者多只能從家樂福、全聯這類通路找到為數不多的五金品項,或去購物體驗對散客不那麼友善的傳統五金行。

  7. 中南部工廠中的各項紡織、飾品、零件、五金、玩具等製造興起,除了外銷國外,台北市也是一個非常好的批發場所,因此當時後站的職業介紹所轉瞬消失,取而代之的就是這些各式各樣的批發商。 經濟成長的時代,人們手上都有了點錢可以創業,讓後火車站的批發客越來越多。 現在的批發商老闆回憶到,當時的客人都是拿著千元買一大箱或一打,有時候生意好到需要去工廠協助生產在趕緊拿回店裡賣。 當時的批發商攤位一位難求,30年前甚至出現一個月租金10萬的天價,可見後站批發業的興盛。 【走讀台北】台北永遠的批發界龍頭! 造訪座落大同區的「後站商圈」,感受台灣1970年代的輝煌歷史. 那後站商圈的範圍到底多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