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23年10月23日 · 新北市立土城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陳渝仁 解釋,足弓是由肌腱和韌帶組成的結構,它在人體運動時會像彈簧一樣吸收地面反作用力,保護足部並使動作流暢。 扁平足又可再細分為以下兩種彈性扁平足雙腳承受重量如站立足弓呈現塌陷狀態但雙腳懸空不承重時仍有正常的足弓僵硬性扁平足 :無論是否承受重量,足弓都是塌陷的狀態。 扁平足怎麼判斷? 桃園醫院復健科林琬鈞醫師 說明,扁平足的臨床診斷標準包含:內側足弓塌陷 < 1cm、跟骨外翻、足底壓測試、X 光檢查骨骼角度。 那家長在家中,可以怎麼觀察孩子是否有扁平足? 台中榮總復健科物理治療師吳定中 分享簡易的評估方法,如果觀察到孩子的足部有以下特徵,可至醫院進一步進行診斷:

  3. 2022年1月26日 · 孩子在2歲前足弓尚未發育完全因此多數都是扁平足隨著年齡漸長扁平足的比例逐漸下降到了10歲只有約15%的孩子有扁平足扁平足不一定會有症狀部分孩子久站或運動過後感覺足部疼痛到復健科就診時才發現是扁平足到底什麼是扁平足孩子的扁平足可以透過什麼運動改善呢扁平足是什麼? 足部除了骨頭支撐人體的重量,還需要肌腱及韌帶等軟組織構成的足弓,才能像彈簧一樣在跑跳等動作時吸收地面的反作用力,不僅保護足部,也讓動作更順暢。 足弓由三個部位構成:內側縱弓、外側縱弓及橫弓,當支撐足弓的力量不足或是因結構性因素而塌陷,就稱為扁平足。 其中內側縱弓正常時較高也較明顯,因此扁平足常是以內側縱弓的塌陷來判斷。 扁平足有以下兩種:

  4. 腳不對,整個身體都不對~小孩扁平足的治療與預防. 台中榮總復健科物理治療師 吳定中. 上一期本刊揭示了足部為人体最複雜的結時內側足弓消失,構之一,由26塊骨骼57個可動或微動關節那就是所謂的扁108條韌帶及32條肌肉組成,並形成三個縱橫平足』,同時有些弓與一個橫弓,來提供足部極高之穩定度及活後足部會產生代償動度,使足部能承受全身重量之負荷。 且具有性變形,合併呈現支撐、伸縮、扭曲、彈跳、吸震及摩擦等功足外翻的現象。 能,尤其是『內縱足弓』,它在人體行走或跑步時,提供適度的彈力和扭力並吸收地面之反作用力,以適應各種地形達到吸震的效果,就好像是足底的避震器。

    • 先天性扁平足的 4 大主因
    • 後天性扁平足與 5 因素有關
    • 扁平足的 6 大特徵與診斷方式
    • 扁平足的矯正與治療
    • 個別化矯正鞋墊防足底筋膜炎
    • 嚴重變形或病變需專科診治
    先天性跗骨黏合或附生舟狀骨:常見的是踵骨和距骨的黏合,會造成僵硬型扁平足。
    先天性韌帶鬆弛:不限於足部,在足部以外的關節也會發生;另外,懷孕後期胎兒在子宮內肢體活動不靈活,也會造成韌帶鬆弛。
    遺傳因素:研究報告指出扁平足具有遺傳性。
    性別:台灣的研究發現,扁平足的比率是男性高於女性。
    足部太早承受重量:父母在幼兒歷經爬行階段因為害怕地板骯髒或安全考量與照顧,讓未滿十個月幼兒使用螃蟹學步車,讓足部還在不穩定狀態便開始承受重量,以致足弓發育遲緩或是變形。
    肌肉韌帶無力:幼兒型扁平足大部份屬小腿脛後肌無力,促使足弓部位的內、外支撐力量不夠,造成塌陷而扁平。
    發展遲緩或骨骼神經病變:早產兒與幼兒整體性的發展遲緩或患有其他神經病變,也會使足弓發育延緩。
    錯誤姿勢:長時間處在跪坐的姿勢玩玩具、看電視,也會造成足弓發展受阻 與 X 形腿的產生。

    扁平足是可以透過觀察發現的,如果你有以下 6 個特徵,建議進一步進行篩檢確認。 1. 腳底板扁平。 2. 腳部走路或跑步容易疲倦疼痛。 3. 走一段路便會感到腳痛。 4. 平衡能力較弱,走路容易跌倒。 5. 走路時呈內或外八字腳。 6. 鞋子內側較快磨損。 一般扁平足篩檢工具是簡易足底壓印板,運用在健檢中,特性是方便攜帶和快速鑑別的工具。小學生的理學檢查則是會翹腳看腳弓處是否凹陷,如無出現可能是屬於結構型(僵硬性)扁平足,再由骨科醫師利用足部 X 光側位照,放射診斷科醫師的報告確定診斷,大多數青少年屬於坐時有足弓,站起來時足弓消失之功能型、柔軟性扁平足。 臨床診斷上如符合以下標準,就表示你有扁平足: 1. 內側足弓坍塌 <1cm。 2. 跟骨外翻。 3. 足底壓力測試。 4. X-光檢查:由...

    一般兒童如有扁平足,是不需要急著治療的,可先觀察追蹤即可,或經由足底印壓力板來追蹤比較足弓的形成,通常在 5 至 7 歲會逐漸恢復,最晚在 10 歲之前皆會自然形成。不過,仍然約有 10 % 扁平足無法自然恢復,提醒家長可以在 2 至 10 歲足弓發育黃金時期,注意學齡兒童的足部發展,避免錯誤的姿勢產生與加強足部運動來誘發扁平足弓發育。 扁平足若有合併足底外翻,即觀察到鞋底外側相對嚴重磨損,足後跟骨線內斜的幼童應在 3 歲前給予特製扁平足的鞋墊來支撐及矯正足弓,讓扁平的足弓部位維持在一個正確的發育位置,這樣才不會造成其他的相關組織承受不正常的力量,造成發育上的異常。若足月產兒童走路姿勢歪斜不穩或外觀怪異疑似長短腳,不知道如何處理,可以求診復健科專科醫師。

    扁平足患者使用的鞋墊,好比戴近視眼鏡一樣,矯正不足處讓他可以正常發展,對這方面有經驗的復健科或小兒骨科醫師評估,依下肢(髖骨以下)X 光發現的足部先天性問題,訂做個別化矯正鞋底(墊),配合適當的健康鞋子或矯正鞋;可在國中以前矯正為正常一般人足部,除非嚴重的足部變形或經醫師建議才需穿戴,其足弓矯正鞋墊不能太厚,否則會使原有足弓失去其功用並且可能產生足底筋膜炎。 前足與後足部的內外翻,足部整體因素都須考量到,市面上有量身訂製的足弓墊可以添加於鞋中,這其實是 50 年前的物理治療師處置方式,缺少仔細的個別化評估,所以需找對足部有經驗的醫師才能正確解決問題。 大多數扁平足通常在青春期以後才會有症狀發生,只有少數在幼兒時期會產生腳酸、走不久要人抱、常跌倒或異常步態等問題,而且成人扁平足的足部失去吸震、...

    大多數的扁平足不一定有症狀,少數會因扁平足或整體性發育遲緩與韌帶鬆弛,使跑步,跳躍、平衡等粗動作受影響而常跌倒,但如果併有足跟外翻歪斜的現象,即在兒童期發現走路接觸地面足跟不穩、歪斜,有可能進一步因為身體受力改變,造成足部膝關節內側面受到不正常的拉扯、韌帶受損,發育過程中足部、膝關節、骨盆、脊椎都易偏離中線(脊椎側彎),造成脊柱關節甚至行走時的步態不符合人體生物力學,進而產生軟組織過度受力而發炎、疼痛,影響肺功能,胸腔,骨盆腔變形。 通常成人的扁平足,足部失去吸震、緩衝、減壓作用,跑步時腳踝容易疲勞、膝踝關節扭傷、足底肌膜炎、大腳趾變形,提早出現退化性關節炎、膝關節變形、脊柱側彎、腰酸背痛、長短腳、骨盆歪斜甚至影響生育等。 扁平足是很常見的先天結構性問題,也很容易透過理學檢查診斷,但卻很少需...

  5. 2022年12月21日 · 扁平足治療黃金期為幼兒時期小朋友在28歲此期間正在足弓發育期間隨著幼兒學習走路運用腳趾腳跟腳底的力量足部肌肉開始發育足弓才逐漸形成。 黃金治療期治療方式: 可使用運動治療,並看需求搭配矯正鞋治療,使用每年追蹤的方式。

  6. 2024年1月2日 · 兒童常見下肢足部問題-扁平足. 2024/1/2. 什麼是扁平足. 扁平足是指站立時腳的內側足弓消失因此腳的承擔體重效果變差造成無法久站或行走過久。 一般而言扁平足可分成兩大類:99 % 屬於回復性扁平足,1%為僵直性扁平足。 回復性扁平足. 指無承重下有正常足弓,一旦承重則足弓塌陷。 造成的原因包括: 正常的生理發展:嬰兒內足弓脂肪較肥厚而導致扁平足,4~6歲正常兒童因生理性韌帶鬆弛也會有扁平足。 關節過度鬆弛:支持足弓周圍的韌帶過度鬆弛。 肌肉無力及不協調. 僵直性扁平足. 不管腳有無承重,足弓都呈現扁平。 造成的原因包括: 垂直距骨. 跗骨連結. 歪足畸形. 如何治療? 3 歲以前因為骨骼肌肉系統發展未成熟,足弓大多尚未形成,隨年齡增加會逐漸發展成形。

  7. 2022年6月29日 · 陳乃綺在臉書粉絲頁指出臨床上大多數的扁平足屬於柔軟性功能性扁平足」(flexible flatfoot),可透過以下小朋友站立時的2大現象來判斷當站立時腳板呈現內側足弓塌陷. 但當踮腳尖時足弓又看得見. 實際上因為兒童的骨骼肌肉系統尚未發育成熟2歲以下的兒童幾乎都是扁平足但到了8歲後約有9成左右的兒童因發育逐漸成熟出現足弓。 改善扁平足的3招足弓訓練. 陳乃綺提醒家長,若家中孩子有扁平足,可鼓勵多做跑跳活動及練習「金雞獨立」,也就是單腳站立,有助於足弓的發育。 若是有跟腱太緊的狀況,亦可以透過拉筋來改善。 以下提供3種方法,從生活訓練中來改善扁平足: 金雞獨立: 雙腳與肩同寬,雙手保持身體平衡,單腳抬起. 人為輔助拉筋: 一手固定腳跟骨,另一手將腳趾附近的蹠骨向前推.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