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臺北市立西松國民小學 ,簡稱 西松國小 ,位於 臺灣 臺北市 松山區 三民路5號。 原校地的一部份與 臺北市立西松國民中學 (西松國中)共用,於1996年( 民國 85年)08月因西松國中遷校而恢復完整。 除了標準的六個年級共49班的普通班級與7個資源班之外西松國小尚附設有為數8班的幼稚園西松附幼與針對社會教育而設置的附設補校。 校史. 1936年4月1日:西松國小於 日治時期 成立,建校時原名 臺北市州立西松山公學校 ,並且假 松山慈祐宮 右廂房作為臨時教室使用。 1937年4月:新校舍落成,正式遷入現址。 1941年4月:更名為 臺北市若松國民學校 。 1945年11月:陳金含奉派接收若松國校,成為戰後第一任校長。 1946年2月:更名為 臺北市西松國民學校 。

  2.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臺北市立西松國民小學 ,簡稱 西松國小 ,位於 臺灣 臺北市 松山區 三民路5號。 原校地的一部份與 臺北市立西松國民中學 (西松國中)共用,於1996年( 民國 85年08月因西松國中遷校而恢復完整除了標準的六個年級共49班的普通班級與7個資源班之外西松國小尚附設有為數8班的幼稚園西松附幼與針對社會教育而設置的附設補校。 校史 [ 编辑] 1936年4月1日:西松國小於 日治時期 成立,建校時原名 臺北市州立西松山公學校 ,並且假 松山慈祐宮 右廂房作為臨時教室使用。 1937年4月:新校舍落成,正式遷入現址。 1941年4月:更名為 臺北市若松國民學校 。 1945年11月:陳金含奉派接收若松國校,成為戰後第一任校長。

  3. 2023年4月4日 · 臺北市立西松國民小學簡稱西松國小位於臺灣 臺北市 松山區三民路5號原校地的一部份與臺北市立西松國民中學西松國中共用於1996年民國85年08月因西松國中遷校而恢復完整

  4. 其他人也問了

  5. 1 種語言. 臺灣正體. 工具. 臺北市國民小學列表 列出 臺灣 臺北市 小學 一覽。 中正區 [ 編輯] 大同區 [ 編輯] 中山區 [ 編輯] 松山區 [ 編輯] 大安區 [ 編輯] 萬華區 [ 編輯] 信義區 [ 編輯] 士林區 [ 編輯] 北投區 [ 編輯] 內湖區 [ 編輯] 南港區 [ 編輯] 文山區 [ 編輯] 已停辦學校 [ 編輯] 參考資料 [ 編輯] ^ 等不到新生的教室 閒置校園空間的轉型與挑戰. [2017-03-16]. (原始內容 存檔 於2017-03-17). ^ 教育部國民中小學 整併後校園空間. [2017-03-16]. ( 原始內容 存檔於2017-03-17). ^ 1040630-洲美國小最後一次畢業典禮活動事後新聞稿.

  6. 台北市立西松国民小学 ,简称 西松国小 ,位于 台湾 台北市 松山区 三民路5号。 原校地的一部分与 台北市立西松国民中学 (西松国中)共用,于1996年( 民国 85年)08月因西松国中迁校而恢复完整。 除了标准的六个年级共49班的普通班级与7个资源班之外,西松国小尚附设有为数8班的幼稚园(西松附幼)与针对社会教育而设置的附设补校。 校史 [ 编辑] 1936年4月1日:西松国小于 日治时期 成立,建校时原名 台北市州立西松山公学校 ,并且假 松山慈祐宫 右厢房作为临时教室使用。 1937年4月:新校舍落成,正式迁入现址。 1941年4月:更名为 台北市若松国民学校 。 1945年11月:陈金含奉派接收若松国校,成为战后第一任校长。 1946年2月:更名为 台北市西松国民学校 。

  7. 臺北市立西松高級中學 (英語: Taipei Municipal Xisong High School ,縮寫 XSSH ),簡稱 西松高中。 為 臺北市 松山區 第一所 完全中學 ,前身為 西松國中 ,早期曾與 西松國小 共用校舍,為 台灣 校園面積最小的公立高中。 歷史沿革. 1968年7月,西松 國民中學 創校,首任校長為籌備處主任楊訓庭,舊校址位於松山區 南京東路 五段147巷16號。 同年9月9日正式開課。 1997年6月,遷校至松山區健康路現址。 同年7月1日 為推動六年一貫制,改制為西松高級中學並試辦 完全中學 機制,首任校長為林石得。 2021年2月,獲得 國際文憑 正式認證,成為 台灣 第一所開設 國際文憑大學預科課程 的公立學校。

  8. 臺北市立西松高級中學英語: Taipei Municipal Xisong High School,縮寫XSSH),簡稱西松高中。 為 臺北市 松山區 第一所 完全中學 ,前身為 西松國中 ,早期曾與 西松國小 共用校舍,為 台灣 校園面積最小的公立高中。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