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5 天前 · 於2020台灣總統大選前一年,兩位擬參選人便不約而同地以媽祖名號宣布角逐,先是前立法院長王金平4月7日於媽祖遶境時,受到大甲媽祖的開示,表示即使未被提名仍會參選 [46];而後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更於4月17日當面向媒體宣布曾於睡夢中,見到媽祖

  2. 2010年5月5日 ·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目前授證的國家重要民俗中,與有關媽祖信仰佔了五項,分別為:白沙屯媽祖進香、大甲媽祖遶境進香、彰化南瑤宮媽祖徒步笨港進香 [5]、北港朝天宮迎媽祖與雲林六房媽過爐。

  3. 媽祖 (960年3月23日—987年9月9日),是 中國民間信仰 中的 海洋女神 ,有關信仰主要發散中心是 湄洲島 ,擴及於沿海之浙江、福建、广东、海南、 膠東半島 、天津等地區,也被隨該些地區之移民傳至於 臺灣 [1] 、 琉球 、 日本 、 新加坡 等地 [2] 。. 媽祖據傳 ...

  4. 其他人也問了

    • 歷史
    • 奉祀神祇
    • 軼事
    • 信仰活動
    • 組織成員
    • 外部連結

    北港朝天宮,俗稱北港媽祖廟,主祀天上聖母-媽祖(另稱天后、天后聖母、天上聖母)。關於北港朝天宮之創建,口傳、志書與碑記互有出入,其中以日治1910年(明治43年)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依訪調所得,記錄於《臺灣私法第二卷 附錄參考書》書中所載創建年代為最早。 相傳,在1694年(康熙三十三年),樹璧和尚(臨濟正宗第34代)自福建省湄洲朝天閣迎請媽祖金身前往臺灣,並自笨港登陸;因媽祖指示,且當地居民強烈要求,於是就地建廟、收徒與傳法。 1717年(康熙56年)《諸羅縣志》以「天妃廟」創建於1700年(康熙39年),此記載其後傳抄於1744年(乾隆9年)《重修臺灣府志》等文獻中。但現存於朝天宮內之1775年(乾隆40年)〈重修諸羅縣笨港北港天后宮碑記〉則以1730年(雍正8年)為朝天宮創建之年,時間比...

    正殿(又稱聖母殿)奉祀媽祖,殿前陪祀中壇元帥和虎爺,左右為千里眼與順風耳二將軍。
    中殿中室(又稱觀音殿)奉祀觀音菩薩,從祀十八羅漢(右側為降龍尊者、百納尊者、進香尊者、彌勒尊者、志公尊者、開心尊者、達摩祖師、飛鈸尊者、目蓮尊者。左側為伏虎尊者、優婆尊者、進花尊者、進燈尊者、梁武帝、長眉尊者、進果尊者、戲獅尊者、洗耳尊者。)
    左室為凌虛殿(三官殿)奉祀三官大帝,從祀月老星君。
    右室為聚奎閣(文昌殿)奉祀文昌帝君、大魁夫子、朱衣星君、文衡聖帝、孚佑帝君等五文昌。

    井上媽

    據說樹壁和尚將中國湄洲媽祖祖廟朝天閣中的媽祖神像請至笨港(今雲林縣北港鎮)後,曾在一處古井下休息,就暫時將媽祖神像安置於古井上,不過後來當樹壁和尚要動身離開時,媽祖神像卻再也搬不動。後來經過擲筊請示,得知媽祖欲在此地建廟,而造就了今日的朝天宮。傳說今朝天宮鎮殿媽祖正下方,即為當年古井所在。

    總督匾

    本廟享有全臺之盛名,信徒無數,故地方仕紳、大老或主政者到此參拜,是一種贏得民心的方式,故本廟有許多政要,甚至總督所獻之匾額。日治時代,第一位到北港朝天宮參拜的臺灣總督是佐久間左馬太(1914年,大正三年),獻匾「享於克誠」;另一位臺灣總督石塚英藏,獻匾「神恩浩蕩」。石塚在位時正在建築基隆港、高雄港及東線鐵路,施工上遇到許多困難,因此到媽祖廟祈求,工程果然順利完成,因此他又到北港朝天宮答謝天恩。

    孝子釘

    在清朝道光年間,泉州府南安縣的蕭姓人士,被後人稱作「蕭孝子」,跟他的母親一起從唐山來臺灣找尋父親,在渡海的過程中,母親卻被大浪沖走,到了臺灣時,他同時得尋找父親與母親。這時他到了笨港的媽祖廟,向廟裡的媽祖祈求能早日找到他的父母親,他看到地上有一根粗的鐵釘,於是他便向媽祖請求如果能找到他的父母,就讓這根鐵釘能釘入花崗岩之中,他徒手將鐵釘往地上釘去,鐵釘應聲釘入堅硬的花崗石中。這個消息傳遍了笨港,許多人紛紛幫他打聽他的父母的下落。終於在麥寮找到了他的母親,隨後在鹿港找到了父親。目前孝子釘就在北港朝天宮觀音殿前面的石階中央。

    北港迎媽祖

    「北港迎媽祖」即北港媽祖遶境活動,一年總共進行兩次,一次於農曆正月15日進行,另一次則為農曆3月19日、20日的遶境活動,以後者規模較為盛大,每年農曆3月19、20這兩天,北港家家戶戶都會辦桌請遠方來的親友共同享用美食;在廟口的遶境隊伍出發後,北港街頭鞭炮聲四起,信徒即知道媽祖遶境的祭禮行列出巡了,沿路每戶都會準備香案,水果和金爐恭迎聖駕,這在別處是很少見的。除此之外,還有五光十色的藝閣遊行,藝閣遊行活動由農曆3月19日下午開始持續至農曆3月23日媽祖生日當天(農曆3/19與3/20才有下午場)。 北港朝天宮迎媽祖的信仰禮俗中,首先在2008年7月11日被雲林縣登錄為「民俗及有關文物」,2011年4月21日受中華民國行政院文建會指定為國家重要民俗的「北港朝天宮迎媽祖」,同年北港媽祖遶境舉辦授證儀式,並由北港朝天宮董事長蔡詠鍀代表保存團體受證。 為何北港目前以農曆3月19、20這兩天的迎媽祖最為盛大,其實過去曾以元宵節較盛大,乃經過日本時代的變革,才逐漸變成今日面貌。 在日治初期遶境規模較小的農曆3月19日活動應承襲自清代北港媽祖至臺南大天后宮作客,回鑾後遶境祈安植福。在1915年...

    彰化南瑤宮笨港進香

    南瑤宮香火由楊謙自古笨港天后宮攜來,基於飲水思源,遠在清朝嘉慶年間(西元1814年),信徒定期會前往古笨港天后宮進香,同時探望楊謙後代。 笨港進香活動在日治時期即有10萬人徒步往返的記錄:昭和 10 年(民國 24 年,1935年)南瑤宮重建竣工,舉辦大規模進香活動,當時報刊《臺灣日日新報》即以「彰化赴北港參拜媽祖」為標題,內文提及「中臺灣名剎彰化南瑤宮媽祖廟正殿新建工程已告竣工,決定於18日往北港媽祖廟參拜,當日10餘萬信徒奉神輿行列市內遊行後出發…。」 肇始於清朝嘉慶年間(西元1814年)的笨港進香活動,延續迄今已跨越兩個世紀,對於媽祖信仰文化的傳承弘揚,一直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不僅是臺灣歷史上第一個進香團,更曾是臺灣史上規模最大的進香活動。 笨港進香曾在民國70至90年代,改為乘坐車輛的3天2夜方式,直到民國103年才又恢復徒步7天6夜舊制,4年來活動規模逐年擴大,使得傳襲2世紀的質樸進香儀典完整重現;漫漫古香路回溯了移民的墾拓路徑,亦提升其信仰圈內的信仰大眾對於自身文化價值的意識。 深具原生性的繁複祭祀儀典,是媽祖信仰在地發展的珍貴文化資產;逐漸擴大的活動規模,也是民間...

    白沙屯媽祖進香

    通霄鎮白沙屯拱天宮每年以徒步的方式至北港朝天宮求取北港媽祖的萬年香火,來回約四百公里,至今已經有200年的歷史。只有啟駕日、刈火日與回宮日是事先知道,路線及日程全由媽祖指示鑾轎前進,堪稱為全臺最特殊的進香隊伍。

    歷代住持

    北港朝天宮與許多臺灣早期媽祖廟一樣由佛教臨濟宗僧侶建立,清朝時期禪宗僧侶不拘於佛寺常在一般民間信仰寺廟擔任住持,甚至傳法傳徒。北港朝天宮的臨濟宗僧侶系統自開山住持樹壁和尚開始共傳17代,為臺灣早期臨濟宗的重要傳法地點,第九代住持頓超和尚(朝天宮第16代僧侶)逝世後,第17代僧侶松茂和尚早逝;松林和尚太年幼而請家人帶回,自此朝天宮之臨濟宗法脈中止。但寺廟仍先後聘請同屬臨濟宗法脈之臺南竹溪寺及高雄元亨寺法師擔任住持,而朝天宮之刈火、開光、三元法會、焰口施食亦由上述兩佛寺派佛教法師主持至今。

    其他事件

    2010年3月31日,朝天宮董事長曾蔡美佐在媽祖神像前下跪哽稱,不滿董監事派系對壘,造成廟務無法推動,要求提前解散董監事會,請內政部接管。曾蔡美佐表示朝天宮有300多年歷史,信徒多,每年香油錢上億元,但朝天宮19位董事當中大致分為3派,也就是董事長曾蔡美佐、副董蕭慧敏,以及曾蔡美佐的弟弟蔡永常之3方派系角力。3年前發生過蕭慧敏告上廟裡的會計。而4年前,為了爭董事長職位,曾蔡美佐和弟弟蔡永常,互不相讓,也被外界形容是姐弟鬩牆,最後曾蔡美佐奪下董事長一職。

  5. 5 天前 · 於2020台灣總統大選前一年,兩位擬參選人便不約而同地以媽祖名號宣布角逐,先是前立法院長王金平4月7日於媽祖遶境時,受到大甲媽祖的開示,表示即使未被提名仍會參選 [46];而後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更於4月17日當面向媒體宣布曾於睡夢中,見到媽祖

  6. 5 天前 · 妈祖 ( 莆仙语 : Mâ-cô ; 闽东语 : 媽祖 , 平话字 : Mā-cū ; 闽南语 : Má-tsóo ),是 中国民间信仰 中的 海洋女神 ,有关信仰主要发散中心是 湄洲岛 ,扩及于沿海之浙江、福建、广东、海南、 胶东半岛 、天津等地区,也被随该些地区之移民传 ...

  7. 相傳,媽祖於 宋代 建隆 元年(960年)3月23日出生於 福建 泉州 莆田縣 (註: 太平興國 四年(979年), 泉州 的 莆田 、 仙遊 二縣劃入 興化軍 )的 湄洲島 ,出生時已有特殊徵兆:紅光滿室,香氣四溢;出生至滿月均沒有啼哭過,故取名 林默 。. 林默自童年 ...

  1. 相關搜尋

    傳川普將逆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