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新臺幣原始發行機構為 臺灣銀行 ,2000年起由 中央銀行 收回負責。. 新臺幣的基本單位為 圓 (常取同音字簡作 元 ),輔幣為角、分,10分為1角,10角為1圓 [2] 。. 貨幣代碼採行 ISO 4217 標準編為 TWD , 符號 為 NT$ [3] 或 NTD ,並使用NT$100 [4] 、NTD100 [5] 之類方法 ...

  2. 新臺幣 ,現今常簡稱 臺幣 ,於1949年6月15日起發行 流通 [1] ,是 中華民國 現行的 法定貨幣 。 當時定位為限定 臺灣 使用的 區域貨幣 ,今日則在整個中華民國有效統治區域( 臺澎金馬 )均可流通使用。 新台幣原始發行機構為 臺灣銀行 ,2000年起由 中央銀行 收回負責。 新台幣的基本單位為 圓 (常取同音字簡作 元 ),輔幣為角、分,10分為1角,10角為1圓 [2] 。 貨幣代碼採行 ISO 4217 標準編為 TWD , 符號 為 NT$ [3] 或 NTD ,並使用NT$100 [4] 、NTD100 [5] 之類方法表示(中間無 空格 )。

  3. 一覽表. 壹圓券. 本券共發行四批,每批的版式都不一樣。 民國62年(1973年)因市面壹圓及伍角硬幣奇缺,造成買賣甚不便,中央銀行乃指示趕印壹圓及伍角之紙幣,將原有「臺四版」壹圓券及「中印版」 伍角券 改以(特種平凸版印刷機印製,一次同時完成正、背兩面印刷,版銘不變)。 正面凹版,背面平版壹圓券亦以多種水印紙趕印,版式複雜。 其他面額初期. 古代「布幣」圖樣滿版水印,正背雙面皆凹版。 (此系列券版面重新設計,背面版面取消了臺灣銀行及面額英文字樣,設計將更為精美大方。 )新臺幣發行初期型式仍為直式,至民國49年製版之券始恢復為橫式。 其他面額後期. 硬幣. 中央造幣廠製造,使用蘭花圖案為特徵. 舊版新臺幣券與硬幣處理.

  4. 票面載明臺灣銀行之各類舊版新臺幣鈔券除新臺幣發行五十週年紀念性伍拾圓塑膠鈔券外已於民國91年2002年7月1日起停止流通。 民國68年(1979年)以前發行之伍圓硬幣、壹圓硬幣(除慶祝總統 蔣公八秩華誕及響應聯合國糧農組織糧食增產運動紀念幣外)、民國38年(1949年)版伍角硬輔幣(銀幣)、民國43年(1954年)版伍角硬輔幣(合金幣)、民國62年(1973年)以前各年版伍角硬輔幣(黃銅幣)、民國39年(1950年)版貳角硬輔幣、民國38年(1949年)版壹角硬輔幣、民國44年(1955年)版壹角硬輔幣及民國63年(1974年)以前各年版壹角硬輔幣已於民國71年(1982年)12月8日起停止流通。 參考 [ 編輯]

  5. 作為匯票 [ 編輯] 金朝 自 海陵王 時開始使用交。. 起初交是 匯票 ,用於送錢到異地。. 商人遠行時不必攜帶較重的 銅錢 ,他們用銅錢買,日後交手續費(工墨錢)和交給兌換機構,可以支取銅錢。. 交分面額為1貫至10貫的大鈔,和100文至700文的小鈔 ...

  6. 舊臺幣是指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於1946年民國35年授權委託臺灣銀行於臺灣發行的鈔券正式名稱為「臺幣兌換券」當時相對於日治時期的「臺灣銀行券」而稱為新臺幣後來因為1949年民國38年6月15日發行了「新臺幣」而稱為舊臺幣

  7. 序言. 概覽. 舊版新臺幣鈔券與硬幣處理. 資料來源. 第一套直式新臺幣於1949年6月15日開始分批發行, 臺灣銀行 第一印刷廠(位於中華民國總統府內)印製,已停止流通。 概覽 [ 編輯] 紙幣 [ 編輯] 國父孫中山像為 鮑良玉 雕刻,正面凹版、背面凸版。 ^ 僅有加蓋「金門」字樣票,預定在金門使用,但「金門」字樣為空心字體,被金門軍方認為影射「掏空金門」,反對使用,故未在金門正式發行。 硬幣 [ 編輯] 委 中央造幣廠 鑄造. 舊版新臺幣鈔券與硬幣處理 [ 編輯] 民國89年(2000年)7月1日,臺灣銀行(部分為中央銀行訊息)新聞稿說明:新臺幣自中華民國89年(2000年)7月1日起改由中央銀行發行,有關各種舊版新臺幣券幣停止流通日期如下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