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3年9月4日 · 高一就因文字惹禍,我在網誌上揭發社團的惡行 (連伸張正義都如此隱晦),引來一陣風波,回應數增,來自各界的無知靈魂對我群起而攻,我敢說許多人是出於嫉妒,才會隨著眾人在網誌恣意妄言,關於邪惡當道的無奈在這時體會特別深,最後我把它關了,沒人

  2. 2014年8月2日 · 無論是電影或是小說,作為一個批判性的作品,由頌蓮擔當主角是唯一的選擇,她是受過教育(儘管只有六個月)的大學生,十九歲,恰是青春正盛的年紀,她像一根純潔的探針悄悄插入陳腐臭的肌理之中,頌蓮也代表了我們「現代人」對世界的認識觀,因此

  3. 2015年11月21日 · 這種「我的」的思想就是此次暗殺計畫開始的源頭,也是世界上恐怖攻擊和反恐戰爭的起因,影片開始,德國總理梅爾夫人說了一段大家都不陌生的話,其大意是── 「我們 (西方國家)以文明和法律而感到自豪,但現在發生了這麼可怕的事 (指恐怖攻擊),我懷疑我們的法律是否要保護這些惡棍...... 「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在國際相處中,每個民族都要對自己的文化做一點妥協讓步,所以,我要開始這樣的緝兇行動。 一個乍看合理的論證,但仔細想想,她口中說的妥協讓步是什麼,她讓的是她們自豪的文明和法律,試想,如果每個國家都以野蠻互相對待,根本不可能會有國際合作,她的讓步是政治的語言,我懷疑她根本不把阿拉伯世界放在「國際」的定義裡,在仇恨衝腦及輿論沸騰的情況下,暗殺行動就開始了。

  4. 2014年8月3日 · 睽違了接近一年又回到部落格的平台,儘管在臉書偶爾也寫,但僅開放給設定的友人看見,我意不在交友,著力處在練習寫作,我觀察那些點讚數比較多的動態和我的用力程度成正比(當然,有圖片比較容易引人上勾點開「繼續

  5. 2011年4月10日 · 差不多在兩週前在網路上看到一則藝文訊息,說是一生傳奇的經學大師愛新覺羅‧毓鋆辭世了,預定在四月十日下午兩點在台北第二殯儀館舉辦告別式,而我也一直放在心上沒有忘記這回事。 和這位人稱「毓老」的大師素昧平生,也從未見過面,不過這個人經我仔細追溯回想,他曾經在我生命留下過痕跡,那是在高二讀的一本書中見過毓老,當時熱愛莊子,特別喜歡兩隻魚那篇「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6. 2013年1月26日 · 不時會回到豐原阿嬤,對我而言回台中不只是陪伴他們、和他們說話、排解他們的寂寞而已,除此之外,也是對心靈的一項修煉。 我住在我爸以前三樓的房間,五年前和我爸合力把它重新粉刷,把舊的鐵製書架搬到賣鐵場,把早已塵埃淹沒的舊書 (它們多已不合時宜) 資源回收,一番整理之下 ...

  7. 2012年9月30日 · 難道必須在有意義的狀況下,那個物件才有我們認識的需求? 我覺得那個物件存在在世間的地位也太卑微了罷。 丁亮老師在文字學說過個故事:著名的人類學家李維史陀來到個原始的聚落,來調查這個聚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