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4月11日 · 理性與感性》(英語: Sense and Sensibility )是一部由英 美合拍的1995年電影,由李安執導,根據珍·奧斯汀1811年的同名小說改編。女演員 艾瑪·湯普遜編寫了劇本並飾演埃莉諾·達斯伍一角,凱特·溫斯蕾扮演埃莉諾的妹妹瑪麗安。

  2. 2017年4月9日 · 人氣. 《理性與感性》是珍﹒奧斯汀唯一有雙女主角的小說。. (取自李安《理性與感性》電影劇照). 珍﹒奧斯汀有寫完的六部小說,結局都是 ...

  3. 理智与情感》(英語: Sense and Sensibility )是一部由英 美合拍的1995年电影,由李安执导,根据简·奥斯汀1811年的同名小说改编。 女演员 艾玛·汤普森 编写了剧本并饰演埃莉诺·达什伍德一角, 凯特·温丝莱特 扮演埃莉诺的妹妹玛丽安。

  4. 2018年10月3日 · 這部《理性與感性》是導演李安首度跨足執導英語電影的第一部作品,在九零年代初期,他在台灣已經橫掃無數獎項,對於一位西方電影世界(也等同是全球電影市場)完全陌生的導演來說,第一部英語電影就是要執導改編自英國經典原著小說,相信過程中本片 ...

    • 劇情大綱
    • 主要角色
    • 評價

    故事主要是環繞兩個女主角的遭遇,達斯伍(Dashwood)一家的兩姊妹,埃莉諾(Elinor)、瑪麗安(Marianne)性子截然不同,大姐愛蓮娜性格平穩,理性,穩重而不善於表達感情,恰恰代表了「理性」;反觀排行第二的瑪麗安,卻浪漫熱情而衝動,熱愛詩詞音樂,象徵「感性」。

    亨利·達斯伍(Henry Dashwood)—富有的紳士,故事最初即去世,未能給第二任妻子及3個女兒留下任何財產。他囑咐自己的繼承人、第一任妻子所生的兒子約翰照顧同父異母的妹妹。
    達斯伍太太(Mrs. Dashwood)—亨利·達斯伍的第二任妻子。感情豐富易衝動。
    埃莉諾·達斯伍(Elinor Dashwood)—達斯伍家長女,個性理性嚴謹。她愛上了愛德華·費華士,但是她總是優先為家人而不是考慮自己。後來正視自己的心意和愛德華結婚。
    瑪麗安·達斯伍(Marianne Dashwood)—達斯伍家次女,熱情外向,前期喜歡年輕英俊的威洛比先生,而不願接受年長的布蘭登上校,後來被威洛比拋棄認清對方為人,和布蘭登上校結婚。

    1795年,奧斯汀19歲時完成了本書初稿,當時命名為《愛蓮娜和瑪麗安》。這是她第一本長篇小說,主人公兩姐妹不同的性格也許正是作者本人和她的姐姐卡桑德拉的寫照。 奧斯汀的傳記作者克萊爾·托馬林(Claire Tomalin)認為,《理性與感性》主題表現得搖擺不定,因為奧斯汀在寫作過程中對最終應該讓理性還是感性獲勝有些猶豫。她賦予了瑪麗安一切吸引人的特質:聰穎、音樂天賦、坦誠,感情豐富;她筆下的威洛比儘管有種種缺點,但確實愛著瑪麗安、欣賞瑪麗安;因此不少讀者認為瑪麗安最終與布蘭頓的婚姻並不是理想的結局。當然這個結局確實將理性和感性的主題體現得很好:理性的姐姐克服了種種障礙與她的真愛結合;感性的妹妹則以理性的選擇為自己找到了歸宿。 這本小說中展現了奧斯汀不露聲色的諷刺才華,對米德爾頓、帕爾墨一家、...

  5. 其他人也問了

  6. 理性與感性 (1995) Sense And Sensibility. 李安執導,獲奧斯卡最佳影片等7項提名。 改編自珍奧斯汀的小說,敘述19世紀兩位英國女孩的情愛糾結。 片長:136分. 我要評分. 劇情簡介. 原本在諾倫莊園生活的達西伍一家人,由於丈夫的去逝,所有的產業均被他的兒子約翰繼承,她們被迫得搬離這偌大的莊園,過著比以往困苦的生活。 達西伍太太有三個女兒,她們和約翰是同父異母的關係,大女兒艾莉娜,堅強、內斂、不善於表達情感,二女兒則相反,不受禮教約束,是個聰明倔強的女孩,小女兒瑪格麗特則古靈精怪,行為舉止不同於同年齡的女孩。 約翰和他的太太芬妮刻薄勢利,但芬妮的弟弟艾德華卻是個和藹可親溫柔又善體人意的青年,於是四人之間產生了奇妙的感情變化。 更多劇照. 相關影評/專題文章.

  7. 劇情簡介. 華特迪士尼至製作,日本巴西混血導演Leonardo Matsuda所執導。 本片靈感來自導演Leonardo Matsuda的個人經驗,以有趣的重覆手法,敘說理性與感性間無止盡掙扎的故事。 故事短片描述,在美國海岸天堂附近大樓工作的男子,時常在處處小心、謹慎的理性思維,偶爾想浪漫好好享受的感性感覺上拉扯、拔河,男子時常過分謹慎,擔心一不小心的粗心,會影響到自己生活的安危。 他能在自己的理性與感性中,找到好的平衡方式,展開生活嗎? 更多劇照. 相關新聞. 李安出任第60屆金馬獎評審團主席 2023-09-26. 李安對此表示:做評審時,會用一種特殊的貫注來看電影。 我想這並不是在刻意「評審」一部片子,而是如果不全神進入影片的魂魄,並思索判斷的話,會對不起創作者的投入。

  1. 相關搜尋

    理性與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