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碧山巖俯臨台北盆地,白天站在廟前平台,可見蜿蜒的淡水河,近處可見鯉魚山、牌樓外左側為白石湖吊橋。 山腳下的梯田全景。 夜晚眺望 台北盆地 , 臺北101 、 圓山大飯店 及 臺北松山機場 觸目可及,車陣川流不息;另可眺望南港、台北東區的夜景。

  2.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關於與「 白石湖 」標題相近或相同的條目頁,請見「 白石湖 (消歧義) 」。 白石湖 是一個位於 中國 湖北省 漢川市 的 淡水湖 ,面積約為2.5平方公里,屬於長江區。 它的一級流域為 長江流域 ,二級流域為 長江幹流水系 [1] 。 參考資料 [ 編輯] ^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 中国湖泊科学数据库. [2012-06-30]. ( 原始內容 存檔於2013-09-21). 外部連結 [ 編輯] 白石湖的衛星遙感照片 [永久失效連結] 分類 : . 湖北湖泊.

  3. 碧山巖俯臨台北盆地,白天站在廟前平台,可見蜿蜒的淡水河,近處可見鯉魚山、牌樓外左側為白石湖吊橋。 山腳下的梯田全景。 夜晚眺望 台北盆地 , 臺北101 、 圓山大飯店 及 臺北松山機場 觸目可及,車陣川流不息;另可眺望南港、台北東區的夜景。

    • 簡介
    • 路線
    • 沿途相片集
    • 外部連結

    臺北市大地處自2018年開始規劃串連整合臺北盆地周圍親山步道及行山徑,成為環繞臺北盆地天際線的臺北大縱走步徑。這也促成了臺北大縱走的前身——臺北「南縱走(長23公里)」及「北縱走(長69公里)」的誕生。後來整段路線改分七段,並改稱為現有名稱。 2021年,新增第八段路線,經景美溪、新店溪及淡水河沿途各河濱公園自行車道,使得臺北大縱走之八段路線形成一條八字型環狀路線,一至五段、第八段北段及第八段延伸線構成北方環線,五至七段、第八段南段及第八段延伸線構成南方環線。

    活動柱

    臺北大縱走步徑沿途設有12座活動柱,供民眾拍照留念用,這12座活動柱分別對應一個字,合起來則可組成一句完整的句子。這12座活動柱分別位於: 1. 臺:劍潭山老地方觀機平台(位於第五段) 2. 北:貴子坑拓印亭(位於第一段) 3. 東:七星山東峰(位於第三段) 4. 西:七星山主峰(位於第三段) 5. 南:大溝溪親水公園(位於第四段) 6. 北:風櫃口涼亭旁(位於第三段、第四段) 7. 大:大屯山觀測站平台(位於第二段) 8. 縱:大屯山南峰(位於第二段) 9. 走:大屯山西峰(位於第二段) 10. 壯:九五峰(位於第六段) 11. 遊:指南宮纜車站外綠光平台(位於第七段) 12. 趣:樟樹步道彩雲亭(位於第七段)

    手拿牌

    臺北大縱走步徑沿途設有16個活動柱,供民眾拍照留念用,這16個手拿牌每段有2個,分別為每段上的風景,這16個手拿牌分別位於: 1. 第1段:圖案為忠義山登山口,手拿牌位於忠義山登山口、二子坪生態池導覽牌旁 2. 第2段:圖案為海芋田小油坑,手拿牌位於頂湖海芋步道、大屯主觀景台 3. 第3段:圖案為擎天崗的牛牛,手拿牌位於擎天崗中央步道、七星主活動柱 4. 第4段:圖案為白石湖的吊橋,手拿牌位於白石湖吊橋、圓覺瀑布 5. 第5段:圖案為老地方觀景台,手拿牌位於老地方觀景台、文間山觀景平台 6. 第6段:圖案為九五峰一零一,手拿牌位於九五峰、馬蹄型觀景台 7. 第7段:圖案為彩雲亭魯冰花,手拿牌位於樟樹步道彩雲亭1樓、指南宮千階步道終南亭 8. 第8段:圖案為社子島斜張橋,手拿牌位於社子大橋社子島端單車道、馬場町公園飛機意象往中正橋的河邊欄杆上

    藍帶

    1. 第八段(含延伸線)(動物園站-關渡站) 1. 道南河濱公園。 2. 古亭河濱公園。 3. 馬場町紀念公園,攝於2005年。 4. 馬場町紀念公園,攝於2016年。 5. 臺北市野雁保護區/華江雁鴨自然公園。 6. 大稻埕碼頭。 7. 大稻埕碼頭日落。 8. 社子島與社子大橋。 9. 關渡自然公園。 10. 關渡碼頭夜景。

    臺北市政府工務局大地工程處-休閒遊憩主題網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臺北大縱走路線圖(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4. 碧潭吊橋之結構為雙塔式吊橋,是臺灣日治時期第一座由臺灣人設計與施工的橋梁,也是已知為全世界僅存的長跨距鎢鋼球軸承吊橋,其中橋體由兩條主索穿過橋塔塔頂鞍座,在橋塔間承掛上下游兩側各94支垂吊索,垂吊索下接橋面。

  5. 湖風景區 是位於 台灣 雲林縣 古坑鄉 東部山區的一處旅遊景點。 其名得自於當地聚落「 樟湖 」 [1] [2] 。 該地區的凹地呈圓形湖狀,又因大多在海拔500公尺以上,昔日遍佈樟樹、盛產 樟腦 ,故而得名 [1] [2] 。 樟湖十六景 [ 編輯] 樟湖風景區內景點計有十六處,又稱「 樟湖十六景 」 [3] [4] : 該十六處景點散佈在清水溪橋西北面至石橋山莊附近、海拔300公尺至800公尺之間山區,面積約16平方公里 [2] [4] 。 1999年發生 921大地震 後,巨仙大石、璉寶石、寶島池、清水幽美谷等四處景點受損或消失,靈泉騰蚊、長青瀑布、神仙休浴地、天長瀑布、三川幽流五處則因道路受損,情況不明 [3] 。 化石展示館 [ 編輯]

  6. 湖橋為麥帥橋建造前,松山與內湖之間唯一的人行橋梁。 內湖吊橋由於年久失修,存有潛在危險因素;因此,於1978年9月起,改建為水泥橋,1980年1月完工,命名為「港墘橋」。1992年間,為配合「基隆河整治計畫:截彎取直工程」需要而被拆除 [4]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