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5月30日 · 不過在大家緊盯氣象預報的同時,有許多人身體「比氣象局還準」,因為只要關節一痛就知道要下雨了。 營養師張宜臻建議,面對氣候轉變導致的關節痛,可以透過飲食來改善,多補充含維生素B、C、D、K的食物,能改善疼痛與腫脹感。

  2. 2022年4月7日 · 不過春天的氣候還不穩定,中央氣象局表示將有新一波鋒面要來報到,提醒民眾別急著把冬衣收起來! 醫師也呼籲,即使白天漸漸轉熱,但早晚溫差變化大,應慎防腦中風危機!

    • 變天「身體就變氣象台」?對抗天冷肌肉關節痠痛,物理治療師教3招改善:越不動越會痛。撰文 |郭美懿。日期 |2023年02月24日。分類 |疑難雜症。圖檔來源 |達志(示意圖非當事人)
    • 牽拉運動。牽拉可以放鬆肌肉、進而改善疼痛。由於斜方肌、腓腸肌、股四頭肌等肌肉容易緊繃,導致肩頸、小腿、膝蓋痠痛,建議做這些肌肉群的牽拉運動,可以有效改善。
    • 有氧運動。而天冷除了容易造成關節疼痛,也有部分原因是因為寒冷造成活動量降低,使得血液堆積在下肢靜脈,不但無法有效將組織內部的廢物代謝掉,造成感覺異常或影響外觀之外,還會有持續的下肢無力、腫漲與酸麻感,連帶靜脈曲張的問題也將會越來越嚴重。
    • 電暖器和空調機選擇。如果房間內只有部分區域需要提高室溫,建議使用電暖器,但電暖器的耗電量比熱空調機高出3倍以上,所以在較大房間範圍內,才建議使用暖氣機,這時更能省電。
    • 選擇正確位置放熱。多數人使用電暖器,都是對著自己的身體吹,其實只能短暫 取暖;如果冷空氣從窗邊透進來的,最好將電暖器放在窗戶旁,才可以把冷空氣變暖,把房內空氣變暖,才能較長時間保暖。
    • 選擇正確的運轉模式。打開熱空調機時,很多人為了節省電費,而轉到「微風模式」,其實反而會讓 電費增加。想讓室溫達到18℃,最佳的空調使用法是用「自動模式」,讓室溫上升到理想溫度,這會比較省電費。
    • 風扇的輔助。如果發現開了暖爐、熱空調還是冷,可以使用風扇來調節。黃軒醫師解釋,這是因為暖爐擺在地上,釋放出的熱空氣會上升,導致熱空氣都往上跑,房間裡還是很冷。
  3. 2020年12月17日 · 中央氣象局發佈入冬新低溫特報,創健健康管理陳建志院長提醒,秋冬為肺部疾病的好發季節,不只是因為病毒活躍,再加上呼吸道黏膜受到冷空氣刺激,抵禦病毒能力會下降,容易發生感冒、肺炎、慢性支氣管炎等。

  4. 2023年6月8日 · 劇烈活動前先看氣象預報,注意水分調控 蘇彥伯提醒,心肌梗塞症狀主要是胸悶、胸痛,疼痛可以連到肩膀、後背、或是頸部,同時伴隨頭冒冷汗、喘不過氣等等,嚴重時會造成低血壓休克、甚至是心臟發生心律不整或心臟停止而昏厥或猝死。

  5. 2024年3月20日 · 吳芝穎提醒,這類人要特別留意症狀變化,像是孩童常見的黴漿菌感染,有「行走的肺炎」之稱,主要感染部位在肺部,但也會影響上呼吸道,包括出現感冒症狀、咳嗽、發燒、喉嚨痛等,部份病人精神及活動力不太受影響,若在感冒期間症狀加重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