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台灣中油 是 台灣 規模最大的 石化能源 公司,其事業版圖橫跨 石油 與 天然氣 的探採、 煉製 、 產品 行銷 等完整 供應鏈 。 2020年美國雜誌 財富世界500大 企業評比第409名 [6] ;原名 中國石油 [註 1] ,成立於1946年,2007年2月因 台灣正名運動 更名 [7] ,同時兼顧台灣民眾慣用之「中油」稱呼。 歷史 [ 編輯] 成立及遷往臺灣 [ 編輯] 中油大樓正門. 位於 桃園市 龜山區 的國光發電廠. 位於 桃園市 龜山區 的中油桃園煉油廠.

  2. 台灣中油 是 台灣 規模最大的 石化能源 公司,其事業版圖橫跨 石油 與 天然氣 的探採、 煉製 、 產品 行銷 等完整 供應鏈 。 2020年美國雜誌 財富世界500大 企業評比第409名 [6] ;原名 中國石油 [註 1] ,成立於1946年,2007年2月因 台湾正名运动 更名 [7] ,同時兼顧台灣民眾慣用之「中油」稱呼。 歷史 [ 编辑] 成立及遷往臺灣 [ 编辑] 中油大樓正門.

  3. 台湾中油 是 台湾 规模最大的 石化能源 公司,其事业版图横跨 石油 与 天然气 的探采、 炼制 、 产品 行销 等完整 供应链 。 2020年美国杂志 财富世界500大 企业评比第409名 [6] ;原名 中国石油 [注 1] ,成立于1946年,2007年2月因 台湾正名运动 更名 [7] ,同时兼顾台湾民众惯用之“中油”称呼。 历史 [ 编辑] 成立及迁往台湾 [ 编辑] 中油大楼正门. 位于 桃园市 龟山区 的国光发电厂. 位于 桃园市 龟山区 的中油桃园炼油厂.

  4. 《 石油通訊 》,簡稱 石訊 ,為 台灣中油公司 的企業刊物,1951年7月創刊發行,鉅細靡遺的記載了中油公司在臺灣的發展,是研究臺灣 石油化學 工業的重要文獻資料。 《石油通訊》由「石油通訊編輯委員會」編輯、臺灣中油公司出版,2003年12月起紙本與電子版同步發行,目前單期發行量10000本。 [1] 《石油通訊》記錄中油業務發展,扮演勞資溝通的橋梁,多次榮獲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 優良刊物獎。 [2] 參考文獻 [ 編輯] ^ 政府出版資料回應網 [永久失效連結] ^ 中國石油公司石油通訊編輯委員會. 《五十年來之中國石油公司》. 1996. ISBN 9789570078220. 政府出版資料回應網. 中華民國出版期刊指南系統. 許雪姬著,遠流出版,台灣歷史辭典.

  5. 台中液化天然氣接收站 ,又稱 第二液化天然氣接收站 、 台中液化天然氣接收站港 、 台中液化天然氣廠 ,簡稱 二接 , 台灣中油 天然氣事業部,於2004年9月開始籌建、2009年7月正式商轉之 液化天然氣 接收站 [1] ,地點位於 台灣 台中港 。. 此站主要功能除供 ...

  6.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台中液化天然氣接收站 ,又稱 第二液化天然氣接收站 、 台中液化天然氣接收站港 、 台中液化天然氣廠 ,簡稱 二接 , 台灣中油 天然氣事業部,於2004年9月開始籌建、2009年7月正式商轉之 液化天然氣 接收站 [1] ,地點位於 台灣 台中港 。 此站主要功能除供應 台電公司 旗下之發電廠,如 大潭發電廠 。 同時亦供應部分民生用天然氣。 沿革 [ 編輯] 背景 [ 編輯] 中油於2003年7月取得 大潭發電廠 的供氣合約,且位於高雄的 第一天然氣接收站 距離台灣中北部較遠,因此開始籌建本站。 此站興建時,主要是接收來自 卡達 的天然氣,預計供氣效率為400 噸 /小時。 [2] 施工 [ 編輯]

  7. 2024年4月8日 · 台湾发生大停电,肇因台湾中油供气陆管操作错误,误关天然气供气管线的关断阀,导致大潭电厂机组1到6号机组全部跳脱,发电量顿时少438.4万瓩,全各地传出停电消息;最后经济部长李世光因停电事故已请辞获准。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