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6年11月15日 · 收治他的台南市立醫院眼科主治醫師王琳煜表示,頭部外傷造成第六對腦神經麻痺,若是單側性約72%會在6個月內自行恢復,若是雙側性則僅約12%會自行恢復,因此通常建議患者先觀察6個月,若6個月後斜視及複視仍未恢復,才考慮手術治療。

  2. 2016年3月5日 · 顏面神經麻痺多半突然發生,常在兩天內症狀逐漸顯現,而在發病前,可能有類似感冒或其他病毒感染的情形。 其症狀多為半邊臉部肌肉無力、表情怪異、眼角和嘴角歪斜、眼睛閉不緊、臉上抬頭紋消失,可能會影響說話及吞嚥,有時還會出現耳後疼痛、聽覺敏感、味覺異常及淚液減少的情形。 顏面神經麻痺的藥物治療,應在症狀發生3天內開始口服類固醇;若是疱疹病毒感染引起,可併用抗病毒藥物。 若眼睛無法緊閉,照護上需注意,白天使用太陽眼鏡、人工淚液,夜晚則用眼藥膏、眼罩,以免眼睛乾澀及異物入侵;另外也需注意臉部保暖及口腔清潔。 儘早治療,可預防併發症與後遺症。 復健可以減緩不適症狀,促進顏面神經功能恢復,減少後遺症。 熱療:以熱敷或紅外線進行熱療,促進血液循環。

  3. 2014年12月12日 · 視力突模糊…原來是腦瘤壓迫視神經. 小兒神經外科醫師周育誠和少女胡舒喻指出她顱咽管瘤很靠近腦幹,已經壓迫視神經造成視力模糊。. (記者蔡淑媛攝). 2014/12/12 19:00. 〔記者蔡淑媛/台中報導〕視力突然模糊找不到原因要注意!. 16歲少女胡舒喻去年國三 ...

  4. 2016年12月20日 · 80歲黃媽媽左下肢水腫半年多,吃了利尿劑後,並沒有改善,所以她自行加重利尿劑的劑量後,反而因為高劑量利尿劑,腎功能逐漸變差。進一步檢查才發現是左下肢靜脈栓塞,經抗凝血藥物治療後才慢慢消腫,停用利尿劑後,腎功能也慢慢恢復正常。一般民眾常覺得自己的手腳或臉部腫脹,就會 ...

  5. 2019年3月10日 · 第1期:在膝窩處或大腿處有血管變粗,或有小小細細的彎曲血管浮現,此時腿部較會有疲倦感,易痠、痛。 第2期:血管變形的程度較第1期嚴重,且範圍大,痠、硬、脹、麻、腫、痛等症狀交替或同時出現。 第3期:大腿靜脈血管已較為浮起且彎曲,有蘿蔔腿,腿部曲線不正常,腳踝內側出現蜘蛛絲血管,常有痠、硬、脹、麻、腫、痛症狀。 第4期:大腿至小腿皆有靜脈血管浮起,腿部皮膚明顯變色、粗糙易癢,冬天會掉皮屑,小腿有發熱、發炎、發紅現象,以及腿部腫脹、易抽筋等症狀。 第5期:形成靜脈皮膚炎、潰瘍,雖可治癒但需花費較長時間及耐心。

  6. 2014年11月29日 · 頸部腫塊可能原因為「發炎」(細菌病毒感染、淋巴結腫、肉芽腫等)、「良性腫瘤」、「惡性腫瘤」3種。 通常發炎腫塊會有壓迫痛,而腫瘤反而常不痛不癢而容易被大家輕忽。

  7. 2015年7月13日 · 內視鏡即可診斷者:如慢性鼻竇炎、鼻息肉、鼻腔腫瘤等,因症狀嚴重,較易診斷,也是最常見原因。 內視鏡不易看出異常,但可由電腦斷層掃描診斷者:如單一鼻竇感染(黴菌或細菌引起)、侷限性鼻竇感染或深部鼻竇腫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