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土石流及大規模崩塌防災資訊網是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提供的土石流緊急應變平台,提供土石流警戒預報、防災監測資訊、土石流防治知識等服務,讓民眾及時掌握土石流災害的發生與防範。

  2. dmap.ncdr.nat.gov.tw › 1109 › disaster-topics3D災害潛勢地圖

    (1)發生部:多半為崩塌發生區,為主要土石、料源生產區。 (2)流動部:崩塌的土石混合水往下流動,流動過程中,粒徑大的土石在上面。 (3)堆積部:水流夾帶土石最後堆積及停留的區域,通常以扇狀中間高兩側低的方式分佈。

  3. 土石流 (德語: Murgang ),亦稱 泥石流 (英語: Mud-and-stone flow 、 mud and rock flow 或 mud-rock flow )或 泥流 (英語: Mud flow ),是指在 山 區或者其他溝 谷 深壑,地形險峻的地區,因為 暴雨 、 雪暴 或其他 自然災害 引發,為泥土、石頭等與大量的水混合後,受重力作用,沿著斜坡或 山溝 滑動的現象。 成因 [ 編輯] 在某些地區,地勢險峻而且土質疏鬆,由於長時間的大雨或者暴風雨而不斷沖刷泥面,造成山體 滑坡 。 土石流的形成需要三個基本條件 [1] : 坡度20~30度便於集水集物的適當 地形. 上游堆積有豐富的鬆散固體物質. 短期內有突然性的大量 流水 來源. 分布範圍 [ 編輯]

  4. 土石流是一種飽含泥、砂、礫及巨石等物質與水之混合物,以重力作用為主,水流作用為輔的一種高濃度且流動快速的兩相流(two-phase flow),具有明顯或至少可以辨識的坑溝流路,其下游側經常有舌狀或耳狀淤積段,且淤積段前緣有巨大石礫聚集。

  5. 每到颱風季節,土石流即成為人人聞之色變的坡地災害代名詞。. 事實上,土石流是一種自然現象,人類無法控制其完全不發生,但若能將土石流潛勢溪流影響範圍內之民眾於災前提早疏散,落實避災、減災等相關措施,則絕大多數土石流災害都是可以預防 ...

  6. 形成土石流的基本要件,包括上游所堆積豐富的土石材料、適當的地形、坡度以及足夠的水分。 在地質條件不穩定的山坡地,有許多風化後形成的大小石塊、泥砂、土壤,經由山崩、地滑與落石,而堆積在河谷或坡腳;這些土石材料,因位處傾斜的山麓斜坡上, 若遇上豪雨帶來充沛雨量,在水流無法有效排出的情況下,土、石與水混合後,就會因重力順坡下滑,而形成破壞力無遠弗屆的土石流。 土石流發生徵兆. 當土石流三個主要發生原因一成立(雨量多、土石多及坡度多等「三多」),土石流便可能發生。 以下是發生前的徵兆和可能的造成原因。 土石流與一般挾砂水流之區別. 典型土石流扇狀地 (資料來源:修改自土砂災害與防治,2017) 土石流分類方式.

  7. 土石流(Debris flow),或稱土石流,是指在 山區 或者其他溝谷深壑,地形險峻的地區,因為 暴雨 暴雪 或其他 自然災害 引發的攜帶有大量 泥沙 以及石塊的特殊 洪流 。. 土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質容量大和破壞力強等特點。. 發生土石流常常 ...

  8. 連結. 重要公告. 2021/11/01 因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取消集會活動人數上限,11月9日「優質自主防災社區認證授證典禮」及「土石流及大規模崩塌災害防救業務講習」,敬邀各位蒞臨現場參與,報名日期延長至110年11月4日 (星期四)下午5時。. (點此進入報名網頁 ...

  9. 土石流與大規模崩塌災害. 台灣是由菲律賓海板塊及歐亞大陸板塊擠壓形成的高山島嶼。. 山高、坡陡、地狹、土薄、雨驟、水急、風狂、溪淺,就是台灣地理環境的寫照。. 在台灣,高度在100公尺以上的山坡地占全島面積的2∕3以上,若以「爬升高度除以水平 ...

  10. A:土石流,是指泥、砂石、礫石及巨石等固體堆積物和水混合後,受到重力作用的影響,沿著斜坡或河道、溝渠等路徑,由高處流到低處的自然現象。 Q3、土石流發生的原因?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