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雲林縣

    台灣

    29°23°
    28°C
    • Thursday
      29°23°
    • Friday
      31°23°
    • Saturday
      陣雨
      32°25°
    • Sunday
      陣雨
      33°26°
    • Monday
      雷雨
      32°26°
  2. 3 天前 · 雲林縣大部分位處臺灣西部的 嘉南平原 上,地形平坦,氣候溫和,主要產業為農漁業及糖業,為臺灣農業大縣之一,有「農業首都」之稱 [2] 。 在臺灣西部各縣市中其工商業規模較小,境內的 第六套輕油裂解廠 為臺灣規模最大的石化工業區,產值達2兆新臺幣,為雲林縣生產總額的主要部分,並約佔全臺灣GDP的一成 [3] 。 由於早期中央政府的 重北輕南 政策,以致該縣至今仍以臺灣糧倉及第六套輕油裂解廠為主要帶給人們的印象 [4] 。 地方特產方面,有 文旦 、 柳丁 、 茂谷柑 、雲頂 茶 、 酸菜 、 西瓜 、 木瓜 、 甜瓜 、 軟枝楊桃 、 濁水溪 米 、 醬油 等,山區的 古坑鄉 則因盛產 咖啡 ,而發展出 古坑咖啡 特色產業。 縣名緣由 [ 編輯]

  3. 交通部中央氣象署 (中文簡稱 氣象署 或 中央氣象署 ,英文簡稱 CWA )是 中華民國政府 的 地球科學 專責機構,負責 氣象 、 氣候 、 海象 、 地震 、 天文 等項目之觀測及預報業務,除了向公眾發布 氣象預報 、 海象預報 (英语:Marine weather forecasting) 與地震測報之外,也是災害性天氣預報( 颱風 警報、 豪雨 特報、 強風 特報、 低溫 特報等)發布、以及 中華民國 《 氣象法 》規定之氣象業務辦理機關。 沿革 [ 编辑] 1941年7月1日, 國民政府 在 重慶 成立「 中央氣象局 」,直屬於 行政院 [1] ,管轄全國的氣象、 地震 觀測業務,並接受 內政部 委託編制 國民曆 。

    • 成因
    • 定義
    • 出現規律
    • 相關研究

    梅雨(台灣)/華南前汛期盛期

    每年5月中旬至6月中旬,來自北方的冷空氣與從南方北上的暖空氣匯合於華南地區,形成華南准靜止鋒。

    梅雨(江淮—日本)

    大約到了6月中旬,暖空氣勢力增強,准靜止鋒北移至江淮—日本一帶,成江淮滯留鋒(又稱為梅雨鋒)。由於來自南方的暖空氣夾帶大量水氣,當遇上較冷的氣團時,便會產生大量對流活動。由於這段時間冷暖空氣勢力相若,以致形成滯留鋒面停留在上述地區。

    台灣

    中華民國中央氣象局泛稱5月到6月為梅雨季,但氣象學者出於研究需要,對於入梅(梅雨開始)與出梅(梅雨結束)的日期就有較嚴謹規範。 目前較被廣泛接受的定義為:連續四天以上降雨。四天的平均日雨量超過9毫米的第一天(日雨量9毫米是台灣北部地區五、六月的氣候平均日雨量),即為「入梅」的日期;而滿足上述條件的最後一個梅雨個案的次一天,即為「出梅」的日期。根據以上標準,梅雨期間可以有不下雨的日子,也可以是雨量較少的日子。例如5/15~20分別下了10、0、15、10、5、10毫米,則5/17就是入梅時間(因為5/16沒有下雨)。 根據氣象局針對1949~2016年梅雨季所做的統計,在台灣,平均在5/17入梅、標準差為7天(也有說法是5/15或16,因統計時間不同),因此5/10~5/24之間入梅都算正常。大尺度環流特徵梅雨監測是看水平、垂直風切值何時同時轉負為正,通常同時出現正值時就是梅雨季強降雨期開始的時候。水平風切即氣旋式風切,通常在此季節就是指鋒面低壓系統。「巴士海峽的氣壓減去華南地區氣壓」,意味這之間的氣壓分布是否具有西風分量,代表在兩區域間(即台灣周遭),存在一條鋒面或低壓氣旋系統,...

    中國大陸

    在中國大陸,梅雨是唯一一個擁有國家監測標準的雨季(另5個雨季,即華南前汛期、西南雨季、東北雨季、華北雨季、華西雨季均只有氣象行業標準)。根據GB/T 33671-2017《梅雨監測指標》,中國大陸梅雨共分為江南區(Ⅰ)、長江中下游區(Ⅱ)與江淮區(Ⅲ)3個區域。江南區平均梅雨期為6月9日~7月10日(31天);長江中下游區為6月14日~7月16日(32天);江淮區為6月23日~7月14日(21天)。每年3個區域中最早的入梅日作為當年「梅雨季節」的開始,最晚的出梅日作為「梅雨季節」的結束(綜合來說,平均的「梅雨季節」起訖時間即為6月9日至7月16日)。

    正常

    梅雨開始的日子稱為「入梅」或「立梅」,結束那天為「出梅」或「斷梅」。梅雨開始的時間,大致上緯度越高則時間越晚。臺灣梅雨季節大約是在5月中旬入梅,6月中旬出梅。長江中下游地區平均每年6月中旬入梅,7月中旬出梅。日本本土大約在6月上旬入梅,7月中下旬出梅。但具體時間各地有所差異,高緯度的地區,如日本東北地方,出梅日和第一道鋒面報到的入秋日往往只差幾天。

    為了解梅雨鋒面系統如何帶來豪雨,以改進天氣預報的技術、減少災害的損失,行政院國科會自1983~1993年間推動了為期十年的「台灣地區中尺度實驗」(TAMEX:Taiwan Area Mesoscale Experiment)計畫,並邀集國內外近百位科學家,針對梅雨鋒面、中尺度對流天氣系統以及地形效應,於1987年五月一日~六月三十日在台灣及鄰近海域進行13次海陸空聯合的密集觀測實驗,隨後並進行5年的後續科學研究。 經過了將近15年,在學術界與作業單位共同努力及合作之下,除了更加了解梅雨期的中尺度天氣系統和過程以外,也有系統的在國內外一流的學術期刊中發表將近百篇研究論文,最後更進一步將科學研究成果轉化成改進預報作業的方法與技術,中央氣象局現行使用的「即時天氣預報系統(WINS)」的建立就是其中...

  4. 工具. 風級和相應風速(單位為 節 )的關係. 蒲福氏風級 (英語: Beaufort scale或Beaufort wind force scale ,又名 蒲福風級 、 蒲氏風級 )是英國科學家 法蘭西斯·蒲福 ( Francis Beaufort )於1805年根據 風 對地面物體或海面的影響程度而定出的風力等級。 按強弱,將風力劃為「0」至「12」,共13個等級,即目前 世界氣象組織 所建議的分級。 後來到1950年代,隨著人類的測風儀器持續發展進步,使量度到自然界的風實際上可以大大地超出了12級,於是就把風級擴展到17級,即共18個等級。 不過,世界氣象組織航海氣象服務手冊採用的分級只是0至12級,擴展的13至17級並非建議分級。 [1]

  5. 天氣圖上暖鋒的標誌. 日本氣象廳 發布的天氣圖,時間是2017年1月21日, 日本 和 西太平洋 上各有一個帶有暖鋒的 鋒面氣旋系統. 在 氣象學 中, 暖鋒 是指由 暖氣團 占據主導作用並向冷氣團一側移動的 鋒 ,是冷暖 氣團 之間的過渡區域。. 由於冷暖氣團之間的 ...

  6. 2024年4月29日 · 雲南省 ,簡稱 雲 或 滇 ,因 清代 境內有 迤東道 、 迤西道 、 迤南道 三迤,故又簡稱 迤 ,是 中華人民共和國 西南部邊疆地區的 省份 ,省人民政府駐 昆明市 五華區 華山南路78號。 雲南省總面積約39萬平方公里,占全國面積4.11%,在全國各省級行政區中面積 排名第8 。 總人口4858.3萬(2020年常住人口),占全國人口3.35%,排名 第12名 。 與雲南省相鄰的省區有 四川 、 貴州 、 廣西 、 西藏 ,雲南省與三個國家相鄰: 緬甸 、 寮國 和 越南 。 此外,從地圖上看, 北回歸線 從該省南部橫穿而過。 雲南是 直立人 重要的活動地之一,生活在距今170萬年前的雲南 元謀猿人 ,是迄今為止發現的中國乃至亞洲最早的直立人。 詞源 [ 編輯] 主條目: 雲南的名稱.

  7. 2013年9月22日 · 列表為 中華民國 交通部中央氣象署 發佈警報的 颱風 列表。 表格說明 [ 編輯] 颱風名稱 [ 編輯] 中央氣象署對颱風的中文譯名。 侵臺路徑 [ 編輯] 警報期間 [ 編輯] 從發佈警報到解除警報的期間。 [3] 近臺強度 [ 編輯] 颱風靠近 臺灣 時的強度,共分為 輕度颱風 、 中度颱風 、 強烈颱風 及 超級強烈颱風 (簡稱 超強颱風 ) [註 1] 。 近臺近中心最低氣壓 [ 編輯] 颱風靠近臺灣時,近中心最低氣壓 氣壓值 [3] ,數字越低則颱風強度越強。 [4] 近臺近中心最大風速 [ 編輯] 颱風靠近臺灣時,10分鐘平均風速的 每秒公尺 數 [3] 為最大風速。 近臺7級風暴風半徑 [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