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5月17日 · MindyLi. 2021/05/17. 線上學習 、 數位學習 、 教育 、 台北 、 線上課程 、 防疫 、 遠距教學 、 新北 、 遠端學習 、 三級警戒. 自製專題. 宣布停課後,家長們是否頭痛怎麼讓孩子跟上學習的進度,或是要找些辦法來消耗孩子整天悶在家的精力嗎? 這 5 個線上學習平台提供你選擇! 本土疫情持續升溫,今天是雙北地區升至第三級警戒區的第一個平日。 本日上午台北市、新北市共同緊急宣布,即日起公私立高中職、國中小、幼兒園、補習班及課後照顧中心至 5 月 28 日皆停課,或是遠距上課不到校。 而家長可因應子女照顧請「防疫照顧假」,是否支薪視個別勞資協商狀況而定。 這則消息無疑對雙北地區的家長們而言,是顆震撼彈。

    • 現象(1) Youtuber 如何變紅
    • 現象(2): 優質又能普及的內容還不夠多
    • 現象(3) 遊戲類佔前 50 名的 1/4,其中 Minecraft 仍是最受歡迎的遊戲
    • 現象(4)從流行歌翻唱到出單曲
    • 現象(5) Youtuber 的議題影響力
    • 現象(6) 貓好受歡迎,自成一類
    • 現象(8) 一個頻道紅了以後,會加開副頻道
    • 現象(9) 出片時間可以很快

    最近有些好友在談泛科學 vs 理科太太。發現,人人心中都有個理科太太紅的理由(笑),雖然我是覺得這兩個不大好拿來對比。 我後見之明的理由是:理科太太特別抓到了一群看了會分享的女性觀眾,願意分享這樣比較優質的影片(有知識+自己相信朋友也會共鳴+談吐接近自己)。 另外,如果觀察許多社群服務能快速成長,常是靠 15–35 歲的女生活躍用戶分享,我覺得這走向放到理科太太的影片來看的話,理科太太的影片就很像親子教養文章,很容易勾起女生想分享。像我就在 facebook 分享過這支影片: 回頭問女兒,除了聽我說過,她怎麼知道理科太太的?她說:「一直出現在我 YouTube 首頁,而且她跟其他 YouTuber 合作拍片。」 雖然我覺得理科太太有點像自己先有了病毒擴散效果 (viral) 了才開始找其他 ...

    現在很多當紅的 YouTuber 拍的仍是較簡單的內容,生活閒聊、玩桌遊吵吵鬧鬧也錄一集、甚至是自殘、話題特別譁眾取寵的內容,我是覺得只要稍微用心製作過的節目,即使是搞笑的或遊戲直播,都仍有很大的收視成長空間。 「阿滴英文」(#2) 在1月11日晚上超越 200 萬訂閱,超過蔡阿嘎(#3),現在台灣排行第二,僅次於「這群人」(#1)。我覺得阿滴也是個以「優質」和「富教育性」作為形象包裝的生活類頻道,至少他們有盡力偷渡一些好內容給觀眾。以家長角度來看,算樂意讓小孩看。突破 200 萬訂閱直播當晚,我們根本無法連線看影片,大概 loading 太大了! 200 萬訂閱是什麼樣的數字概念呢?全台有近 1/10 的人有「訂閱」頻道喔。真的是很驚人的數字耶。

    直播:阿神(#4)、鬼鬼(#38)、巧克力(#23) 這些遊戲實況主,除了有時會講出比較讓家長緊張的擦邊球,我覺得遊戲內容都算不錯,就是對話常在及格邊緣。 我基本上對這些轉播 Minecraft 或 Switch 遊戲/電玩內容還算支持的,有時候也滿希望直播主夾帶一些能讓小孩學習的內容進影片。 覺得這位媽媽想太多了嗎?其實還好喔!像巧克力有用 Minecraft 裡面的指令教玩一些程式: 喵哈會用繪圖軟體示範畫貼圖,玩 Minecraft 時也會示範一些畫作,好比在 Hypixel 玩像素畫。 在我家每個月還有個重頭戲,每個月第三個週二的 Minecraft UHC 大賽。我女兒是巧克力粉,巧克力和大約 20 個台灣的實況主,會在每個月的第三個禮拜二連線打 Minecraft UHC,這個比...

    這些知名的 YouTuber 許多也有在翻唱流行歌,甚至好幾位都自己在 YouTube 發單曲。 有專做翻唱的 YouTuber,如:Ariel 蔡佩軒可以有 50 萬訂閱,這群人(#1)的超瞎翻唱也是很經典。 而其他滴妹(#25)、小玉(#7)、魚乾(#14)、聖結石(#6)、放火(#8)也都出了自己的單曲,還都拍專業 MV。聖結石光「真的不想嘴」就有 28M 的 view,滴妹十月底出的單曲「最好的樣子」也有 2.5M 的 view,而且 MV 男主角還是蔡凡熙!來想想,你覺得是滴妹比較紅,或是蔡凡熙比較紅呢? 恐怕許多年輕人認識的明星 YouTuber 多於傳統媒體出身的明星,很可能 Z 世代會唱 YouTuber 的歌勝過傳統出道方式的歌星。

    女兒有次主動問起我有關同婚公投的事,因為黃氏兄弟邀請上百位 YouTuber 合唱這首彩虹,挺婚姻平權。 像貓咪頻道黃阿瑪的主人也特地錄過一集支持婚姻平權,因有粉絲(家長)留言:「這樣要怎麼教小孩」說要退訂的,他們特地再拍一支影片表達支持婚姻平權。 從這事件,我感到 YouTuber 在年輕人的議題影響力大於我們想像。

    好多 YouTuber 專門拍貓:像「黃阿瑪的後宮生活」女兒買了好幾本黃阿瑪的書,跟同學們去年早早就預購了黃阿瑪 2019 的掛曆。「好味小姐」也是個非常療癒的頻道,專門拍攝貓相關影片,特別是她拍非常精緻、非常搞剛製作貓咪鮮食的影片,簡直超越製作人類食物的美感,影片目的在販售貓咪鮮食。 而且養貓的 YouTuber 好多:魚乾、菜渣、呱吉、滴妹、巧克力、舞秋風、阿晉、bubu chacha、喵哈、邦妮、NyoNyo ..

    以前的偶像團體單飛好像是很大的新聞,現在這些 YouTuber,如果是團體,旗下成員常在另闢個人新頻道,即使個人 YouTuber 也會將不同屬性的影片拆到新頻道。 我對各 YouTuber 拆分頻道的做法背後原因不了解,推測好處是,可以建立多品牌經營,未來有不同的發展彈性,或可以更最佳化廣告或業配收入。 像這群人(#1) 有多開兩個「這群人私生活」、「這群人廣告娛樂」,成員也開了「展榮展瑞」(#40)、「茵聲」、「尼克」等頻道。阿滴英文多開了「滴妹」(#25)。 蔡阿嘎加開「蔡阿嘎 Life」(#30)、他兒子「蔡桃貴」,聖結石還有老婆的頻道「聖嫂 DoDo」(#36),巧克力加開「巧克力 Live」等等。 所以有時候不是單看單一 YouTuber 排行的訂閱和 View 來觀察他的影響力...

    相較傳統媒體通常是大組織,推出內容都需要時間規劃。現在許多 YouTuber 可以做到很快速的出片時間,如「舞秋風」(#21) 一天出三片,「巧克力」(#23)一天出兩片,一天出一片的也都有。雖然許多快速出片的是遊戲影片,但這樣的速度應該已經是很熟練的團隊在製作產出內容。 如果我們都是看好未來自製影音節目仍會繼續成長,那影片編輯、前製後製、能快速將網路數據做成分析的人才還會持續有需求。 最後,我想簡單從這些觀察中預測,怎麼樣的內容還會有新市場: 我猜適合上班族的市場比學生市場還有空間成長:抒壓、稍有知識性、能培養新興趣而感到正能量,可能是學習語言、運動等生活的幸福感相關的,或是介紹國外具專業的趨勢、流行話題,讓下班後的生活輕鬆又能感到自己進步的內容。或幫助父母放心讓不同年齡層小孩觀看的影片。...

  2. 2024年2月1日 · 2024 年第一場美國大型科技公司聽證會上,微軟與 X(前 Twitter)、Snap 等公司都站出來表態支持《兒童線上安全法》(Kids Online Safety Act,KOSA),不過包括 Meta、Discord、TikTok 等公司卻迴避了這項問題。. 為什麼 KOSA 會引起爭議?. KOSA 目前尚未成為真正生效 ...

    • Sisley
  3. 2018年4月23日 · 2015 年, YouTube 曾推出一款目標受眾為兒童的 APP YouTube Kids,一直以來和 YouTube 網站一樣,都是使用演算法推薦內容。 但演算法推薦並沒有達到該公司的預期,為了防止推薦演算法為兒童推薦不適合觀看的內容, YouTube 已經決定用人工選取內容的方法代替演算法推薦,並重新思考如何使用推薦演算法 ...

  4. 2021年5月21日 · 台灣疫情逐漸升溫,全台防疫警戒升至第三級,也在 18 日時發布全國各級學校及公私立幼兒園停課的消息,5 月 19 日至 6 月 28 日停止到校上課,各校改以線上教學的方式進行。 孩子開始全天候的待在家,家長不免要擔心課業進度是否會落後,以及否有足夠的線上資源可以彌補這段閉關期的學習需求? 除了校方提供以及 線上教學平台的資源 外,因應碎片化的閱聽人體驗時代來臨,家長也可嘗試以「App」作為數位學習的好幫手! 本篇將針對國、高中以上的學子,介紹適合使用的 App,這些應用程式家長也非常適合跟著一起使用,不只培養親子關係,也能跟著孩子一同學習新知、提升生產力,接軌後疫情時代的數位思維。 推薦閱讀:停課怎麼辦? 針對學齡兒童的 5 大線上學習平台介紹. 自主學習,掌握進修節奏.

  5. 2021年5月23日 · 台灣的疫情爆發越來越多家長開始在 Podcast 平台上尋找有沒有可以陪伴孩子的聲音節目也讓兒童型的 Podcast 節目快速竄紅本文介紹了排行榜前幾名的熱門節目!#趨勢,【科技防疫與數位轉型】,兒童,podcast,疫情 (podcast-for-kids)

  6. 2024年1月25日 · 法新社提到領先全美進行這方面治療的賓州費城兒童醫院Children's Hospital of Philadelphia今天在聲明中表示這項里程碑為世界各地因基因突變而聽力損失的患者帶來希望。 由於單一基因存在極為罕見的異常,達姆出生時就「極重度失聰」。 費城兒童醫院耳鼻喉科臨床研究主任傑米勒(John Germiller)表示:「聽力損失的基因治療是我們聽損領域的醫師和科學家 20 多年來一直努力的方向,現在終於實現了。 他說:「雖然我們對患者進行的基因治療是為了矯正一個非常罕見的基因異常,但這些研究或許有助未來用在導致兒童聽損的超過 150 個其他基因一些地方。 醫院聲明說,自達姆接受單耳治療近 4 個月以來,聽力已改善到僅有輕度到中度的聽損,他「確實是有生以來第一次聽到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