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5年10月1日 · 【臨床症狀】臨床症狀為漸進式發作,包括:微燒、倦怠、流鼻水、喉嚨痛、乾咳、由無痰轉為膿性痰或含血絲的痰,以及前額頭痛。 【治療方式】治療只需使用紅黴素、袪痰劑即可。

  2. 陳俊仁指出,當家中孩子出現發燒、咳嗽、流鼻水、喉嚨痛等感冒症狀,有時候並不是簡單的感冒而已,細菌所引起的咽喉炎、鼻竇炎及肺炎等疾病,也會有相似症狀。

  3. 感冒通常是病毒感染居多,較不易造成喉嚨及眼睛癢,且感冒多由喉嚨開始,全身痠痛、發燒……大約五至十天就痊癒。 至於過敏,通常是先打噴嚏,接著流清鼻水,最後鼻塞,在避免過敏原後症狀即可緩解。

  4. 2015年11月3日 · 楊又霖指出,許多藥廠都推出依症狀來區分的不同系列感冒,目前市售感冒,大致可分為綜合感冒類、止咳化痰類、鼻炎類等三種,各有許多不同的成分與廠牌;而劑型則可分為錠劑、膠囊、糖漿、粉劑、熱飲等多種選擇。

  5. 除了鼻塞、流鼻涕、咳嗽以外,常出現發燒、喉嚨痛的症狀。 當感冒病毒入侵身體後,免疫系統通常就會啟動防禦機制,多數孩子經過5~7天,不適症狀就會逐漸緩解;少數情況如孩子的年紀較小或抵抗力較差,就可能會引發繼發性的細菌感染,像是肺炎 ...

  6. 鼻咽炎即是一般感冒,最常見的症狀是咳嗽、流鼻涕、喉嚨痛、發燒等,蕭建洲主任解釋,到了後期咳嗽時可能挾帶一些濃痰。 另外,食慾也會變得不好,甚至有腹瀉情形,因為病毒感染腸胃,亦即腸胃型感冒。

  7. 家庭醫師的處方,大多是舒緩症狀的藥物,例如阿斯匹靈(治療發燒和痠痛)、泰諾(Tylenol,治鼻塞)、可待因(codeine,止咳)、danzan(消炎)、抗組織胺劑(antihistamines,治鼻塞或流鼻涕)。 此外,抗病毒的藥物如克流感(Tamiflu)和瑞樂沙(Relenza)也可減慢病毒在人體中的擴散速度,舒緩症狀。 東方療法漸受重視. 西醫雖然普遍受到民眾接受,不過已有少數病人發現,目前仍屬另類療法的傳統中醫,療效似乎更為周全,因而轉向中醫求診的病人日見增多。 我們深入觀察西醫療法,會發現西醫的目的只在舒緩症狀,亦即所謂的「治標」。 相對於以中國哲學為基礎的傳統中醫,在診斷和治療方面,似乎另有獨到之處,醫師處方不僅治病,而且會調養身體,以維護長期而全面的健康。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