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1. 券( 銀本位 ) [ 編輯] 為最早期版本的臺灣銀行券。 其面額有:1897年(明治30年)9月29日,發行之壹圓券,12月25日之伍元券,1900年(明治33年)12月3日發行伍拾元紙鈔,2月5日之拾元券。 此時因距臺灣銀行6月之成立僅3個月,時間匆迫,券的圖案未另行設計,直接採用日本券圖案,僅修改顏色與文字;也並非按券面額大小依序發行 [3] 。 2. 金券( 金本位 ) [ 編輯] 為改造券發行後的弊端,1903年(明治36年)9月16日,由總督府建議將券改為與日本所流通相同的金券。 1904年(明治37年)7月1日發行壹圓金券,8月26日伍元券,1906年(明治39年)8月1日再推拾元券。 券的圖案未另行設計,直接採用日本券圖案修改顏色與文字 [4] 。

  2. 新臺幣 ,現今常簡稱 臺幣 ,於1949年6月15日起發行 流通 [1] ,是 中華民國 現行的 法定貨幣 。 當時定位為限定 臺灣 使用的 區域貨幣 ,今日則在整個中華民國有效統治區域( 臺澎金馬 )均可流通使用。 新台幣原始發行機構為 臺灣銀行 ,2000年起由 中央銀行 收回負責。 新台幣的基本單位為 圓 (常取同音字簡作 元 ),輔幣為角、分,10分為1角,10角為1圓 [2] 。 貨幣代碼採行 ISO 4217 標準編為 TWD , 符號 為 NT$ [3] 或 NTD ,並使用NT$100 [4] 、NTD100 [5] 之類方法表示(中間無 空格 )。

  3. 舊臺幣是指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於1946年民國35年授權委託臺灣銀行於臺灣發行的鈔券正式名稱為「臺幣兌換券」當時相對於日治時期的「臺灣銀行券」而稱為新臺幣後來因為1949年民國38年6月15日發行了「新臺幣」而稱為舊臺幣

  4. 新臺幣原始發行機構為 臺灣銀行 ,2000年起由 中央銀行 收回負責。. 新臺幣的基本單位為 圓 (常取同音字簡作 元 ),輔幣為角、分,10分為1角,10角為1圓 [2] 。. 貨幣代碼採行 ISO 4217 標準編為 TWD , 符號 為 NT$ [3] 或 NTD ,並使用NT$100 [4] 、NTD100 [5] 之類方法 ...

  5. 舊臺幣是指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於1946年民國35年授權委託臺灣銀行於臺灣發行的鈔券正式名稱為臺幣兌換券」,當時相對於日治時期的臺灣銀行券而稱為新臺幣後來因為1949年民國38年6月15日發行了新臺幣」,而稱為舊臺幣

  6. 第五套橫式新臺幣鈔券的特色是書寫方式由左至右的西化式中文書寫方式(貳拾圓及伍拾圓硬幣除外),替代原本從由右至左的傳統中式書寫方式而發行銀行亦自臺灣銀行改為中央銀行

  7. 版別: 華二版 ( 頁面存檔備份 ,存於 網際網路檔案館 ),年版:民國61年(1972年),券尺寸 (毫米):163 X 69。. 於民國61(1972)年10月9日發行,. 於民國91(2002)年7月1日停用。. (此券為華二版,計有A、B、C、D等4個組別。. 底紋採多色隔色印刷及正反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