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李登輝 (1923年1月15日—2020年7月30日), 中華民國 農業學者、政治人物,曾任 中華民國總統 、 中國國民黨主席 。 在 臺灣日治時期 出生於 臺北州 淡水郡 三芝庄 ,為 福佬客 ,即改說 台語 的原 客家族群 。 李登輝是第一位出生且成長於臺灣的 中華民國 國家元首及首位臺籍中國國民黨主席,亦在1996年成為首位全國 公民直選 產生的總統。 李登輝在12年的總統任期內進行了一連串的政治改革,統稱 寧靜革命 ,因此被外界認為是落實 臺灣民主化 之重要推手 [3] 。 生平 [ 編輯] 早年經歷 [ 編輯] 源興居. 年輕時學習 劍道 的李登輝. 李登輝(右)與其兄李登欽,1943年(昭和18年)。 當時李登輝就讀 臺北高等學校 三年級,李登欽為警察學校學生. 家庭 [ 編輯]

  2. 李登輝 (1923年1月15日—2020年7月30日), 中華民國 農業學者、政治人物,曾任 中華民國總統 、 中國國民黨主席 。 在 臺灣日治時期 出生於 臺北州 淡水郡 三芝庄 ,為 福佬客 ,即改說 台語 的原 客家族群 。 李登輝是第一位出生且成長於臺灣的 中華民國 國家元首及首位臺籍中國國民黨主席,亦在1996年成為首位全國 公民直選 產生的總統。 李登輝在12年的總統任期內進行了一連串的政治改革,統稱 寧靜革命 ,因此被外界認為是落實 臺灣民主化 之重要推手 [3] 。 生平. 早年经历. 源興居. 年輕時學習 劍道 的李登輝. 李登輝(右)與其兄李登欽,1943年(昭和18年)。 當時李登輝就讀 臺北高等學校 三年級,李登欽為警察學校學生. 家庭.

    • 家庭
    • 簡介
    • 軼事

    1926年出生的曾文惠出身於淡水郡地主家庭,李登輝曾說:「我太太她們家的土地是當時淡水郡內最多的,是有三千石粟仔(稻穀)的地主,有幾百甲的土地。」祖父曾石岳生於清咸豐九年(1859年),在日治初期曾任三芝區長(1896年至1897年),大正六年(1917年)迎接舊臺北大天后宮官祀媽祖神像,建三芝福成宮,大正九年(1920年)地方改制後出任三芝莊協議會員。大正十三年(1924年)出任三芝莊長,同時出任淡水副業利用販賣組合監事。曾石岳與李登輝祖父李財生是世交。曾石岳文學造詣較淺,需仰賴李登輝祖父李財生的文筆,兩家故有世交,仕紳李家的次男,娶有錢的曾家次女,也成為當地人津津樂道的事。 父親曾慶餘生於1901年,大正十一年(1922年)淡水中學畢業後出任三芝莊役場書記,之後出任小基隆信組專務理事、三...

    1926年3月31日,曾文惠出生於淡水郡石門庄。小學時曾就讀蓬萊公學校。昭和十三年(1938年)考入臺北第三高等女學校(今臺北市立中山女中)。:48第三高女畢業後,曾文惠考入臺北女子高等學院(今國語實小校址),畢業後任職於台灣銀行營業部。:50在二次大戰時因為盟軍轟炸,被日本人疏散到三芝,擔任小學代課教師。:53 曾文惠拒絕了許多醫師家庭的求婚,相親後,選擇了家中世交的李登輝,並透過就讀成功中學的弟弟曾文雄傳遞兩人的情書,譜出戀曲。1949年2月9日,曾文惠與當時為台大農經系助教的李登輝結婚,婚後育有一男二女。 李登輝赴美就讀康乃爾大學時,曾文惠曾一度陪同赴美。:96 1960年李登輝遭警總約談時,曾文惠親眼目睹了李登輝遭警總人員帶走。:103 1982年,長子李憲文因鼻咽癌病逝,李憲文留下...

    曾文惠曾於國史館口述史中說,小時候在家門口哭,正好相命先生經過,看了她的面相後,對她母親講:「你不要看這個囝仔喔!她以後是『一品夫人』。」 後來李登輝的祖父也曾經拿曾文惠的八字去向其他算命師驗證,確實是一品夫人之命。

  3. 寧靜革命 是指 中華民國政府 在 臺灣 於1980年代後期起的一連串 政治 改革 及 民主化 運動,由時任 中華民國總統 兼 中國國民黨主席 李登輝 所主導 [1] 。 這場運動並沒有發生 流血衝突 、 革命 顛覆、外國入侵或是軍事政變,而是透過修改 憲法 以及 國會 改革來進行,因而得「寧靜」之名,前後歷經了約二十年。 該改革是在於1949年 中華民國政府遷臺 以後由 中國國民黨 長期執政實施 威權統治 的背景之下進行。

  4. 繁體. 工具. 2020年7月30日19時24分( 臺灣時間 ),前 中華民國總統 兼 中國國民黨主席 李登輝 因 敗血性休克 和 多重器官衰竭 在 臺北榮民總醫院 去世,終年97歲( 虛齡 98歲) [1] 。 其遺體於23時移至臺北榮民總醫院懷恩堂 [2] 。 中華民國政府 於 臺北賓館 設置「故李前總統緬懷追思會場」,共4.3萬人次前往悼念。 [3] 8月19日, 中華民國總統府 公告,李登輝 告別禮拜 在9月19日舉行於 真理大學 大禮拜堂,由家屬、治喪大員、政要、國際友人等參加,同時在 淡江中學 設立李登輝告別式「國民會場」供民眾參加,並進行現場直播。 10月7日,李登輝安葬於 國軍示範公墓 特勳區 [4] 。 背景 [ 編輯]

  5. 其他人也問了

  6. 李登輝答:「中華民國從1912年建立以來一直都是主權獨立的國家又在1991年的修憲後,『兩岸關係定位在特殊的國與國關係』,所以並沒有再宣佈台灣獨立的必要。 」德國時間1999年7月25日21時整,德國之聲的英語衛星頻道向全世界播放專訪內容,而文字內容則刊登在德國的《周日世界報》。 歷史 [ 編輯] 從1949年開始,由 中國國民黨 領導的 中華民國政府 (以下簡稱國府)敗退轉進 台澎金馬 後,國府與 中國大陸 的 中國共產黨 領導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 處於敵對隔絕狀態。 同時,兩岸政府皆宣稱擁有全中國主權,是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即 一個中國 。

  7. 李登輝是史上首位進入美國的中華民國時任 國家元首 ,也是美國與中華民國斷交後首位訪美的時任元首。 這次訪問因此被認為是 中華民國外交 上的一大突破使李登輝在中華民國政壇的聲望高漲使其在接下來的 總統大選 中獲勝。 但這次訪問也造成中華民國與 中華人民共和國 間的緊張關係升高,被部分人士認為是引發1996年 台海飛彈危機 的主要原因之一。 歷史背景. 外部圖片链接. 1994年決定不下飛機的李登輝,穿著一件休閒襯衫未打領帶在飛機上接見美國在臺協會理事主席白樂崎,作為抗議。 1994年,總統 李登輝 訪問 中南美洲 及 非洲 ,過境美國 夏威夷 ,成為中華民國與美國斷交後,首位訪美的臺灣總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