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輪擋又稱 車輪擋 、 輪胎三角墊 ,是一種用於 交通工具 的安全器材,是 車輛 停放時,放置於 輪胎 和地面之間,增加輪胎的與地面之間的阻力,防止車輛意外滑動導致事故發生,在大型 貨車 和坡道停車輪胎三角墊作用尤為重要, 在中國大陸,新版交通安全文明駕駛中明文規定在坡路停車,需要放置輪胎三腳墊 [來源請求] 。 材質 [ 編輯] 輪胎三角墊的材質一般為: 鋼鐵 , 木材 , 橡膠 ,ABS工程塑料。 隨著新材料的開發,輪胎三腳墊使用的材質還在發生變化,如MC尼龍等。 鋼鐵:鐵質輪胎三角墊加工容易,造價便宜,鐵質三角墊容易劃傷輪胎,鐵的摩擦係數比較小,一般作為家用小型轎車上所使用,使用範圍比較小。

  2. 可動心道岔 (英語: swingnose crossing/moveable point frog )是一種用於消除道岔尖軌處可能造成損壞和噪音的「有害空間」的鐵路 道岔 裝置。 固定道岔 [ 編輯] 在普通鐵路道岔上,如果車輪角度出現一分誤差(例如二十分之一),就會在尖軌處走向錯誤方向。 此問題限制了道岔的最大通行時速。 此外,普通道岔尖軌處的過大間隙在路軌上形成了一個薄弱點,重軌列車轉向架必須通過這十厘米的間隙,且僅由在翼軌上的車輪踏面支撐全車。 此舉會嚴重撞擊導軌,造成鋼軌變形、磨損或二者同步。 這種損壞極易擴散到車輛其他部位(包括車輪)並產生可能使人厭惡的噪音。 在交通繁忙的地方,維修損壞的設備也可能是一個問題。 直向開通時的可動心道岔. 側向開通時的可動心道岔.

  3. 輪擋 ,又稱 車輪擋 、 轮胎三角垫 ,是一種用於 交通工具 的安全器材,是 车輛 停放时,放置于 轮胎 和地面之间,增加轮胎的与地面之间的阻力,防止車輛意外滑動導致事故发生,在大型 货车 和坡道停车轮胎三角垫作用尤为重要, 在中國大陸,新版交通安全文明驾驶中明文规定在坡路停车,需要放置轮胎三脚垫 [來源請求] 。 材质 [ 编辑] 轮胎三角垫的材质一般为: 钢铁 , 木材 , 橡胶 ,ABS工程塑料。 随着新材料的开发,轮胎三脚垫使用的材质还在发生变化,如MC尼龙等。 钢铁:铁质轮胎三角垫加工容易,造价便宜,铁质三角垫容易划伤轮胎,铁的摩擦系数比较小,一般作为家用小型轿车上所使用,使用范围比较小。

    • 威斯汀豪斯驅動裝置
    • 賽雪龍彈簧驅動裝置
    • Aeg-克萊諾夫彈簧驅動裝置
    • 比亞恩基驅動裝置
    • 內格里驅動裝置
    • 法內利驅動裝置
    • Bbc彈簧驅動裝置
    • 阿爾斯通浮動盤式驅動裝置
    • 義大利國鐵浮動盤式驅動裝置
    • 亨舍爾-阿爾斯通驅動裝置

    1900年代,美國西屋電氣公司發明了第一種輪對空心軸驅動裝置——威斯汀豪斯驅動裝置(Westinghouse quill drive),一組雙轉子牽引馬達安裝在底盤式機車的底盤上,同心套裝在車軸外面的空心軸通過抱軸承支撐在雙轉子牽引馬達的機座上,驅動裝置中的大齒輪固定安裝空心軸的一端,大齒輪通過伸入到車輪輻條間的彈簧聯軸器與輪對(英語:Wheelset (rail transport))相連,而在空心軸另一端的盤形端面法蘭亦有相同形式的彈簧聯軸器。 彈簧連軸器是由六個相隔60°布置的捲簧(英語:Coil spring)及夾爪組成,當輪對轉動時其中一邊車輪的彈簧受壓,而同一輪對另一邊車輪的彈簧受拉。此外,由於底盤的彈性位移、車輪轉動時的離心力作用、通過曲線時的輪對偏斜等原因,彈簧聯軸器的應力作...

    1920年代,瑞士賽雪龍公司(英語:Société Anonyme des Ateliers de Sécheron)(SAAS)在威斯汀豪斯驅動裝置的基礎上,設計出經過改良的賽雪龍彈簧驅動裝置(Sécheron-Federantrieb)。這種驅動裝置使用了三組雙彈簧元件,代替威斯汀豪斯驅動裝置的六個獨立捲簧,每組雙彈簧元件通過一個固定彈簧支座與空心軸相連,並通過兩個外側支座與車輪相連。 與威斯汀豪斯驅動裝置相比,由於每個車輪的固定彈簧支座數目由六個減少至三個,加上彈簧聯軸器的結構更為緊湊,使其能夠安裝在直徑較小的車輪上,這樣除了有利於縮短固定軸距和機車長度外,還可以減輕屬於簧下重量的輪對重量,另外亦能夠降低由於動軸相對於空心軸的偏心以及離心力所造成的彈簧附加應力。在這種驅動裝置當中,每個...

    雖然賽雪龍彈簧驅動裝置大大簡化了威斯汀豪斯驅動裝置的結構,但是仍然未能解決因車輪旋轉產生離心力作用致使彈簧受彎的缺點。為了儘可能消除由離心力造成的附加扭轉應力,並且使彈簧在車輪兩個迴轉方向都均衡受壓,德國AEG公司的機械工程師沃爾特·克萊諾夫(Walter Kleinow,1880年—1944年),於1925年研製了第一種採用彈簧套筒的輪對空心軸驅動裝置,稱之為AEG-克萊諾夫彈簧驅動裝置(AEG-Kleinow-Federtopf-Antrieb)。 空心軸兩端法蘭上利用螺栓安裝了六個彈簧支座,每個支座設有一組連接車輪輻條的彈簧套筒裝置;彈簧套筒由一個捲簧和兩個套筒外殼組成,套筒兩端端面與車輪輻條上的壓板緊貼,所有可相互滑動的部件包括套筒及壓板都經過淬火處理。當車輛起動時支座壓緊彈簧套筒的...

    1920年代,義大利國家鐵路工程師朱塞佩·比安奇(英語:Giuseppe Bianchi (engineer))(Giuseppe Bianchi)在威斯汀豪斯驅動裝置的基礎上,設計了一種採用鋼板彈簧(英語:Leaf spring)作為聯軸器的驅動裝置,並以設計者名稱命名為比亞恩基驅動裝置(La trasmissione Bianchi)。在裝備這種驅動裝置的電力機車上,空心軸兩端法蘭盤上相隔60°布置著六個彈簧支座,分別使用螺栓固定著六組鋼板彈簧,每組彈簧在車軸上由兩個滾子支撐,滾子與彈簧端部有一定的間隙,當車輪轉動時彈簧與其中一個滾子貼靠,使鋼板彈簧受到彎曲並產生緩衝作用,以補償空心軸與車軸之間的相對位移。 而運用在電聯車上的比亞恩基驅動裝置則與電力機車略有不同,由於電聯車車輪直徑及輻條...

    比亞恩基驅動裝置有一個明顯的缺點,就是鋼板彈簧在空間尺寸最小的夾緊部位承受最大的應力,因而對彈簧的使用壽命造成不利影響。1930年代末,義大利國鐵工程師費迪南多·內格里(義大利語:Ferdinando Negri)(Ferdinando Negri)對比亞恩基驅動裝置作出改良,將每組鋼板彈簧支撐在兩個與其端部平行的插銷之中,而插銷插入到車輪的輪輞和輪轂上;空心軸兩端法蘭盤上設有由兩個平行滾子組成的爪輪,支撐在鋼板彈簧的中部。這種設計被稱之為內格里驅動裝置(La trasmissione Negri o "foglie libere")。 內格里驅動裝置最初被安裝在一台屬於第二生產批次的義大利國鐵E.428型電力機車上進行試驗,隨後又被應用於第四批次的E.428型電力機車,以及大多數的E.63...

    法內利驅動裝置(La trasmissione Fanelli)是由義大利國家鐵路工程師馬里奧·法內利(Mario Fanelli)設計,既可以使用於彈性軸懸式驅動裝置,又可以使用於架懸式驅動裝置。這種驅動裝置是在瑞典通用電機公司(ASEA)的橡膠盤式彈性軸懸驅動裝置基礎上發展而來,採用由六個相隔60°布置的特殊圓形橡膠盤組成的彈性聯軸器,橡膠盤用硫化和夾緊的處理方法,分別與空心軸兩端法蘭及車輪輪心相連,牽引馬達輸出的扭矩通過小齒輪、大齒輪、空心軸、橡膠盤傳遞到車輪。1940年代,法內利驅動裝置首先被應用於第四生產批次的義大利國鐵E.428型電力機車(204~242號機車);到了1950年代後期,許多早期生產的E.428型電力機車也改裝法內利驅動裝置,以取代使用鋼板彈簧的比亞恩基驅動裝置。其...

    1940年代,瑞士勃朗-包維利股份公司(BBC)在AEG-克萊諾夫彈簧驅動裝置的基礎上,發明了將彈簧套筒直接安裝在大齒輪內的結構形式,稱之為勃朗-包維利彈簧驅動裝置或BBC彈簧驅動裝置(BBC-Federantrieb)。牽引馬達完全安裝在轉向架構架上,大齒輪通過滾動軸承安裝在一截短空心軸套上,該空心軸套與牽引馬達機座連成一體而不能隨車軸轉動;大齒輪心中部設有六組彈簧套筒,彈簧套筒通過六個傳動臂爪與車軸上的傳動盤相連;牽引馬達輸出的扭矩通過小齒輪、大齒輪、彈簧套筒、傳動臂爪、傳動盤傳遞到車輪。當車輛運轉時因路線振動衝擊產生大齒輪與車軸間的相對位移,由傳動臂爪在大齒輪心彈簧孔中產生的相應位移而抵消。 這種結構形式沒有轉動的空心軸,是最為簡單的輪對空心軸驅動裝置,其優點是將受磨損作用的彈簧套筒與...

    1920年代,法國阿爾斯通公司發明了第一種採用連杆關節機構的輪對空心軸驅動裝置,稱之為阿爾斯通浮動盤式驅動裝置(La transmission Alsthom à anneau dansant)。這種驅動裝置由齒輪副、空心軸、四連杆浮動盤機構組成,大齒輪壓裝在空心軸的其中一端,空心軸兩端各有兩個主動銷,齒輪端的主動銷設置在大齒輪上,另一端的主動銷裝在空心軸法蘭盤上,主動銷通過四連杆浮動盤機構連接車輪。早期的浮動盤機構曾經使用三平面關節聯軸器,兩對連杆以彼此相隔180°的方式對角設置,每對連杆由兩根以90°相互垂直設置的連杆組成,其中一根連杆端部與大齒輪或空心軸上的主動銷鉸接,另一根連杆端部則與車輪上的從動銷鉸接,兩對連杆的兩個鉸接點通過一個環形的浮動盤相連。這種驅動裝置最早被使用於1928年...

    1950年代初,義大利國家鐵路(FS)與菲亞特公司參考阿爾斯通浮動盤式驅動裝置,研製了同樣使用三平面關節聯軸器的浮動盤式輪對空心軸驅動裝置(La trasmissione ad albero cavo ed "anello danzante"),兩種驅動裝置的差異在於浮動盤與連杆的連接方式。大齒輪壓裝在空心軸的其中一端,空心軸兩端法蘭盤上各有兩個主動銷,主動銷穿過車輪心並通過四連杆浮動盤機構連接車輪;連杆及浮動盤機構設置在車輪的外側,每對連杆機構由兩根互相垂直的連杆組成,兩對連杆機構以彼此相隔180°的方式對角設置,浮動盤與連杆的連接點位於兩根對置連杆的中間點,而不像阿爾斯通驅動裝置那樣位於兩根連杆的鉸接點。 1954年,義大利國鐵將浮動盤式驅動裝置應用於一台E.434型電力機車(由例行的E...

    1960年代初,聯邦德國(西德)的亨舍爾公司在阿爾斯通浮動盤式驅動裝置的基礎上進行改良,設計出採用兩個彈性橡膠環、雙邊齒輪傳動的浮動盤式驅動裝置,稱之為亨舍爾-阿爾斯通驅動裝置(Henschel-Alsthom Antrieb)或亨舍爾連杆式驅動裝置(Henschel-Verzweiger-Antrieb)。這種驅動裝置的浮動盤不再直接與車輪相連,而是通過設置在車輪外側的兩個彈性橡膠環,兩個橡膠環之間使用16個套筒和16個螺栓連接起來,使用螺栓連接橡膠環與壓裝在車輪心上的中間環。牽引馬達輸出的扭矩通過小齒輪、大齒輪(座落在空心軸滾動軸承上)、主動銷及主動連杆、浮動盤、從動連杆及從動銷、彈性橡膠環、中間環傳遞到車輪;空心軸與車軸之間的最大垂直位移可達±35毫米,最大橫向位移可達±10毫米。 1...

  4. 麥克納姆輪 (英語: Mecanum wheel , 瑞典語 : Mecanumhjul ),也稱 艾隆輪 (英語: Ilon wheel , 瑞典語 : ilonhjul ),是一種 全向輪 ,因為由在 瑞典 麥克納姆公司 (Mecanum AB)工作的 工程師 本特·艾隆 (Bengt Erland Ilon,1923~2008)發明而得名 [1] ,在1972年11月13日 ...

  5. 道岔 [1] ( 英英語 : Point 、 美英語 : Switch 、日語: ポイント或転てつ器 )是用來轉換道岔進路方向的機構。 主條目: 鐵路軌道. 當 列車 欲轉換股道進入車站或調車場時,在軌道上必須有特殊佈置,以引導 車輪 輪緣順利通過,進入所指定的軌道,此軌道佈置稱為 轉轍器 和 轍叉 ,或直接稱道岔。 描述一組轉轍器時通常是包含兩根基本軌、兩根尖軌和軌距拉桿,扣件、頂鐵及限位器 (間隔鐵),一排岔枕及滑床板。 廣義會將轉轍機械及連接桿還有轉轍器標誌包括進來,共同歸算為號誌的養護設備。 道岔 (Turnout)在裝配時係將轉轍器部分、轍叉 (Crossing or Frog)及護軌部分和連接部分各自組裝,再用焊接或 魚尾板 (fish plate)接合而成。

  6. 香港繁體. 工具. 轉轍器. 示範轉轍器運作原理的動畫。 圖為一具右轉的轉轍器,從軌道A分二:軌道B(定位)和軌道C(反位) 道岔 [1] ( 英英語 : Point 、 美英語 : Switch 、日語: ポイント或転てつ器 )是用來轉換道岔進路方向的機構。 主條目: 鐵路軌道. 當 列車 欲轉換股道進入車站或調車場時,在軌道上必須有特殊佈置,以引導 車輪 輪緣順利通過,進入所指定的軌道,此軌道佈置稱為 轉轍器 和 轍叉 ,或直接稱道岔。 描述一組轉轍器時通常是包含兩根基本軌、兩根尖軌和軌距拉桿,扣件、頂鐵及限位器 (間隔鐵),一排岔枕及滑床板。 廣義會將轉轍機械及連接桿還有轉轍器標誌包括進來,共同歸算為訊號的養護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