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理性與感性作品音樂會》是台灣音樂人李宗盛的首張演唱會Live專輯,於2007年9月發行 [1]。2006年5月,李宗盛在台北開啟了「理性與感性」作品音樂會,後陸續巡演至深圳,香港,上海,北京,馬來西亞,南京,廣州等地 [2]。

  2. 理性與感性作品音樂會》是台灣音樂人李宗盛的首張演唱會Live專輯,於2007年9月發行 [1]。2006年5月,李宗盛在台北開啟了「理性與感性」作品音樂會,後陸續巡演至深圳,香港,上海,北京,馬來西亞,南京,廣州等地 [2]。

  3. 理性與感性作品音樂會》是台灣音樂人李宗盛的首張演唱會Live專輯,於2007年9月發行 [1]。2006年5月,李宗盛在台北開啟了「理性與感性」作品音樂會,後陸續巡演至深圳,香港,上海,北京,馬來西亞,南京,廣州等地 [2]。

  4. 其他人也問了

  5. 理性与感性作品音乐会》是台湾音乐人李宗盛的首张演唱会Live专辑,于2007年9月发行 [1]。 2006年5月,李宗盛在台北开启了“理性与感性”作品音乐会,后陆续巡演至深圳,香港,上海,北京,马来西亚,南京,广州等地 [2] 。

    • 背景
    • 音樂生涯
    • 個人生活
    • 演出作品
    • 外部链接

    家族

    李宗盛父親是熱河赤峰人,1938年入满洲国热河省立国民高等学校(今热河三中),1942年畢業留校任教,因东北1947年夏季战役,1947年6月跟隨赤峰縣政府撤退至遼寧錦州,得到赤峰翁牛特右翼旗旗长楊修純(蒙古名思钦朝克图)邀請約1948年去台灣。1940年代父親的兄長接手家族黑皮鋪「李有皮鋪」,因為父親的背景而有台属身分,1968年在文化大革命被關押96天,打成殘廢。父親抵台灣後,任教於自立長老會新北投教會小學,為北投巴賽族為族人辦的基督教小學。他結識了教會的創會長老(巴賽族)及其女兒(李宗盛母親)。父親後來在北投開設瓦斯行(即液化石油气罐商店)「长春煤气行」,母親是初中老師,父親在1981年或之前移民美國。

    早年

    李宗盛1958年7月19日生於臺灣陽明山管理局北投鎮(今臺北市北投區)。小時幫父親的店送瓦斯,他在1988年歌曲〈阿宗三件事〉專門提及。兒時的李宗盛夢想當木匠,但在接觸到吉他後愛上了音樂。在國中參加軍樂隊的李宗盛,報考了國立藝專卻慘遭兩科零分的失利,而這次挫敗激發他自學音樂的決心。 之後李宗盛就讀明新工業專科學校電機科,1975年在校期間,和江學世、張炳輝組成木吉他合唱團,並在1979年第三屆金韻獎校園民歌大賽獲得大專重唱組優勝。儘管小有成績,當時的李宗盛尚無法做到以音樂謀生;在日後的自傳式歌曲《阿宗三件事》中,他記錄了這段邊做音樂、邊幫父親送瓦斯的經歷。

    1982-1987:入行初期

    1982年,李宗盛加入拍譜唱片,首次以製作人身份為鄭怡打造專輯《小雨來的正是時候》;此專輯口碑銷量俱佳,其中李宗盛与郑怡合唱的《结束》成为李宗盛的成名曲,也由此開啓了他的音樂製作生涯。 1983年,為侯孝賢編劇的電影《油麻菜籽》創作了由蔡琴演唱的同名主題曲《油麻菜籽》;同年爲薛岳製作其首張個人專輯《搖滾舞台》。 1984年李宗盛加盟滾石唱片,第一個製作案便是張艾嘉的專輯《忙與盲》,包含同名主打歌《忙與盲》和《愛情有什麼道理》等;此專輯在藝術和商業上都大獲成功,成爲流行樂壇「概念專輯」的鼻祖。 1985年,為三毛作品《飛》、《七點鐘》等譜曲,收錄於專輯《迴聲-三毛作品第15號》中。 1986年1月李宗盛發行了首張個人專輯《生命中的精靈》,除同名曲《生命中的精靈》外,還收錄了其早年創作的第一首作品《一個人》,開創日後「李氏唱腔」的《寂寞難耐》,以及《開場白》《沒有人知道》《你像個孩子》等八首歌曲;這張專輯日後入選了台灣百佳專輯第五名。同年9月,滾石發行李宗盛爲潘越雲製作的專輯《舊愛新歡》,收錄《最愛》《小鎮醫生的故事》和兩人合唱的《舊愛新歡》等。 李宗盛在發掘周華健加盟滾石後,於19...

    1988年-2000年:金牌製作,音樂教父

    1988年,周国仪推出與陳淑樺合作的首張專輯《女人心》,收錄《那一夜你喝了酒》《別說可惜》等,成為打造陳淑樺「都會女子」 形象的開端。同年,30歲的李宗盛與香港DJ朱衛茵在台北舉行婚禮。 1989年,製作發行與陳淑樺合作的第二張專輯《跟你说,听你说》。除主打歌《夢醒時分》外,還收錄了兩人合唱的《你走你的路》等。該張唱片締造了華語唱片百萬張銷售記錄,成功將陳淑樺推上事業巔峰,也讓李宗盛有了「百萬製作人」的頭銜,成為滾石唱片的核心人物。同年發行《1984-1989李宗盛作品集》,收錄新作《和自己賽跑的人》等。同期先後爲好友趙傳寫出《我終於失去了你》和《我是一只小小鳥》兩首經典歌曲。同年與其他音樂人共同打造林強的首張台語專輯《向前走》,並獲得第3屆金曲獎最佳專輯製作人獎。 1991年,製作「娃娃」金智娟的轉型之作——以《漂洋過海來看你》為主打的專輯《大雨》。爲彌補製作經費不足,李宗盛賣了自己的賓士車,自掏腰包完成了專輯的後期錄製工作。同年,爲成龍打造首張個人專輯《第一次》,收錄了《明明白白我的心》《在我生命中的每一天》《壯志在我胸》等歌曲。 1992年,為張艾嘉製作以《愛的代價》為主打...

    2001年-2005年:離開滾石,移居大陸

    2001年,已在滾石唱片工作17年的李宗盛與其約滿後不再續約,舉家移居上海並成立了自己的音樂工作室。同年,爲周華健製作《忘憂草》專輯,收錄歌曲《有沒有一首歌會讓你想起我》和為歌迷創作的《你們》等。 2002年創立Lee Guitars手工吉他品牌,將主要精力放在吉他製作上。「製琴是我的心願、夢想,是一生的事。」李宗盛說,「我不知道到底能做到什麼程度,但如果我不做這件事,華人製琴師將在流行音樂史上缺席。」 2004年,李宗盛與林憶蓮的婚姻走到了盡頭。同年他遷居北京,在798藝術區創辦了「李宗盛手工吉他」作坊和「Acoustic House」音樂咖啡館。 2005年,受邀爲紀念中國電影誕生100周年製作的音樂劇《電影之歌》擔任音樂總監,總製作人和詞曲創作人。同年與老友周華健一起開啓「周李二人轉」巡回演唱會,爲即將舉辦的個人演唱會熱身。 2006年5月,48歲的李宗盛在台北舉行「理性與感性」作品音樂會。演出精選了他27年音樂創作生涯的經典曲目,引發觀衆強烈共鳴,後陸續巡演至深圳,香港,上海,北京,馬來西亞,南京,廣州等地。 2007年發行《理性與感性作品音樂會》專輯。 2008年7月,...

    80年代初,李宗盛與台灣民謠歌手郑怡交往。郑怡簽約滚石後,他以男朋友身份參與公司會議。1983年,郑怡的监制侯德健放下唱片工作,只身前往大陆,李宗盛接替成為郑怡監製,製作了1983年專輯《小雨来得正是时候》並與郑怡合唱他創作的歌曲〈結束〉,一炮而紅。兩人分手後,郑怡在1985年专辑《苏醒》中宣告重新开始,写下一段心情笔记:“爱的开始也许只需要心灵的激荡与契合,可是当要继续走下去时,就得要相当的耐心毅力,加上彼此的谅解及珍惜,才会成就永恒的爱。” 1985年,李宗盛为张艾嘉制作专辑《忙与盲》,并在电影《最想念的季节》中扮演一对夫妻,一度传出绯闻,但双方否认。 1986年,李宗盛推出第一张个人专辑《生命中的精灵》。2006年李宗盛在《康永当家》透露这张专辑是为了纪念一位不知名的女友,但並非郑怡。...

    電影

    1. 《一九零五的冬天》(1981年) 2. 《蹦蹦一串心》(1981年) 3. 《最想念的季節》(1985年) 4. 《心鎖》(1986年) 5. 《天崩地裂》(後改名《靈芝異形》)(1988年) 6. 《愛情麻辣燙》(1997年) 7. 《東成西就2011》(2011年) 8. 《十二生肖》(2012年) 客串演出

    電視劇

    1. 《江湖再見》(1991年) 客串演出 2. 《滾石愛情故事》(2016年)飾演 串燒店客人

    綜藝節目

    1. 2014年《星廚駕到第一季》评委

    李宗盛的博客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Lee Guitars(李吉他)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李宗盛(Jonathan Lee)的歷年專輯與介紹- KKBOX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6. 理性與感性 》(英語: Sense and Sensibility )是 英國 小說家 珍·奧斯汀 小說作品,於1811年首次發表。 劇情大綱 [ 編輯] 故事主要是環繞兩個女主角的遭遇,達斯伍(Dashwood)一家的兩姊妹,埃莉諾(Elinor)、瑪麗安(Marianne)性子截然不同,大姐愛蓮娜性格平穩,理性,穩重而不善於表達感情,恰恰代表了「理性」;反觀排行第二的瑪麗安,卻浪漫熱情而衝動,熱愛詩詞音樂,象徵「感性」。 離開諾蘭、邂逅愛德華 [ 編輯] 達斯伍太太跟她的三個女兒——埃莉諾、瑪麗安和瑪格麗特一直倚靠達斯伍先生的財產過活,然而,當達斯伍先生過世後,四人頓失經濟支柱。

  7. 2024年4月11日 · 理性與感性 》(英語: Sense and Sensibility )是一部由 英 美 合拍的 1995年電影 ,由 李安 執導,根據 珍·奧斯汀 1811年的 同名小說 改編。 女演員 艾瑪·湯普遜 編寫了劇本並飾演埃莉諾·達斯伍一角, 凱特·溫斯蕾 扮演埃莉諾的妹妹瑪麗安。 電影劇情圍繞達斯伍姐妹展開,雖然她們來自一個富裕的英國鄉紳家庭,但卻因故陷入貧困,迫使她們通過 婚姻 來獲取財政上的保障。 男演員 休·葛蘭 和 艾倫·瑞克曼 分別出演兩姐妹的追求者。 影片於1995年12月13日在美國上映,次年2月23日在英國發行。 製片人林賽·多蘭是奧斯汀小說長時間的粉絲,她聘請了湯普森來編寫劇本。 後者前後花了5年時間執筆編撰了多個版本,這期間她除本片外還參加了其它電影的製作。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