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11月8日 · 放下「種族」概念,把心敞開──我如何反省自己以往的種族歧視心理. 以前在台灣生活時,我幾乎不曾主動涉獵有關種族歧視或種族主義的議題,因為在台灣,我屬於多數的群體。. 然而自從搬到了德國生活,我的身分瞬間切換成了少數群體之一,我也 ...

  2. 2017年12月18日 · 也由於走過血淚歷史,美國將「種族歧視看得格外嚴重:除了在法庭判例上,個人、團體或企業若是針對少數族裔,進行歧視待遇或甚至言語攻擊,除了必定挨告(美國律師行業是很發達的),並多會被民事法庭判處高額賠償外,更會受到嚴重的輿論 ...

  3. 2021年3月1日 · 自從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在世界各地亞洲人遭受種族歧視的案例層出不窮,他們的遭遇包括肢體及言語的暴力威脅,被罵是「病毒」、「滾回中國」等等,這讓許多亞洲面孔的人在疫情期間備感焦慮、恐懼甚至憂鬱。. 2020年3月左右,疫情擴散至德國 ...

  4. 2023年7月7日 · 微歧視(Microaggression)顧名思義是種隱晦的歧視態度,因為其輕微、不明顯的特性,也是最不容易被察覺的歧視行為。 雖然微歧視普遍沒有直接的惡意與敵對,但仍對特定群體或個人產生負面影響。

  5. 種族歧視. 亞洲的歧視,並非來自壁壘分明的不同族群。 雖然我們的種族歧視問題和美國不一樣,但無論如何,我們討論的依舊是個醜陋的事實。

  6. 原住民族今日的弱勢處境,並非是民族發展的必然,而是土地殖民主義中政治問題的遺緒,否則台灣的整個族群關係與相關的配套政策,其用意就本末倒置了,國家組成的概念,將形成荒謬的「喧賓奪主」的戲碼。 《中華民國憲法》提及「中華民國人民,無分男女、宗教、種族、階級、黨派,在法律上一律平等」,但若就此對於所有種族採取一樣的政策跟行政措施,其實會形成「齊頭式的平等」。 究其原因,就是原住民族的政治處境以及文化歷史發展淵源與土地的關係,跟主流族群(漢民族、華人社群)在根本上截然不同。 因此對於不同民族(種族)要有不同的特別措施或法律制度,這是自詡為民主政治與人權掛帥的進步國家的必然建設。 九〇年代的修憲運動,當時也在《中華民國憲法》的 增修條文 當中,增列原住民族權利保障的條款。

  7. 2020年8月10日 · 最近關於種族主義的話題熱度不減,於是想在這裡帶大家從人類進化的角度了解一下這個問題,不同種族發展的差異源自於地理因素,了解這些也是為了防止民粹主義在我們中滋生。 --------------------------------------------------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