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邦克列 (英語: Bongkrek acid [1] )為一種強烈的 粒線體 呼吸 毒素 ,多於 穀物 、 椰子 、 食用 等食物受致病型 唐菖蒲伯克氏 汙染後由該所分泌生成 [2] [3] 。 它是一種熱穩定、無色、無味、高度不飽和的 三元羧酸 [4] ,其好發於室溫(22-33°C)、酸鹼值中性、含鹽量2%以下及發酵1-2天的脂質食物之中 [4] [5] ,15°C及以下低溫、短期保存及酸性環境可有效抑制。 邦克列毒性極強,只需1 毫克 即可致命,且無解藥只能採取 支持療法 ,因此死亡率可達40%以上 [6] [7] [8] 。 名稱 [ 編輯] Bongkrekic Acid 中國大陸的通用譯名「 米酵菌酸 」。

  2. 2023年9月18日 · 米酵菌酸 / 邦克列酸是一種由特定細菌產生的毒素這種細菌稱為 唐菖蒲伯克氏菌(Burkholderia gladioli) 。 主要在發酵過程中產生,尤其是在發酵不完全的穀物製品中,如玉米粉和椰子製品。 這種毒素對人體是非常危險的,因為它會破壞細胞內的粒線體,導致器官衰竭。 原本命名米酵菌酸,但因為並非由米酵菌所產生,為避免米製品被污名化,因次近日衛福部正名為「邦克列酸」。 米酵菌酸/邦克列酸容易存在哪些食物中? 穀物類製品或發酵品:河粉、腸粉、酸湯子、吊漿粑、年糕、玉米澱粉等. 薯類製品:粉條、甘薯面、寬粉、紅薯澱粉等. 木耳類:泡發後的黑木耳、白木耳。 椰子製品:如椰果、天貝. 這些食物如果保存不當,特別是在溫暖潮濕的環境中,就可能滋生唐菖蒲伯克氏菌,進而產生米酵菌酸。

  3. 2024年3月29日 · shutterstock. 2024-03-29 10:00. +A -A. 加入收藏. 信義A13寶林茶室中毒事件截至周四3/28晚間已累計18案例包含2死亡5重症衛福部次長王必勝晚間說明台大法醫研究進行解剖第一位39歲死者血液中驗出米酵菌酸」,這是台灣第一次驗出相關毒素由於台灣未曾有過這樣的案例讓不少民眾都在問該怎麼避免誤食含有米酵菌酸的食物隔夜便當會中毒嗎? 10種米酵菌酸可能存在的食物. 事實上,米酵菌酸可能存在的食物包括:腸粉、河粉、米線、濕米粉、濕冬粉、久泡木耳、久泡銀耳、涼皮、發酵玉米麵等,而重複加熱的飯、麵食,也都有可能存在。

  4. 2024年3月29日 · 米酵菌酸Bongkrek acid是一種粒線體毒素是由唐菖蒲伯克氏菌Burkholderia gladioli pathovar cocovenenans,B. cocovenenans)污染後由該菌所分泌生成,多附著於穀物、玉米、椰子等地。 米酵菌酸毒性猛烈,好發於室溫25度至38度,高溫高壓烹調也無法消毒。...

  5. 2024年3月29日 · 位於台北市A13遠東百貨美食街的寶林茶室近日發生多起民眾食物中毒事件造成兩人死亡多人病危法醫檢驗結果28日晚間出爐從死者血液中檢出罕見米酵菌酸Bongkrekic Acid),這是台灣首次檢出這項毒素米酵菌酸是什麼過去有發生過中毒事件

  6. 2024年4月10日 · 台大醫院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 李建璋在臉書發文 表示邦克列酸Bongkrekic Acid屬於粒線體毒素粒線體是人體細胞能量的直接來源粒線體急性損傷會造成猛爆性多重器官衰竭。 「這次很多病患剛開始是急性腸胃炎,很快出現多重器官衰竭,像是肝腎衰竭,甚至休克的狀況,專家第一個懷疑就是邦克列酸引起食物中毒,才會那麼危險、那麼毒,」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指出。 邦克列酸沒有安全劑量, 每公斤體重僅僅1.5毫克就可能致命 。 毒理學權威、台灣大學醫學院毒理學研究所教授姜至剛表示,中毒後在數小時到一天內就會發病,根據過去文獻,死亡率介於30%~100%。 邦克列酸(米酵菌酸)怎麼產生?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7. 2024年4月15日 · 近日沸沸揚揚的食物中毒致死案讓人相當驚恐更沒想到死者被證實驗出台灣首例邦克列酸(Bongkrekic Acid)所致,該毒性超強,有致命危險,在 ...

  8. 2024年3月29日 · 2024年3月29日. 信義A13寶林茶室中毒事件截至周四3/28晚間已累計18案例包含2死亡5重症衛福部次長王必勝晚間說明台大法醫研究進行解剖第一位39歲死者血液中驗出米酵菌酸」,這是台灣第一次驗出相關毒素由於台灣未曾有過這樣的案例讓不少民眾都在問該怎麼避免誤食含有米酵菌酸的食物?...

  9. 序言. 米酵菌酸. 工具. 邦克列酸 (英語: Bongkrek acid [1] )為一種強烈的 粒線體 呼吸 毒素 ,多於 穀物 、 椰子 、 食用菌 等食物受致病型 唐菖蒲伯克氏菌 汙染後由該菌所分泌生成 [2] [3] 。 它是一種熱穩定、無色、無味、高度不飽和的 三元羧酸 [4] ,其好發於室溫(22-33°C)、酸鹼值中性、含鹽量2%以下及發酵1-2天的脂質食物之中 [4] [5] ,15°C及以下低溫、短期保存及酸性環境可有效抑制。 米酵菌酸毒性極強,只需1 毫克 即可致命,且無解藥只能採取 支持療法 ,因此死亡率可達40%以上 [6] [7] [8] 。 名稱 [ 编辑] Bongkrekic Acid 中國大陸的通用譯名「 米酵菌酸 」。

  10. 中國大陸. 2010年代下半葉起中国大陆 爆發多起米酵菌酸中毒事件。 2018年7月,浙江金華一家庭因食用久泡黑木耳,3人中毒、1人死亡 [17] 。 2020年8月,廣東揭陽市惠來縣神泉鎮11位顧客在當地餐廳進食粿條後,先後出現嘔吐、腹瀉等疑似食物中毒症狀,1人死亡2人重症 [18] 。 2020年10月5日,黑龍江雞西市雞東縣12人家族聚餐,9名長輩因食用發酵逾一年的自製 酸汤子 而 全數死亡 [19] ,經過遺體解剖後驗出高濃度米酵菌酸 [20] [21] 。 事後中國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公告呼吁民众停止制作、食用酵米面类食品 [22] 。 2023年7月, 河南 永城市 兩名女子食用 涼皮 後一死一重傷 [23] [24] 。 莫三比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