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5月16日 · 從澳門到塞班. 澳門,2011年。 來自東北哈爾濱的一對母子,在賭城開始展露頭腳。 這年七月一家名為恒升的澳門賭場中介人公司正式營業這家公司的實際掌控者即是紀曉波家族紀曉波只有初中文化在澳門人稱小波”,他和母親崔麗傑早前通過放貸投資房地產和典當行等快速致富並在2009年前後成為了澳門的新移民。 恒升明面上的股東則為崔麗傑的妹妹崔麗梅。 賭場中介人俗稱“疊碼仔”,是澳門賭業龐大金錢流動的核心。 他們承包賭廳或為賭場拉來客源,然後從賭額中抽傭。 很多中介人同時也放貸給賭客,賭場提供的信貸額度或其他來源的資金通過中介人送到賭客手中,再轉化成賭桌上的籌碼,中介人從中賺取高息或參與洗錢。

  2. 報道稱近日傳出紀曉波在塞班島的酒店博華皇宮出問題據了解紀曉波2014年取得塞班島上唯一一張期限40年的博彩執照每年得付1550萬美元執照費。 今年4月

  3. 2019年8月9日 · 翻查資料首被告殷劍波為上市公司榮豐聯合控股有限公司的創辦人主席兼執行董事次被告紀曉波不但是融匯資本行政總裁而且是博華太平洋公司的大股東崔麗杰之子他與未婚妻台灣女星吳佩慈育有3名子女入稟狀透露殷去年3月22日以年息百分之十二向原告借入2億元並答應分別在6個月後和3個月後償還本金和利息當時紀同意作殷的擔保人。 惟截至去年11月,殷只償還本金的十分之一,即2000萬元,並承認自己違反合約。 入稟狀續指,今年3月原告又與殷更新合約,殷承諾同月25日會連本帶利歸還債項,並調高年利息至百分之十七,但最終新合約亦淪為「空頭支票」。 本金連利息至今已滾存至超過1.96億元。 紀曉波去年3月同意作本借貸的擔保人,故與殷雙雙被追討欠款。 [責任編輯:蔣璐] 網友評論. 相關新聞.

  4. 2020年5月7日 · 2020-05-07. 來源:雲南日報. 【香港商報網訊】 雲南商人蘇洪波以政治掮客的身份出現在最高反腐機構中紀委發佈的案件警示錄中,引發廣泛關注。 與此同時,他與雲南省委原書記秦光榮的往來也被首次披露。 中紀委5月6日通報指,蘇洪波刻意營造自己來頭大、靠山硬、關係廣等身份背景,在兩任雲南省委原書記白恩培、秦光榮在任期間左右逢源,被二人奉為座上賓。 「交往當中,秦光榮叫我的名字,洪波這樣子。 白恩培叫蘇總,曹建方也是叫蘇總……」 「秦光榮對我那麼客氣那麼尊重,白恩培對我那麼客氣那麼尊重,旁邊坐著吃飯的人感覺就不一樣了……」 蘇洪波,一個普通的商人,為何與兩任雲南省委書記那麼親近? 他有何種能力,竟讓雲南一些領導幹部以能攀上他為榮,以能進入他的圈子而覺得有面子?

  5. 2014年12月22日 · 2014-12-22. 來源:香港商報. 【香港商報網訊】由珠海學院香港歷史文化研究中心與嗇色園合辦的「1894-1920年代:歷史巨變中的香港」國際學術研討會近日在饒宗頤文化館舉行。 來自中國內地、香港、澳門、英國、新加坡、日本的30多位學者,及鏡湖慈善會、保良局、九龍樂善堂、省躬草堂、孔聖堂、嗇色園的代表們齊聚一堂,就1894年至1920年代之間的香港經濟、政治、宗教、社會變遷進行了為期兩天的學術研討,剖析香港由南中國一隅之農漁村落發展成為國際大都市的歷史契機及變革軌跡,重新認識這個危機與希望並存的時代,以及香港獨特的歷史價值。 香港商報記者 杜潔菡. 1894年發生了什麼? 近日在饒宗頤文化館舉辦的「1894-1920年代:歷史巨變中的香港」國際學術研討會,以1894年為起點。

  6. 2020年8月3日 · 陰陽學說始終貫穿於中醫理論體系的各個方面,從形質到功能、病因到病機、診法到辨法,治法到方藥、針灸到推拿,內科到外科等陰陽之論,無所不在,大致可歸納以下內容: 第一,用陰陽學說來解釋形體結構,把人體結構劃分為相對應的陰陽相對兩部分。 《素問‧寶命全形論》裏面說:「人生有形,不離陰陽」。 從陰陽學說角度就形體而言,可分為上部為陽,下部為陰;體表為陽,體內為陰;背部為陽,腹部為陰;四肢外側為陽、內側為陰。 從臟腑來分:五臟為陰,六腑為陽。 對每一臟腑又可分為陰陽,如心可分為心陰、心陽,腎可分為腎陰、腎陽,胃可分為胃陰胃陽等等。 第二,用陰陽學說來概括生理功能。 中醫學認為,人體在正常情況下,生理功能應該保持陰陽協調平衡,即所謂「陰陽調和,百病不生」,一旦人體生理功能出現障礙,就會生病。

  7. 2016年7月18日 · 城市是孕育文學作品的一個重要的場地,作家把個人生活體驗投射於作品中,有對城市風貌的描繪、也有對逝去人事的追憶,文字里蘊藏著對城市生活的想象和回憶,重讀文學中的城市地圖,踏上都市成長軌跡,同作家一起感受那在地生活的情懷,體驗城市與文學、時間與空間、現實與想象相遇的無限花火。 近日,在第十一屆香港文學節上,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張泳梅博士以《星島日報香港史地》副刊為例,探討幾十年書寫香港的葉靈鳳筆下的香港,以其實在的軌跡,由實至虛,解讀葉靈鳳所建構的香港形象,及其所反映的心態和情感。 香港商報記者陳柳燕. 發掘香港的中國歷史. 葉靈鳳,著名文人,1938年到香港,1975年逝世。 葉靈鳳在香港生活的幾十年里,不斷寫作、編輯、藏書、看書,期間寫下了不少與香港有關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