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12月18日 · 鄧小平是政治鬥爭中改革派最有利的支持者,甚至是培育者;但面對訴求民主的學生,他卻下命令「採取一切手段」恢復秩序。 鄧小平主張「摸著石頭過河」,務實推進經濟改革,塑造此後幾十年的改革方法論;但他也曾強行推「物價闖關」,導致全民搶購潮,誘發通貨膨脹。 改革之路,矛盾叢生,也讓各方對鄧的評價不盡相同。

  2. 2017年12月15日 · 鄧小平以無產階級政治家的寬闊胸懷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科學態度,客觀、公正地評價了毛澤東的歷史功過。 鄧小平認為,毛澤東在長期革命鬥爭中立下的偉大功績是永遠不可磨滅的,就毛澤東的一生來看,他的歷史功績遠遠大於他的過失,他犯錯誤畢竟 ...

  3. 目前為止, 毛澤東小平 、 江澤民 、 胡錦濤 、 習近平 被認為是五代 領導集體 的 最高領導人 [2] , 華國鋒 為過渡時期的最高領導人。. 最高領導人不需要擔任 國家主席 ( 國家元首 )、 國務院總理 ( 政府首腦 ),但能有效控制黨政軍3大組織 ...

  4. 2006年11月4日 · 1933年,擔任中共江西省委宣傳部長的鄧小平由於積極推行毛澤東的政策而受到排擠,這是他“三起三落”中的“第一落”。 他也因此和毛澤東形成了“患難之交”。 此後,鄧小平一直是毛澤東最器重的一個人。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白水份校教授郭建博士說: “50年代的時候,是他從四川把鄧小平提到了北京當了總書記。 所以,當時鄧小平上得這麼快,就是因為毛澤東對他非常地器重。...

  5. 目前,有四個人被正式賦予「領導核心」稱號:毛澤東鄧小平澤民和習近平。 曾經出任 中共中央主席 、 國務院總理 和 中央軍委主席 的 華國鋒 一般不被稱為「領導核心」,其在任職初期被尊稱為「英明領袖華主席」,顯示其繼承「偉大領袖」毛澤東的 ...

  6. 毛澤東(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潤之,湖南 湘潭 韶山沖人 [3]:3813,中國馬列主義理論家、革命家、政治家、軍事戰略家和詩人。自1945年起任中共中央主席和中共中央軍委主席,成為中共中央主要負責人,1949年起終身擔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

  7. 鄧小平不僅維護了毛澤東同志的歷史地位和捍衛毛澤東思想,他還繼承、發展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一生對中國作出了巨大貢獻,牢固確立了中國在世界上的大國地位。(作者單位:中央黨史研究室 )

  8. 1979年3月30日,鄧小平鄭重地指出:中國革命和建設的一系列勝利,離不開毛澤東思想,毛澤東的一生為中國人民作出了不朽的貢獻。 但是,毛澤東同任何別人一樣,也有缺點,也犯過錯誤。 在分析毛澤東的缺點和錯誤的時候,我們當然要承認個人的責任,但是更重要的是要分析復雜的歷史背景。 隻有這樣,我們才能公正地、科學地,也就是馬克思主義地對待歷史、對待歷史人物。 1980年8月21日,鄧小平在回答意大利記者奧琳埃娜?法拉奇的問題時,比較集中地談到評價毛澤東問題。 鄧小平指出:盡管主席過去有段時間也犯了錯誤,但他終究是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 拿他的功和過來說,錯誤畢竟是第二位的。 他為中國人民做的事情是不能抹殺的。 從我們中國人民的感情來說,我們永遠把他作為我們黨和國家的締造者來紀念。

  9. 2014年12月26日 · 部分海外學者認為毛澤東與鄧小平的領導方式存在明顯差異,主要表現為毛澤東重視領導者的主觀作用,而鄧小平則重視制度建設。 張大衛認為,盡管兩者一樣是所有事情的決策者,但鄧小平身上個人崇拜的色彩不濃。 古德曼和西格爾在《中國崛起:民族主義和獨立自主》中認為,鄧小平的政治風格趨向於協商和共識,而不是高壓政治和行政命令。 費正清在對兩者進行比較研究時也具有明顯的情感傾向性,甚至主觀臆斷性。 這種“抑毛揚鄧”的現象反映了“文化大革命”結束后部分海外學者的研究思路,這既與當時的時代背景有關,也與他們視野不夠開闊、研究資料不足有關。 與以上學者不同,另有一些學者持較為中立的態度。 詹姆斯·R 湯森和布蘭特利·沃馬克在《中國政治》一書中對兩者處理官僚主義問題的方法進行了比較。

  10. 1988年6月15日 · 鄧小平為了向毛澤東效忠,在一九五五年的「高饒事件」中,他是整肅所謂陰謀分子最力的人。 隨後在「百家爭鳴」的反右鬥爭中,他也全力支持毛澤東的報復行動,殘害了無數的知識分子。

  1. 相關搜尋

    鄧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