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21日 · 媽祖據傳 原名 林默 , 暱稱 「 默娘 」,又稱 天上聖母 、 天后 、 天妃 、 天妃娘娘 、湄洲娘(莆田話:Ná̤u-mâ)、 媽祖婆 、姑婆嫲 (Gū pó má)等,生活於 北宋 時期之 興化軍 莆田縣 ,在手足中排序最後。 據稱,她聰慧過人但沈默寡言,並成為一位 釋道兼修 的仙姑,為人 占卜 禍福,而終身 未婚 。 在 羽化 後,傳言祂常以「著紅衣長髮素顏美麗女性」之形象在洶湧海濤中 顯靈 ,並能使 颱風 轉向,而保祐船隻航行之平安。 船員與漁民對祂的崇拜逐漸形成信仰。 越南 與 朝鮮半島 之水手都尊稱祂為「護國庇民」之海洋女神。 閩南 地區之 臨濟宗 禪師視祂為 慈航觀音 之 化身 ,並傳播媽祖之信仰。 祂在信徒心目中之普遍形象為一位法力強大而仁慈且地位崇高的 女神 。

  2. 媽祖 (960年3月23日—987年9月9日),是 中國民間信仰 中的 海洋女神 ,有關信仰主要發散中心是 湄洲島 ,擴及於沿海之浙江、福建、广东、海南、 膠東半島 、天津等地區,也被隨該些地區之移民傳至於 臺灣 [1] 、 琉球 、 日本 、 新加坡 等地 [2] 。 媽祖據傳 原名 林默 , 暱稱 「 默娘 」,又称 天上圣母 、 天后 、 天妃 、 天妃娘娘 、湄洲娘妈(莆田话:Ná̤u-mâ)、 妈祖婆 、姑婆嫲 (Gū pó má)等,生活於 北宋 時期之 興化軍 莆田縣 ,在手足中排序最後。 據稱,她聰慧過人但沈默寡言,並成為一位 釋道兼修 的仙姑,為人 占卜 禍福,而終身 未婚 。

    • 南粵
    • 臺灣
    • 其他節日
    • 外部參考

    民間信奉天后為護海女神,漁民與疍家人信奉最深,沿海沿江多建有天后宮。每年三月二十三日為天后誕,各地均有祭祀活動。如三水縣西南鎮及汕頭等地的天后廟,舊時每隔三、五年都會打醮、擺會。共和國後逐漸被廢,但仍甚多前往參拜者。汕頭市信眾是日多炒麵條,並買鹵鵝肉吃。南澳島漁民崇奉媽祖,是日家家戶戶做媽生,不出海作業,廟前演大戲。

    每年夏曆三月二十三日是媽祖的誕辰。在這一天,各地的媽祖廟都會張燈結彩、演戲,非常熱鬧。 大甲鎮瀾宮每年在媽祖生日前則舉辦「大甲媽祖遶境」的活動,讓信眾步行跟隨著媽祖神轎祭禮行列,從大甲一直往南走到新港。該活動參加者動輒百萬多人,隊伍迤邐數十公里,可說是一大宗教盛事。原先是往北港朝天宮進香,在1988年兩廟發生摩擦後,北港進香中斷,近年來改往新港奉天宮進香繞境出巡,路程更遠,人數卻更多。大甲鎮瀾宮每五年舉辦一次「大甲媽祖回娘家」活動,前往湄洲祖廟謁祖進香,湄洲祖廟亦以盛大隊伍接駕,歡迎大甲媽祖回娘家謁見聖父母及湄洲天上聖母。 北港朝天宮的「迎媽祖」,其熱鬧場面也與大甲媽祖出巡不相上下。每年開春之後,各地到北港拜媽祖的信眾便絡繹不絕。到了誕辰當天,湧進北港的信眾,更有如浪濤洶湧般,鎮日鑼鼓喧天,...

    媽祖昇天日

    九月九日重陽節,是媽祖羽化升天的日子,各地媽祖廟亦有慶祝活動,通常此日列為「秋祭」典禮(三月廿三媽祖誕則為「春祭」),此日又稱「媽祖成道日」、「媽祖昇天成道日」。 馬祖人及地方政府為感念媽祖捨己為人、普渡世間的精神,盛重舉辦媽祖飛昇慶典,命名為「媽祖在馬祖昇天祭」,簡稱「媽祖昇天祭」,表達出對媽祖的感念之情,也成為推展觀光的文化景點,常吸引兩岸三地信眾共襄盛舉。

    元朗天后寶誕會景巡遊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天后誕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天后寶誕,香港記憶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天后寶誕,何志平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3. 天后寶誕 ,即 媽祖誕辰 ,也稱為 天后誕 、 媽祖生 、 天妃誕 、 天妃祭 ,是慶祝 天后 (媽祖)誕辰的東亞傳統文化節日,在每年 農曆 三月廿三 。 相傳天后(媽祖)能保佑人們海上平安。 天后 廣州 、 香港 、 澳門 、 汕尾 、 汕頭 ( 南澳 )、 三水 、 閩東 、 閩南 、 臺灣 等沿海地區常見供奉的 海神 ,更是 莆田 的鄉土神 [1] ,因此每年的天后寶誕都有很多 善男信女 匯集到各個天后(媽祖)廟宇慶祝。 南粵. 民間信奉天后為護海女神,漁民與 疍家 人信奉最深,沿海沿江多建有天后宮。 每年三月二十三日為天后誕,各地均有祭祀活動。 如 三水縣 西南鎮及 汕頭 等地的天后廟,舊時每隔三、五年都會 打醮 、 擺會 。 共和國後逐漸被廢,但仍甚多前往參拜者。

  4. 2024年5月21日 · 妈祖(莆仙语: Mâ-cô;闽东语: 媽祖,平话字: Mā-cū;闽南语: Má-tsóo ),是中国民间信仰中的海洋女神,有关信仰主要发散中心是湄洲岛,扩及于沿海之浙江、福建、广东、海南、胶东半岛、天津等地区,也被随该些地区之移民传至于台湾 [1]、琉球、日本、新加坡等地 [2]。

  5. 2024年5月21日 · 媽祖姓林,相傳在北宋 建隆元年(960年)出生于清源軍 泉州 莆田縣 湄洲島東螺村(979年,莆田縣改隸太平軍;980年,太平軍改名興化軍),民間傳說媽祖「出生時不啼哭」,因而取名為「默」。 文獻或有記為「默娘」,而「娘」字為舊時對單名女子之通稱,故媽祖原名應以「林默」為是 [4]。

  6. 2010年5月5日 · 媽祖信仰是臺灣漢人普遍的民間信仰。早期移民多自華南渡海,心驚膽顫,且台灣四面環海,海上活動頻繁,海神媽祖婆成臺灣漢人重要精神託付。 臺灣的媽祖廟有510座以上,有廟史可考者40座,建於明代3座,清代37座 [1]。媽祖最初名「湄洲林氏女」 [註 1] ,清代以降據天妃顯聖錄所記林默之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