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根據試驗力的大小維氏硬度分為常規維氏硬度5100)、小載荷維氏硬度0.23和顯微維氏硬度0.010.1)。 維氏硬度值的計算公式為: HV ≅ 0.1891 ⋅ F d 2 [ N/mm 2 ] {\displaystyle {\mbox{HV}}\cong 0.1891\cdot {\frac {F}{d^{2}}}\quad [{\textrm {N/mm}}^{2}]}

  2. 硬度 試驗 根據試驗方法大致分為: 刻劃硬度試驗. 壓入硬度試驗. 回彈硬度試驗動態硬度或絕對硬度) 其它硬度試驗法. 刻劃硬度試驗 [ 編輯] 將欲檢測的材料與一個或多個已知硬度的材料相互刻劃,在後者上留下劃痕說明硬度≥後者,反之≤後者硬度。 這類方法能夠通過比較粗略估計硬度,但不夠精確。 常用的刻劃硬度試驗為 鉛筆硬度試驗 、 莫氏硬度試驗 (又稱摩氏硬度試驗)、 銼刀硬度試驗 等。 壓入硬度試驗 [ 編輯] 將特製的壓頭用一定負荷壓入在材料上一段時間,通過測量形成的壓痕來確定硬度。 硬度高的材料上產生的壓痕小。 常用的壓入硬度試驗主要有: 布氏硬度試驗 、 洛氏硬度試驗 、 維氏硬度試驗 、邵氏硬度試驗、果品硬度試驗等。 回彈硬度試驗 [ 編輯]

  3. 压入硬度( Indentation hardness )指材料局部抵抗硬物压入其表面的能力。 静压入硬度试验是最常用的硬度测量方法,原理都是在静压下将一硬的物体压入被测物体表面,以表面压入凹面单位面积上的载荷表示被测物体的硬度。按试验力大小分宏观硬度(>1 kg)、显微硬度(2 g-0.5 kg)和纳米硬度(<1 g

  4. 乙丙橡膠 (英語: Ethylene propylene rubber ,縮寫 EPR 或 EPM )有機化合物製品,是 橡膠 製品工業中一項極為重要的原材料,有多種良好的理化特性。 乙丙橡膠又可分為二元乙丙橡膠三元乙丙橡膠改性乙丙橡膠和熱塑性乙丙橡膠其中 三元乙丙橡膠 (EPDM已在汽車密封條行業中得到廣泛的應用。 [1] [2] 參考文獻 [ 編輯] ^ http://www.azom.com/article.aspx?ArticleID=1822 ( 頁面存檔備份 ,存於 網際網路檔案館 ) Azom.com, Ethylene Propylene Rubbers, Thursday 19 April 2012.

  5. 維氏硬度試驗 (英語: Vickers hardness test ),是 壓入硬度試驗 之一種,其測量值用HV表示。 維氏硬度試驗最初於20世紀20年代初被提出,比起其他硬度試驗其優點有:硬度值與壓頭大小、負荷值無關;無需根據材料軟硬變換壓頭;正方形的壓痕輪廓邊緣清晰,便於測量。 維氏硬度被應用於所有 金屬 ,並是應用最廣泛的硬度標準之一。 只要被測材料質地均勻,維氏硬度試驗可以用低負荷和小壓痕得到可靠的硬度值,這樣能減少材料破壞,或用於薄小的試驗材料。 這一點上維氏硬度要優於 布氏硬度 。 另外,在硬度不高(硬度值400以下)的同一均勻材料上,維氏和布氏硬度試驗得出的數值近似。 測量方法 [ 編輯]

  6. 莫氏硬度 (英語: Mohs scale of mineral hardness )是一種利用 礦物 的相對 刻劃硬度 來劃分的礦物硬度標準,由 德國 礦物學家 弗里德里希·莫斯 (德語: Friedrich Mohs )於1812年提出。. 莫氏硬度是一種 相對 標準,與 絕對 硬度並無 正比 關係。. 莫氏硬度標準將十種 ...

  7. 序言. 布氏硬度試驗. 臺灣正體. 布氏硬度試驗 (Brinell scale)是 壓入硬度試驗 之一種,其測量值用HB或BHN表示。 該試驗最初由 瑞典 工程師 Johan August Brinell (1849年-1925年)於1900年提出。 布氏硬度是第一個被廣泛用於 工程學 及 冶金學 的標準化硬度試驗。 此試驗方法因壓痕較大和對待測材料損傷明顯,應用受到一定限制。 測量方法 [ 編輯] 布氏硬度試驗法的縮略圖。 d = ( d1 + d2) / 2. 布氏硬度試驗一般採用 直徑 10毫米的球形鋼壓頭,用一定的負荷(試驗力)壓入被測材料表面。 常見的試驗力可高達3,000千克力(29千 牛頓 );對於軟的材料則可用較小的負荷。 如果試驗材料很硬,則以碳化鎢球壓頭代替鋼壓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