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2月5日 · 作者\ 媽媽經編輯部. 伴侶的「刺蝟效應」是一種心理學現象. 它描述了當 兩個人太愛彼此時,他們可能會發現自己對許多問題有不同的看法和價值觀。 這些差異可能是微小的,例如對某個特定話題的看法,或者是更重大的,例如對未來生活的計劃和目標的看法。 這種現象得名於哲學家Isaiah Berlin的寓言故事,他描述了一隻狐狸和一隻刺蝟的不同策略。 狐狸喜歡獵取各種動物,而刺蝟則只會用它銳利的刺擊敵人。 這個比喻用來描述 兩種人類心理 ,即 對於問題和挑戰的不同態度。 伴侶的刺蝟效應意味著 當兩個人緊密靠在一起時,他們可能會因為對某些事情的看法不同而發生爭執和磨擦 。 例如, 一個人可能更關注當下的享樂和樂趣,而另一個人可能更注重未來的穩定和安全。

  2. 2021年2月24日 · 發生在2019年7月的鐵路警察李承翰命案台南高分院今天24日二審宣判被告從一審無罪改判有期徒刑17年服刑期滿再強制監護5年鐵路警察李承翰2019年7月在自強號上處理補票糾紛卻被鄭姓兇嫌突然拿出尖刀猛刺送醫不幸殉職。 嘉義地院一審以鄭嫌有精神障礙,達到心神喪失的程度,故而判決無罪,引發社會輿論沸騰。 因精神疾病而導致的犯罪,姑且不論在量刑上涉及是否能判死刑的爭議,在前階段要判斷行為人是否具備負擔刑事的責任能力,就是難中之難。 我國之前最爭議的案件之一,就是1998年在北一女校門外向許多下課學生潑灑硫酸的何美能案。

  3. 2022年5月31日 · 一位網友在網上分享了一段故事,故事中寫到,他近日在診所看到一對年紀差距將近60歲的父子,這名父親要求9歲的兒子下次再陪他複診,卻沒想到心中積忍了許多委屈的兒子,一氣之下脫口而出「年紀大了就別生我! 」讓這名父親心如刀割,當場狠甩兒子一巴掌,最後只能爆哭跑離現場。 原PO在香港論壇上發文,分享了一樁自己看到的「真人真事」,原PO表示,「在診所間看見了一對絕望的父子,從外表來看,爸爸大約70歲,腰已經不直了,視力也有點問題;兒子的身高大約半個門而已,大約9歲、就讀國小三年級,兩人在診間討論下次複診的時間。

  4. 2020年2月17日 · AISD investigating video allegedly depicting TikTok tripping trend. Watch on. Hearne的孩子摔到腦震盪. Hearne憤怒的說:「我帶他(小孩)去醫院了。 他沒有斷骨頭,謝天,但確實有腦震盪。 我幾乎不敢看這個影片,因為它讓我的兒子受傷,讓我感到害怕,讓我知道這些孩子正在這樣做,還覺得這很有趣。 他的頭部和背部跌在堅硬的水泥地板上,這可能會損害他的生命,甚至更糟。 拜託! 拜託讓所有人警告我們的孩子,不要對任何人這樣做。 推薦閱讀: 辣媽玩抖音,3歲兒模仿飛撲「頭折90度」

  5. 2020年9月1日 · 14歲的高雄少女失蹤案,歷經3天,終於找到人了! 姓少女在臉書上認識網友,對方用「電競陪玩師」電玩打工的名義,誘騙女孩北上,隨後女孩失聯,母親著急又擔心,此案件以重大刑案方式辦理。 8月29日下午,姓少女搭乘高鐵北上,到達新竹縣,被一台TOYOTA車輛接走,隨後用手機定位,竟發現位置出現在新北市,警方直言嫌犯非常狡猾,故意將手機帶往台北,誤導警方。 9月1日早上,高雄市警方召開記者會,稍早凌晨在新竹羅姓嫌犯母親的出租套房搜索,發現密室裡有一處夾層,姓少女與綽號「保全界李宗瑞」的羅姓主嫌都在裡面,兩人全身毫髮無傷,警方在現場蒐證後,將少女以及嫌犯帶回高雄偵辦。 警方表示,少女可能有向羅嫌表達離開之意,但羅嫌將其控制,此部分會報請指揮室,以強制罪處理,所幸少女精神狀況穩定。

  6. 2019年8月22日 · 紐西蘭插畫家和漫畫家Toby Morris,創作的一個小漫畫「On a Plate」《盤子上》,描述了兩個在不同環境中長大的孩子,怎樣一步步走上完全不同的人生。 這個小漫畫風靡了Facebook,收獲了超過20萬個「大拇指」,看完它,很多人都會陷入深深的思考。 左邊這個孩子叫理查德,他父母的工作還行。 右邊這個孩子叫寶拉,她父母的工作就差一些了。 理查德的房間溫暖乾燥,他家書櫃裝滿了書,冰箱也裝滿了食物。 寶拉的房間除了人滿為患,也沒什麼東西了! 她住的房間潮濕、吵雜,她總是生病。 理查德的父母為孩子傾心付出。 (他們總是陪伴孩子,還鼓勵他「好孩子」、「很聰明」) 寶拉的父母也為孩子傾心付出…….所以,他們要打兩份工。 (他們只有將她獨自留在家裡看電視)

  7. 2023年10月16日 · 媽媽問我:「哥哥跟妹妹常因玩玩具而吵架妹妹要跟哥哥一起玩但被哥哥拒絕妹妹便搶走哥哥玩具哥哥大怒之下不是找大人告狀就是反擊最後兩個人都被我罰站。 先來思考一下連坐法可能導致的後果? 我覺得兩個人都有錯,到底該不該用連坐法? 無論是哪個孩子來告狀,大人都採用連坐法來處理, 孩子自然學習到「告訴大人就會被處罰,所以下次不要說跟大人說! 」 至於孩子會用什麼方式處理問題,大人無從得知,也斷了與孩子的溝通之路。 第二個值得思考的點是,罰站跟孩子的錯誤行為並沒有關聯, 孩子罰站完後並未學習到正確的行為模式,下回依舊會用錯誤行為而產生同樣的紛爭。 如此的處罰未達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所以,手足爭吵時該如何處罰? 這個問題應該換個角度切入:「 手足爭吵時,我希望孩子學習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