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11月29日 · 台灣總統蔡英文11月29日早上在總統府接見立陶宛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等3個波羅的海國家的國會友台小組主席及國會議員聯合訪問團台灣中央社報道蔡英文29日致詞時表示特別感謝立陶宛兩度捐贈疫苗給台灣展現民主盟友相互扶持的精神

  2. 2023年1月12日 · 立陶宛國會議員訪台灣晤蔡英文. 國際. 即時國際. 立陶宛國會議員訪台晤蔡英文. 撰文:成依華. 出版: 2023-01-12 22:01 更新:2023-01-12 22:01. 13. 立陶宛國會多名議員1月12日訪問台灣會晤台灣總統蔡英文立陶宛國會國安及國防委員會主席卡斯丘納斯Laurynas Kasčiūnas率團訪問台灣12日上午會見蔡英文。 Had a fruitful meeting with a delegation from the #Lithuanian @LRSeimas & heard inspiring words of encouragement from co-heads @LKasciunas & @DSakaliene.

    • 台灣大喝立陶宛「民主蘭姆酒」
    • 尋求「起死回生」的「替死鬼」
    • 時代轉折的一張「多米諾骨牌」

    俄烏衝突爆發之前,2021年美國對華博弈戰場轉移到波羅的海,由立陶宛扮演起打頭陣的先鋒角色。該年5月,立陶宛議會先通過決議指中國新疆政策乃「種族滅絕」,接着宣佈退出中國與中東歐國家的「17+1」合作機制。6月30日,立國又宣佈將在台灣等地區設立代表處。一場名為「外交突破」、實為虛化「一中」的政治大戲拉開帷幕。 與台灣直線距離8,295公里的立陶宛一夕「挺台」,經濟與創新部長阿爾莫奈特(Aušrinė Armonaitė)曾對媒體展現決心:「不擔心中國製裁」。2021年7月20日,蔡英文透過Facebook宣告「重要外交突破」,表示「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即將成立,官方傾力宣揚此乃歐洲第一個以「台灣」為名的代表機構。 北京的反制隨之而來。在政治上,外交部於同年11月18日宣佈將中立兩國外交關係降...

    然而,從去(2021)年6月上演的這出大戲,卻在一年多的時間後逐漸變調、走味。就在立陶宛貿易代表處揭牌的當天,英媒路透社(Reuters)揭露,台灣的「國家發展基金」向立陶宛一家科技公司投資了350萬歐元。台灣社會再熟悉不過的「金錢外交」印象,又重新浮現出來。 不僅於此,這個象徵蔡英文政府「重要外交突破」的立陶宛駐台辦事處,旋即被民進黨立委質疑名稱、功能不如預期。台外交部長吳釗燮則坦承,立陶宛代表處為該國經濟創新部設立,目前不具辦理外交簽證、領務等功能,但會提醒對方,代表處應該具有這方面功能。 說到這裏,故事不妨再拉回那位揚言「不擔心中國製裁」的立陶宛經濟與創新部長阿爾莫奈特身上。根據立陶宛統計部門的資料,1月至9月立陶宛對華出口額按年下降67%,僅為6,070萬歐元;原產於立陶宛的商品對華...

    細究立陶宛對台外交「泡沫化」的原因,終歸還是得回到國際政治的「現實」本質。立陶宛向台伸手「友誼之手」之初,那是拜登上台重整被特朗普(Donald Trump,台灣譯作川普)破壞殆盡的民主陣營盟友關係,立陶宛也希望藉着一張「台灣牌」被美國看到,進而登上美國這班「民主列車」。此等「民主團結」榮景,經歷了疫情肆虐與俄烏衝突而被暫時凍結。 於今歐洲主要國家在現實需要的驅動下,有意打破原先被凍結住的局面,尋找得以恢復原有常態的出路。轉折點當屬德國總理朔爾茨(Olaf Scholz,台灣譯作蕭茲)於11月初率領12位企業家訪華;朔爾茨更於12月5日刊文於美國《外交事務》雜誌(Foreign Affairs),表明「不要因為中國崛起就對其孤立或減少合作,相反,德國會繼續與中國一道合作,為兩國企業創造更多機...

  3. 2022年1月31日 · 撰文:蘇天澤. 出版: 2022-01-31 10:27 更新:2022-01-31 10:27. 47. 1月27日立陶宛國家廣播電視台LRT發布消息稱立陶宛總統瑙塞達Gitanas Nausėda在接受該電視台採訪時公開敦促修正台灣駐立陶宛機構的名稱。. 這是立陶宛官方首次公開表達 ...

  4. 2021年12月18日 · 國際分析. 立陶宛代辦處人去樓空 中立兩國關係仍會繼續轉惡. 撰文:許輝. 出版: 2021-12-18 07:30 更新:2021-12-19 23:45. 最近中國和立陶宛的關係繼續惡化立陶宛外交部發表聲明稱已經召駐華臨時代辦回國述職立陶宛在華相關業務將採取遠程操作」。 據悉19名立陶宛外交人員及家屬已在近日離開北京曾經的立陶宛駐華大使館目前已人去樓空。 11月18日,立陶宛不顧中方抗議,允許台灣設立「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 台灣代表處在維爾紐斯成立數天後,中國降格了同立陶宛的外交級別,將其駐華大使館降為代辦處。 中國政府要求立陶宛留在北京的外交官向中國外交部遞交外交證件,以降低其外交地位。

  5. 2024年2月10日 · 立陶宛在2021年允許台灣在維爾紐斯設立以台灣為名的代表處後與北京的關係跌至谷底激起兩國在貿易外交方面的糾紛北京率先將立陶宛從海關系統中刪除所有來自立陶宛的進口均被叫停中國大陸還召回駐立陶宛大使並將中國大陸駐維爾紐斯大使館降格為臨時代辦處」,同時將立陶宛駐華大使館降格至代辦級」。 但2023年11月,蘭茨貝爾吉接受彭博社採訪時透露,北京政府對立陶宛實施的貿易限制已解除,兩國貿易關係正逐步邁向正常化。 「我們正在耐心地進行對話,我認為這可能提供了一些機會。 本文獲《聯合早報》授權轉載.

  6. 2023年1月9日 · 立陶宛國會國安與國防事務訪團抵台 將晤蔡英文. 撰文:聯合早報. 出版: 2023-01-09 14:38 更新:2023-01-09 14:46. 11. 立陶宛國會國安及國防委員會主席卡斯丘納斯Laurynas Kasčiūnas)、國會友台小組副主席員薩卡利尼Dovilė Šakalienė星期一1月9日率團抵台訪問將與台總統蔡英文行政院長蘇貞昌立法院長游錫堃國安會秘書長顧立雄等會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