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金門住宿 相關

    廣告
  2. 立即預訂可慳更多,Agoda®一直保證最低價! 我們全天候為你提供協助,出走都唔會注定一人! ...

  3. 地表最強訂房網-Booking.com,超多住宿選擇等你來! 旅遊達人都用 Booking.com,超人氣飯店住宿優惠在這裡!

  4. 精選熱門金門住宿、星級飯店、質感民宿、商務旅館,價格合理、真實住宿評鑑,即搜即訂超方便! 價格合理,隨時預訂你想要的金門住宿房型。台灣在地真人客服團,隊協助訂房的問題!

搜尋結果

  1. 帆船酒店_360百科. 创意. 设计. 建造时间. 最高的酒店. 黄金屋. 概述. 奢华. 镜子. 帆船酒店. 阿拉伯塔酒店 (De La Tour Hotel Arabia ),位于阿联酋迪拜海湾, 以金碧辉煌、奢华无比著称。 阿拉伯塔酒店因 外形酷似船帆,又称迪拜帆船酒店,酒店建在离沙滩岸边280米远的波斯 湾内的人工岛上,仅由一条弯曲的道路连结陆地 ,共有56层,32 1米高,酒店的顶部设有一个由建筑的 边缘伸出的悬臂梁结构的停 机坪。 阿拉伯塔酒店有202套房,都是复式,房间最小的170平米,最大的是皇家总统套房780平米。

  2. 客家围屋,客家围屋,又称围龙屋、围屋、客家围等,是客家民居经典的三大样式(客家围屋、客家排屋、客家土楼)之一,是一种富有特色的典型客家民居建筑,是客家民居中最常见、保存最多的一种,被誉为"东方的古罗马城堡""汉晋坞堡的活化石",被中外建筑学界称为中国民居建筑的五大特色。

    • 概览
    • 历史沿革
    • 旧址恢复
    • 建立
    • 选址
    • 建筑
    • 重要意义
    • 开放区域
    • 走进军校
    • 培养人才

    黄埔军校旧址位于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内,原为清朝陆军小学和海军学校校舍。民国13年(1924年)6月16日,孙中山在苏联顾问帮助下,创办了培养军事干部的学校,为名"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而后更名为"中华民国陆军军官学校"迄今。

    军校群英荟萃,名将辈出,在中国近代史和军事史上具有重要意义。1988年旧址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6年12月,黄埔军校旧址入选《全国红色旅游景点景区名录》。

    2017年12月2日,入选“第二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

    军校于1924年6月16日创办,1926年3月改名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1928差克棉飞架升宣松走年5月更名"国民革命军军官学校",同年9月又改名"国民革命军黄埔军官学校",1930年9月迁往南京。

    广州解放后,广州市政府和驻军修复了军校部分建筑。1962年被列为广东省文物保重提护单位,1988年1月晋升乙希热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广州市政府按"原位、原尺度、原面貌"原则重建校本部,使军校旧址恢复昔日风采。1990年对外开放,2000年评为广东省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台湾。1938年军校校本部被日军炸毁。

    黄埔军校创建地-广州 黄埔军校迁址於台湾高雄县凤山市资今复校,名称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仍保留创校时,门口所天依叫探村盾久排施就立标语精神;"贪生怕死莫入此门,升官发财请走他路",并以"亲、爱、精、诚 "作为校风精神, 以五大信念; "主义、领袖、国家、责任、荣誉" 作为平时培养教育学员生官兵的信念、宗旨与高尚情操。

    黄埔军校同时与陆军步兵学校及中正国防干部预备学校(预备军官学校之高中养成教育)如树比邻而立. 自黄埔20期迄今, 作为台湾陆军干部之军事骨干。

    黄知饭跳项斯口盟十类天埔军校创建地-广州 黄埔军校毕业罪效校友, 禀持"忠、孝、仁、爱、信、义、和、困叫黑技缩敌处逐县能平"之精神, 也间接促进两岸交流, 并希望国人能提升"礼、义、廉、耻"当初创立亚洲第一民主共和国之立国精神。

    黄埔军校大部分建筑物于1938年被日军飞机炸毁。1965年,做了一次较大修缮,基本恢复原貌。1984年,建立黄埔军底房校旧址纪念馆。1你支置脱女996年,广州市政府按国家文物局批复反费白毫苗拉互刘反开应的"原位、原尺度、原面貌"原则重建,6月16日奠基,11月12日落成,面积10,600平方米,耗资2000余万元,复原了孙中山、廖仲恺、周恩来及教授、教练、管理、军需、军医各部的办公室和课室、师生的饭堂、寝室等,但由于赶工期而埋下了不少质量隐患。2005年,又投入1400多万元进行全面修缮,将严格按照"修旧如旧"和"不赶工期"两大原则。

    1995年,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被评为广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什2000年,又被评为广东省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现有军校正门、校本部、孙总理纪念碑、中山故居、俱乐部、游泳池、东征烈士墓、北伐纪念碑、济深公脱述园、教思亭等十几处建筑。

    节双古笔希跟黄埔军校大门风格非常朴实,中央上方横匾上"陆军军官学校"方厚到教约几个大字,是谭延闿所书。校已史玉门于1965年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南海舰队重新修建。在二门门口挂着一副对联:"杀尽敌人方罢手,完期量领决套温点官成革命始回头",二门右侧墙壁上,挂着蒋介石手书的"亲爱精诚"校训。军校大门彩楼两旁原挂有一副对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怕死,勿入斯门",横额为"革命者来"。孙中山逝世后改为总理遗嘱中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黄埔军校旧址 黄埔军校校本部是一座日字形的二层砖木结神积弦从复艺赵较款超请构、三路四进、回廊相通的端真表错消楼房。军校创办时在原陆军小学堂祠堂式大门前面增建欧陆式大门。中山故停居即"史迹陈列室",原为清朝广东海关黄埔分关的旧址,称为学海楼。砖瓦混服章费却凝土混合结构两层,建想筑面积805平方米,分哥然边每雷1952年重修。其中陈列有伴随聂荣臻数十年的皮箱、自己装了轮子的椅子、墨镜、墨盒,解放军中唯一外籍将军洪触氢抓要逐印局间水使用过的手纺毛毯,抗日远征军名将郑洞国的私章等应传停珍贵文物及不少校友的捐赠。

    位于孙中山故居西的学生俱乐部是欧式红色建筑,礼堂讲台中央和两侧分别悬挂孙中山像、总理遗训、中华民国国旗、国民党党旗和林则徐焚鸦片、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侵犯天津、沙基惨案和攻打惠州四幅大型油画;礼堂悬挂廖仲恺、朱执信、史坚如等名人像。黄埔军校当年的"清党"便是在俱乐部举行。俱乐部西侧的游泳池原是小船坞改建。

    黄埔军校旧址 东征烈士墓园坐落在军校西南的平冈,是1925年广东革命政府为纪念因讨伐陈炯明等叛军而阵亡将士修建的,安葬有国共两党516位烈士遗体,面积5万多平方米,1926年6月落成。墓园前有1928年修建的东征阵亡烈士纪念坊,是一座凯旋门式建筑,上覆民族特色的琉璃瓦。1936年在墓园正门增建东征阵亡烈士纪功坊和码头,有"小黄花岗"之称。纪念坊后由墓道、墓冢、纪功坊、入伍生墓碑群构成长数百米的中轴线,墓冢东侧有蔡光举烈士墓,西侧有17位出身军校的将校墓。墓园于1984年修缮,1991年新建了"东征史迹陈列室"。北伐纪念碑矗立在长洲岛平岗,是一座高10米的花岗石碑,为纪念北伐阵亡的军校生建立的。由军校代校务何遂撰写的碑文"平冈之石齿齿兮,黄埔之水淙淙;屹丰碑以万世兮,将以垂纪于无穷"。碑的正面刻"国民革命军军官学校学生出身北伐阵亡纪念碑",碑座的东、西、北三面刻有北伐阵亡的独立团第一营营长曹渊等353位黄埔军校学生的名字。但由于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失败,大部分共产党员阵亡者的名字未能刻记。

    黄埔军校旧址 黄埔军校旧址位于广州黄埔长洲岛,是大革命时期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下建立的一所新型军事学校。孙中山 以"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为办校宗旨,以"亲爱精诚"为校训,学习苏联的建军经验,培养革命的军事人才。军校群英荟萃,名将辈出,在中国近代史和军事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军校在黄埔办到第七期,1930年迁往南京。1938年军校校本部被日军炸毁。1988年旧址被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黄埔军校校徽广州市长洲岛交通不便,离市区又远,且偏僻,为什么军校会选中这个地方呢?是有各种原因的:

    第一,在本世纪20年代,各路军阀独霸一方,滇 桂军阀盘踞着广州市。当年孙中山选取在远离市区的孤岛办军校,就是要避开军阀的控制和干扰。

    第二,这个岛环境幽静,四面环水,筑有炮台多处,与隔江相对的鱼珠炮台、侧面沙路炮台形成三足鼎立之势,把守控制江面,易守难攻,便于学习与练武。

    第三,孙中山很熟悉长洲岛,他曾多次来岛视察,知道岛上清陆军小学堂的校舍仍在,略加修葺,即可使用,还可节省许多人力和资金,为此,孙中山决定把军校设在长洲岛上。

    黄埔军校校旗黄埔军校旧址大门军校大门坐南向北,面临珠江,在牌坊门额上书有白底黑字的"陆军军官学校"横匾,是国民党元老谭延闿的手笔。门前有两个哨岗,后面的两间房子是卫兵室。

    大门内正面有一幢走马楼,称为校本部。校本部是一座岭南祠堂式四合院建筑,两层砖木结构,三路四进,即三条主要通道,四排房舍。在南北走向的中轴线东西两侧,房舍排列的形式一致,相互对称。四排房子之间以走廊连通,四周有围墙,建筑面积1060平方米。全校自总理、校长、党代表之下,设政治、教授、教练、管理、军需、军医六部,机构总数约40个,还设有学员宿舍、饭堂、展览室等。但1938年在抗日战争中,遭日本战机炸毁。1996年5月初,广州市政府耗资2000多万重建,于同年11月12日落成。

    校园西南面,建有剧场式的俱乐部,其西侧设有游泳室。

    大门西侧有一幢2层砖木结构楼房,原是教职员宿舍,因民国6年(1917年)孙中山曾在此憩宿,孙中山逝世后,改建为"总理纪念室";1984年又改为"黄埔军校纪念馆",陈列黄埔军校校史和孙中山在广东革命活动的照片。

    民国17年(1928年)11月,在校园南面八桂山上建立孙中山纪念碑。1930年在纪念碑顶上竖立孙中山铜像。纪念碑的造型独具匠心,利用两边交叉而上的阶梯及铜像,构成"文"字,暗含了孙文的意思。碑座正面刻有军校校训"亲爱精诚"四个大字。碑座底层7级,上层5级,中间隔有较长的平级将其截然分开。7级代表军校在此办了7期,5级则代表军校师生共参加了五次战役;也指军校在长洲岛办了7期,在外地办了5期,中国大陆共办了12期。纪念碑身正面刻有"孙总理纪念碑"六个隶体大字,为胡汉民的笔迹。东面刻有孙中山弥留之际呼唤的七字"和平、奋斗、救中国"。碑身背面刻有总理像赞,是孙中山一生的写照。西面刻有总理训词,后来成为中华民国国歌。

    孙中山铜像身穿西服、左手叉腰、右手前伸、面向大众、神采奕奕,高2.6米,重逾2000斤,是先生当年的日本好友梅屋庄吉出资,牧田祥哉敬作,筱原金作工场铸造。从山底到山顶的阶梯所在的山壁用石材装饰,表面镶有校训"亲爱精诚"四个大字。其铜像,与广州中山大学、南京中山陵和澳门孙中山纪念馆的孙中山铜像一致。

    政治部主任周恩来黄埔军校即陆军军官学校,位于黄埔长洲岛,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孙中山在中共和苏联帮助下,为培养军事干部于1924年6月创办的。军校学生曾多次参加过革命战争,为中国革命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黄埔军校史迹丰富,山水相隔,已初步重现划昔日风姿,是游览的好去处,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好地方。

    黄埔军校是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帮助下创办的一所新型的军事政治学校。1924年6月16日举行开学典礼、孙中山在开学演讲中提出"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作为办校宗旨。军校有三位最高的领导人,他们是校总理孙中山、校长蒋介石、党代表廖仲恺。军校在长洲岛共办了7期,1930年迁往南京,后又迁往成都和台湾。

    现复原开放的主要建筑有军校大门、校本部、孙总理纪念碑和纪念室、俱乐部、游泳池、东征烈士墓园、北伐纪念碑、济深公园、教思亭等十几处。

    期间举办《军校校史》,《东征史迹》陈列和《孙中山在广东革命活动》图片展览,设立青少年学生军训营,进行军训。

    折叠 总述

    1924年5月,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下,创办了黄埔军校,培养革命军事干部。校内建立了党代表制度和政治工作制度。蒋介石任校长,廖仲恺任党代表,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叶剑英任教授部副主任,熊雄、恽代英、萧楚女、聂荣臻、张秋人等共产党人担任教官及各方面负责工作。军校分步兵、炮兵、工兵、辎重兵、宪兵、政治等科,至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前,军校一至四期的毕业生共4981名。以军校学生为主组成的革命军,参加了统一广东的战役与北伐战争。 旧址现存校门、孙中山纪念碑和他住过的房子、俱乐部、游泳池等遗址。1928年建的孙中山纪念碑巍然矗立于校内一山岗上,碑顶孙中山头像是日本友人所赠,碑座镌有《总理训词》和《总理像赞》等。孙中山住过的房子是一座两层楼房,内有黄埔军校史料陈列室。军校西南山岗上还有东征烈士墓。 军校旧址于抗战时被炸毁,1964年复原。现黄埔军校旧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校内有孙中山纪念碑和孙中山铜像、孙中山纪念室、军校校舍,以及"黄埔军校史料陈列室"等。 黄埔军校在中国现代史和军事史上都具有重要意义。黄埔师生在平定商团叛乱和东征、北伐战争中英勇顽强,所向披靡,立下了不朽功勋。抗日战争爆发后,黄埔师生再度携手,为争取民族解放作出了卓越贡献。 黄埔军校分校众多,在长洲岛上的校舍被称作校本部,以示区分。校舍是一座岭南祠堂式四合院,分为左中右三路,上下两层,各层回廊相通;深四进,每进以天井相隔,总建筑面积约1万平方米。全校自总理、校长、党代表之下,设政治、教授、教练、管理、军需、军医六部门,机构总数约40个,俨然一个与世隔绝的森严王国。 军校旧址中,1926年落成的俱乐部是少数没有重建的设施之一。俱乐部总面积约2000平方米,可容纳4000人,高大宽敞。多年以前,礼堂中曾悬挂着身着戎装的孙中山像,以及林则徐焚烧鸦片、沙基惨案等油画。每逢节日或庆祝会,这里就是举办文艺表演的场所,据说人数最多的一次庆典,来宾和在校师生总计达到6000人,声势蔚为壮观。广州大新公司的名角金艳秋曾在这里演出过《空城计》、《纺棉花》、《大劈棺》等剧目,名噪一时的交际花紫罗兰也曾应邀到校表演舞蹈。 学校自己的文艺社团中,最出名的就是",取义于"革命之血,主义之花"。剧社演出的《还我自由》、《鸭绿江》、《黄花岗》等反帝反封建剧目,在广州、武汉乃至战争前线,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在汉口,剧社还曾与世界著名的邓肯舞蹈团同台,观者人山人海。 俱乐部不仅充满着军校师生的欢歌笑语,也留下了骇人听闻的血腥场面。1927年"四。一二"政变之后,黄埔军校在俱乐部进行了"清党"活动。学生中的共产党员有200多人在此被捕,后被押往虎门和鱼珠炮台杀害,据说只有1/3的人潜水逃生。从此黄埔军校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中,发生了质的变化。 担任黄埔军校校长是蒋介石一生政治军事生涯的里程碑。在走马楼二楼西向的一个角落里,我们见到了蒋的校长办公室。室内清一色满洲窗格,木门木地板,地板上的织花地毯和风琴形办公桌颇具美感。史料显示,建校初期的蒋介石励精图治,每日清晨起床号一响,就开始巡视全校寝室。他亲自教唱校歌,狠抓军纪,为军校题"亲爱精诚"校训,要求学生绝对服从和不怕牺牲,平日视《三民主义》、《曾国藩家书》、《俾斯麦传》三本书为至宝。蒋介石很重视考察学生,校长办公室的墙上贴着第一期学生名录,"常胜将军"陈赓的评语栏上写着:"外形文弱,但性格稳重,能刻苦耐劳,可带兵。"可正是这个校长眼中"外形文弱"的学生,在第二次东征时,背着兵败被围、绝望之余欲"杀身成仁"的蒋介石逃出险境,救了他一命。 在校长办公室里,蒋介石与从法国留学归来、担任军校政治部主任的周恩来进行了历史性的会面。在周恩来主持下,军校参照苏联红军经验,根据中国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制定了一套军队政治工作的理论和制度。建校初期,军校允许不同党派和学派的理论传播,既讲三民主义,也讲共产主义。政治课最多时达26门,包括《中国近代史》、《社会科学概论》、《政治学》、《苏联研究》等。除了必修课,政治部还采用演讲会、研讨会、文艺演出、出版刊物等方式,进行政治教育。刘少奇、何香凝、鲁迅等曾应政治部邀请来校演讲,毛泽东应邀作过农民运动报告。 政治部在走马楼第一进首层西侧,室内陈设简单,仅工作簿、文件筐、水杯等物品,清廉之风,宛若拂面。 浅灰色的军帽全部放在课桌左上方;宿舍木床上,白布单、军毯叠得方方正正;木搭板上的制服、脸盆、口盅、草鞋等物品纹丝不乱……一批刚刚进入校本部参观的小学生,立即被当年黄埔学生的生活环境所吸引,在窗外凝神细看,沸腾的空气一下子安静下来。 如今,黄埔军校每年都会接待大批参观、军训的学生和公司职员。尤其是每年夏天,一批又一批"黄埔军人"来往穿梭于校本部的教室、宿舍、操场。他们穿当年的旧军服、吃当年的杂粮饭、睡一人宽的木板床、在当年的训练场操练上队列整齐,口号嘹亮,神情激昂……

    折叠 校本部

    校本部建筑面积1060平方米,是两层砖木结构,三路四进,即三条主要通道,四排房舍。南北走向的中轴线东西两侧,房舍排列的形式一致,且相互对称。四排房子之间以走廊连通,四周有围墙。整座建筑宁静幽雅,自成一体。 楼底层当时称大花厅,办校初期用作礼堂,师生集会常常在此举行。 校本部下设政治、教授、训练等六部。其中政治部掌管全校政治教育、党务和宣传。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当年是黄埔第一期的第三位政治部主任。最初两位是戴季陶和邵元冲.因为他们都没有把工作做好,党代表廖仲恺决定邀请周恩来担任这项工作。从此,政治部面貌焕然一新,生气勃勃。设立党代表和政治部是新型军官学校的重要标志之一。毛泽东同志后来也曾充分肯定军校的这种制度,他说:那时军队设立党代表、政治部,这种制度是中国历史上没有的。靠了这种制度,使军校面目一新。1927年以后的红军,至今日的八路军,都是继承这种制度而发展的。聂荣臻元帅当年曾在政治部担任秘书和教官工作。对面的职员宿舍,是教官们休息的地方。 校长室和总理室设在楼上。校长室是蒋介石办公和休息的地方,里面的摆设是按原貌恢复的。墙上贴着第一期学生的名录,包括姓名、籍贯、年龄、评语等项。评语一栏由蒋校长亲自填写。每天中午,蒋校长都找几位学生问话、谈心,将了解到的情况,写到评语上。他在陈赓的评语栏写上这样的评语:"此人外形文弱,但性格稳重,能刻苦耐劳、可以带兵"。可见他能细致观察学生的性格、能力和特点。 校本部还设有校长办公厅,由于蒋介石一般都在校长室办公,因此可以说是党代表廖仲恺的办公室。党代表廖仲恺身兼数职,他不是天天在校工作,他到军校时就在这里办公和休息。作为国民党元老的廖仲恺为军校建设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那时军校经费十分困难,有时甚至没有隔宿粮食。廖仲恺千方百计为军校筹款,经常委曲求全地亲自到军阀杨希闵家中,坐在烟榻旁边,等他抽完大烟,签了字,领到经费,到深夜才回家,他在军校声望很高,被誉称为"党军慈母"。 校本部中的校长会客厅有一副对联:"登高望远海,立马定中原。"这是国民党元老著名的书法家于右任赠给蒋介石的。这副对联很工整,也很有气势,表达了军校师生立足黄埔,北定中原,统一中国的抱负,同时又抒发了革命情怀,深得蒋介石的钟爱。 教授部与政治部一样是重要的部门。最初,军事总教官是何应钦。何应钦虽是总教官,但他对先进的教练方法并不熟悉,有些东西只能边学边教。当时采用苏联红军的训练方法,先要向苏联教官学习,学会了,然后给学生授课。他挺爱面子的,常常关起门来演练。天气那么热,苏联顾问不解,把门窗打开,何应钦跟着又关上了。噢,原来他怕被人看见,知道他是个知识浅薄的人。教授部是个很重要的部门,负责制定教学计划和成绩考核。主任是王柏龄,副主任是叶剑英。 军校还设有学员宿舍、饭堂、展览室等。宿舍条件较差,设施简单,学员每天5时起床,晚9时半关灯睡觉。宿舍内务要求很严,如果内务做得不好,就要受到"禁足"的处罚。所谓禁足,就是星期日不准进城。军校对学生要求严格,同时也很关心学生的生活与成长。廖党代表经常到学生宿舍问寒问暖,并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和同学谈心,问他们想不想家,能否习惯等。 孙中山故居 孙中山先生故居是一座中西结合的两层洋房建筑,原为清朝末年的海关楼,墙上嵌有"孙中山先生故居"牌匾。1952年维修时,把木楼梯从西侧改到室内。 楼内举办"孙中山先生在广东革命活动的图片展览"和"军校校史陈列"。在这里大家可以比较详细地了解到军校的整段历史。 孙中山纪念碑 孙中山纪念碑建于1928年,1930年落成。碑的造型可以说是独具匠心、构思非常奇巧的,它远看犹如一个巨大的"文"字耸立天穹。孙中山名文,号逸仙,碑上的"文"字则暗含了孙文的意思。细看铜像和碑身是"文"字的一点,两边的阶梯交叉而上,构成"文"字的一撇和一捺。碑座正面刻有"亲爱精诚"四个大字。"亲爱精诚"是军校的校训,其意是,大家要互助互爱,真诚合作。纪念碑四面都刻有碑文。 碑座底层7级,上层5级,中间隔有较长的平级将其截然分开。据说这7级代表军校在此地办了7期,而5级则代表军校师生共参加了五次战役,且屡战屡胜。还有一种说法是,军校在长洲岛办了7期,在外地办了5期,在大陆共办了12期。 东征烈士墓园 东征烈士墓位于珠江之滨,烈士墓右前方有一座凯旋门式的纪念坊,坊额有蒋介石题写的"东征阵亡烈士纪念坊"。 "东征史迹陈列室"建于1991年,室内详细展示了军校师生在两次东征等战役中的光辉业绩。 整座东征烈士墓青松翠柏,绿树红花,亭台点缀,环境幽静。此墓1925年动工,次年落成。它的造型与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的非常相似,故有"小黄花岗"之称。 墓中长眠着516名烈士,他们都是在两次东征等战役中牺牲的。其中墓里埋葬着一位团长,这就是著名的刘尧宸烈士。第二次东征时,他率领40多名奋勇队员冲锋陷阵,不幸中弹,英勇牺牲。为了表彰刘尧宸的功勋,他被追赠为陆军中将,发一等抚恤金五千元,并将骸骨运回这里,埋在墓的中央。 墓的西边是十七将校墓。这是一座仿"巴黎凯旋门式建造的建筑",上书"东征阵亡烈士纪功坊",落款张仁杰。张仁杰即张静江,他是国民党元老,蒋介石的老师和军师,国民党三大书法家之一。坊内有四块碑,其中《国民革命军官学校东征阵亡将士题名碑》,仅刻上238位烈士的英名,不及在这里埋葬烈士的半数。原因是此碑刻于1928年,那时国共两党已经分裂,蒋介石掌权,许多共产党员烈士的事迹也就无情地被抹煞了。 纪功坊的后面是入伍生和学生墓群。东边是墓园里一座独一无二的单人墓――蔡光举烈士墓。蔡光举是贵州省遵义人,军校第一期学员。他作战勇敢,东征时牺牲于淡水,据说因他是学校牺牲的第一人,故为他单独造墓,独享殊荣。 东征烈士墓园还有一座北伐纪念碑,是1929年为纪念北伐牺牲的烈士而建,高7米多,碑架三面刻宇。正面刻:"国民革命军军官学校学生出身北伐阵亡将校纪念碑",东面刻"捐躯救国",西面刻"为民牺牲"。碑座的东、西、北三面还刻有在北伐中阵亡的353位黄埔军校学生的英名。 在300多位烈士英名中,有许多北伐时的骁将,如在攻打武昌战役中壮烈牺牲的一期学生、独立团第一营营长曹渊烈士;黄埔第三期高材生、连长吴通烈士;还有朝鲜人杨宁烈士等。

    中中国自辛亥革命以来,历经了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在漫长的革命战争中,黄埔军校曾为国共两党培养出许多军事家和将领。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十位元帅中就有五位出自黄埔军校,他们是徐向前、叶剑英、聂荣臻、林彪和陈毅。解放军首批授衔的十位大将中也有三位出自黄埔军校,他们是陈赓、许光达和罗瑞卿。周恩来、陶铸、刘志丹和左权等,也在黄埔军校工作和学习过,他们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而国民党军队的将领中,黄埔军校毕业的著名将领有杜聿明、胡宗南、邓演达、宋希濂和陈诚等,数以百计。

  3. 大叶黄杨,大叶黄杨(学名:Buxus megistophylla Levl.):灌木或小乔木,高0.6-2米,胸径5厘米;小枝四棱形,光滑、无毛。叶革质或薄革质,卵形、椭圆状或长圆状披针形以至披针形,叶面光亮,仅叶面中脉基部及叶柄被微细毛,其余均无毛。花序腋生,花序轴长5-7毫米,有短柔毛或近无毛;苞片阔卵形 ...

  4. 昆玉,昆玉市,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直辖的县级市,昆玉市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南沿的和田地区,行政区划包括十四师224团、47团、皮山农场和一牧场,已确权的行政区划面积为687.13平方公里,分布于和田地区墨玉县、皮山县、策勒县。中心城区位于224团团部玉山镇,东临和田市70多公里、西距喀什市 ...

  5. 4084平方公里. 外文名. Wenchuan County. 人口. 93553人(2018年) 方言. 羌语、西南官话、藏语. 行政区类别. 县级. 气候条件. 温带季风气候. 所属地区.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著名景点. 映秀地震遗址、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磨古镇、萝卜寨等. 下辖地区. 9个镇. 机场. 成都双流国际机场. 政府驻地. 威州镇. 火车站. 都江堰站、茂县站(在建) 电话区号.

  6. 塞舌尔群岛,塞舌尔群岛由92个岛屿组成,一年只有两个季节--热季和凉季,没有冬天。这里是一座庞大的天然植物园,有500多种植物,其中的80多种在世界上其他地方根本找不到。每一个小岛都有自己的特点,阿尔达布拉岛也是著名的龟岛,岛上生活着数以万计的大海龟;弗雷加特岛是一个"昆虫的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